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16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5篇
  1953年   12篇
  1952年   5篇
  1950年   5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01.
10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仍无根治的有效方法。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质,能够参与维持微管相关结构稳定,具有可溶性且不会聚集。在AD病理状态下,病人脑内Tau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异常的Tau蛋白聚集成不可溶的神经纤维缠结,损害微管运输能力,导致病人认知功能障碍。Tau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由多种翻译后修饰过程来调控的,即将特定的化学修饰基团与Tau蛋白N-端或C-端结合,直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AD病人脑内Tau蛋白的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及SUMO化等多种翻译后修饰异常,与Tau蛋白的降解和毒性物质的聚集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的研究后发现,运动可以通过改善Tau蛋白翻译后的某些异常修饰来预防和改善AD,主要作用方式如下:(1)运动可通过抑制GSK 3β和MAPK等蛋白激酶活性来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可能通过上调PP2A活性来促进Tau蛋白去磷酸化;(2)运动可通过提高GLUT1和GLUT3蛋白质水平,可能通过调节OGA和OGT活性平衡,提高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水平;(3)运动可能通过AMPK/mTORC1途径抑制p300以及激活SIRT1,降低Tau蛋白乙酰化水平;同时运动还可能通过抑制HDAC6,改善Tau蛋白KXGS基序异常乙酰化程度;(4)运动可能通过调节磷酸化与SUMO化共定位点,改善Tau蛋白异常SUMO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文冉  杜以晴  菅彤彤  容蓉  吕青涛  张国英 《菌物学报》2021,40(11):3023-3033
建立九州虫草-半枝莲双向固体发酵产物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并考察与其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备九州虫草-半枝莲发酵产物;溶剂萃取法获得发酵产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并运用HPLC法建立不同极性部位的特征图谱;MTT法考察不同极性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不同极性部位HPLC色谱峰与其抗增殖作用的相关性。抗增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对A549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标示的9个共有色谱峰与抗增殖活性均呈正相关,其中色谱峰8、4、1、2、9分别为木犀草素、黄芩苷、对香豆酸、野黄芩苷、黄芩素。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极性部位中以二氯甲烷部位对A549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最佳,并借助谱效相关初步探究了发酵产物抗A549细胞增殖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应用于菌种与传统中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明确不同太阳能光源波长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诱捕效果的影响,并评价太阳能光源与引诱剂联合应用对松墨天牛引诱剂的促进作用,以应用于松墨天牛的绿色防控.[方法]选择波长为365-370、370-375、380-385、390-395、395-400、400-405、405-420、515-520、580-590和600-610nm的10种太阳能LED光源,测定不同光源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并筛选出诱捕效果最好的光源波长,选择此波长与引诱剂组合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捕试验.[结果]10种不同波长太阳能光源对松墨天牛均表现出一定的引诱作用,其中波长为380-385 nm的太阳能光源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为(12.00±6.53)头,其次是390-395nm,显著优于波长为365-370、370-375、390-395、395-400、400-405、405-420、515-520、580-590和600-610 nm;与单独使用引诱剂相比,太阳能光源与引诱剂组合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太阳能光源与引诱剂诱捕量均值为(21.83±10.65)头,比单独引诱剂诱捕效果提高35%,为单独太阳能光源诱捕效果的5.9倍;引诱剂诱、太阳能光源和太阳能光源与引诱剂联合应用捕到的松墨天牛雌雄性比分别为2.4∶1、1.7∶1和3.3∶1,均具有显著的偏雌性.[结论]太阳能光源与引诱剂联合应用具有比单独引诱剂诱捕更好的诱捕效果.这一结论对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减少松材线虫病传播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对功能核酸概念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对功能核酸研究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探析。从内涵来看,它是对具有特殊结构、执行特定生物功能的核酸分子的统称;从外延来看,它包括适体、核酸核酶、核糖开关、发光核酸、修饰核酸、功能核酸裁剪、核酸自组装、功能核酸纳米材料、核酸纳米酶、核酸药物、核酸补充剂以及DNA存储技术等。目前功能核酸已成功地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对功能核酸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对其范畴、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梳理和完善功能核酸的基本概念,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定位于细胞质、内质网膜及内质网腔中的分子伴侣及其组合对于带有不同信号肽的胞外β-1,3-葡聚糖酶(EXGl)在巴斯德毕赤酵母GS200中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融合PCR技术分别构建带有酵母a交配因子引导肽序列(仅MF)、酵母仅交配因子信号肽序列(ccPre)和重链结合蛋白(Bip)信号肽序列的报告蛋白EXGl的表达质粒pPIC9-EXG1,同时构建分子伴侣基因及其组合的表达质粒pBLArg-IV,然后将2种重组质粒共转化至毕赤酵母宿主菌GS200,转化子经筛选获得共表达菌株,通过测定EXG1酶活来评价分子伴侣与信号肽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细胞质及内质网膜上的分子伴侣Sec61a、Sec61B及胞质中的分子伴侣Ydjl、Ssal、Hsp104及其组合对各种信号肽引导的报告蛋白EXG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内质网腔中的分子伴侣Bip、EroI、PDI与HacI组合能显著提高报告蛋白EXG1的表达水平,其中,以aMF或ctPre作为信号肽引导的报告蛋白EXG1的表达水平分别提高了2.6倍和3.8倍,以Bip信号肽引导的报告蛋白EXGl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0%~45%,而对于以EXG1自身信号肽引导的报告蛋白EXG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酵母表达体系中,内质网腔中的分子伴侣是报告蛋白EXG1表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分子伴侣对于信号肽的选择性还须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7.
壳聚糖经果糖修饰以改善其水溶性,再经半胱氨酸修饰得到巯基化果糖-壳聚糖。海藻酸钠与巯基化果糖-壳聚糖混合溶液经氯化钙及硫酸钠双重交联制得复合水凝胶珠。溶胀试验结果表明:该凝胶珠在pH值6.8及7.4时的溶胀率分别是pH值1.2时的7倍和10倍左右。牛血清白蛋白(BSA)包载试验结果表明:BSA重量为凝胶珠质量的20%时,包载率可达94%以上,随着巯基化果糖-壳聚糖在凝胶珠中比例增加,BSA包载率上升。BSA释放试验表明:pH值1.2时BSA的释放率很低,只有6%~10%的BSA从凝胶珠中释放出来,随后累积释放量基本不变;pH值6.8和pH值7.4时BSA的释放率迅速提高,因此这种复合水凝胶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口服蛋白类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08.
以鸭跖草科植物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为材料,采用花粉母细胞压制法和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将临时制片和永久制片方法同步化,并在油镜下拍摄了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照片。实验结果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实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esults of troponin I (cTnI) in n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We also examined the risk factors for elevated cTnI in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and whether stage 5 CKD modifies the associations of elevated cTnI and the risk factors in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Results

293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 43.34%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have an elevated cTnI level and 5.12% have an elevated cTnT level in MI range. In CKD patients without ACS and heart failure, only 26.03% (38/146) patients have an elevated cTnT level. In adjusted analyses, 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ed cTnI level in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ed cTnI level in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OR 2.30, 95% CI 1.08,4.88, P=0.03). Stage 5 CKD does not modify the associat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an elevated cTnI level.

Conclusion

43.34%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and 26.03% CKD patients without ACS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have an elevated cTnI level.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ed cTnI level in non-ACS patients with CKD. Stage 5 CKD does not modify the associat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an elevated cTnI level.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