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3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黄山群体种自然杂交后代儿茶素组分的变异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山群体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调查,从中筛选出204份种质作为试材,对其儿茶素6种组分进行测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山群体种自然杂交后代在儿茶素组成成分上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8,变异系数平均为31.2%。根据儿茶素品质指数和儿茶素总量分别对204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制绿茶的种质材料15份、适制乌龙茶的种质6份、适制红茶的种质7份。从中筛选出一批特异的资源,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之比均较高的种质材料4份,品质指数高的特异资源5份。  相似文献   
992.
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内切型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内切型纤维素酶高密度发酵工艺条件,在7.5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条件下,研究内切型纤维素酶表达量以及毕赤酵母胞外蛋白酶合成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340mL甘油补料发酵后,在甲醇诱导阶段,pH为5.0,温度为25℃,利用甲醇检测流加控制器控制甲醇体积分数为0.33%~0.35%时,EGI表达量可达421.1IU/mL,比采用固定甲醇流加速率的发酵方法提高了1.49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vires,HSV-1)感染对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感染复数(MOI)为5的HSV-1感染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在感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U251细胞的形态改变: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HSV-1感染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①U251细胞在感染24h后开始出现细胞融合,48 h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72h后超过80%的细胞出现CPE,.96h后细胞大部分死亡.②MTT法显示HSV-1感染U251细胞24 h、48 h、72 h及96 h的U251细胞O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HSV-1感染U251细胞12h后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24h和36h后凋亡率比相应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④HSV感染12h、24h和36h后均可引起U251细胞S期细胞增多和G0/G1期细胞减少,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开始增加.结论:HSV.1能感染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血清镁测定中的试剂交叉污染情况,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严格按照仪器厂家测定试剂交叉污染的程序,分别测定试剂仓内圈中的14种生化试剂对镁测定的交叉污染情况,对有交叉污染的试剂设定Smart Wash功能来消除交叉污染.结果:CO2、Glu、CK、ALP、TBA测定试剂对镁测定存在交叉污染,设定Smart Wash功能后基本可消除交叉污染.结论:血清镁测定中存在较严重的试剂交叉污染问题,新的试剂在应用前应该测定试剂交叉污染情况,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消除交叉污染,减少测定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汉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EVC304)前后,HLA-I类分子中HLA-A、HLA-B、HLA-Cw3、HLA-Cw5表达上的差异。方法:以汉滩病毒76-118株感染EVC304细胞作为实验组,以无任何刺激的EVC304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6h后用RT-PCR的方法对HLA-A、HLA-B、HLA-Cw3、HLA-Cw5的mRNA进行反转录和基因片段的扩增,在mRNA水平上检测其表达差异。结果:在HTNV感染以后,EVC304细胞中HLA-A、HLA-B、HLA-Cw3、HLA-Cw5mRNA表达均呈升高现象,其中HLA-A、HLA-B和HLA-Cw5的mRNA表达与未感染细胞相比明显升高。结论:HTNV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可以诱导HLA-A、HLA-B、HLA-Cw3、HLA-Cw5的表达升高,从而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损伤的发生。这或许是肾综合症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芸香甙(Rutoside,Ru)对环孢素A(cyciosporine A,CsA)肾毒性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正常对照组、Ru组、CsA模型组、CsA+Ru治疗组.CsA模型组和CsA+Ru治疗组均用CsA 50mg/kg灌胃,Ru组与CsA+Ru组分别腹腔注射NS 10ml/kg+Ru 20mg/kg.以上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5天.各组大鼠于给药第14天后置代谢笼中收集24h尿液,测定尿Cr、尿蛋白含量.末次给药5个小时后,取血检测血清Cr、BUN含量和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内皮素(ET)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其形态学变化.结果:Ru对CsA所致的尿蛋白、BUN、Cr、肾组织MDA、ET含量的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并明显增加肾组织SOD活性,对CsA引起的肾小球与肾小管的病理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Ru对CsA所致的肾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在FISH实验中,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的最适酶的消化时间.方法:收集4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和切片,其中12份标本的组织切片进行胃蛋白酶消化时间的优化实验,分别观察酶的消化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和25分钟对FISH结果的影响,随后在酶的优化条件对剩余30份组织切片继续杂交实验.结果:酶消化10min提示消化时间不足,酶消化15min提示消化时间适合,结果能很好地判读,而酶消化25min提示消化过度.对剩余的30份组织切片进行了18min的消化,杂交信号基本都能判读.结论:本实验条件下,石蜡包埋切片的最适消化时间在15-20min,不同实验室及不同的FISH处理过程会略有差异.所以建议FISH实验之前,应对酶的消化时间首先进行摸索.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是否与正常人群有差异。方法: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病人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7天后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作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在50例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完全抵抗发生率为12%(6/50);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26(13/50),阿司匹林敏感率为62%(31/50)。在30例正常对照组中,阿司匹林完全抵抗发生率为13.3%(4/30);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26.6%(8/30),阿司匹林敏感率为60.1%(18/30)。结论: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是与正常人群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9.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处于未定向分化状态并具有增殖能力.成体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安全性好而在临床应用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总结了1998-2008年的成体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实例报道,以期为临床科研人员和患者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纳米金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早期诊断依然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关,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因具有较大毒性和缺乏特异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纳米金能够被多种基团修饰从而获得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已成为当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纳米金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携带抗肿瘤药物以及光热效应等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同时由于修饰后的纳米金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纳米金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与其大小、形态及所带电荷有关,有关纳米金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性的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