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2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破乳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阳  魏利  王继华  马放  徐暘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4):0580-0585
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的生长及破乳效能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单一碳源葡萄糖和混合碳源葡萄糖 + 液体石蜡的培养基可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量; 单一碳源葡萄糖、混合碳源葡萄糖 + 汽油和以硝酸铵 + 酵母膏为氮源的菌液有较高的破乳效能; 在正交试验中, 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量影响最大, 其最优组合为: 培养温度25oC, 摇床转数140 r/min, 培养pH值7.0, 接菌量6 mL, 培养时间24 h。摇床转数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的破乳效能影响最大, 优化结果为: 培养温度25oC, 摇床转数140 r/min, pH值7.0, 培养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用PCR技术比较分离自同一家庭红色毛癣菌病患者的菌株差异性,分析家庭内多发的红色毛癣菌病的致病菌株是家内相互感染,还是家外感染。方法以家庭内多发的皮肤癣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致病菌株并以传统方法鉴定菌种。再分别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巢式PCR特异扩增红色毛癣菌的串联重复亚元件(TRSS:TRS-1/TRS-2)产生的指纹图谱分析种内株间有无差异性。结果纳入实验的16株菌分离自8个家庭,用形态学等方法及种特异引物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RAPD显示4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差异性,TRS-1区PCR指纹图谱显示5个家庭内菌株有株间差异,TRS-2区能鉴定出2个家庭内菌株间有差异。综合各方法共区分出6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带型差异。结论该研究提示家庭内多发红色毛癣菌病从家外途径感染率高于家内感染。TRS-1区PCR指纹图谱对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度高于RAPD,更适于红色毛癣菌株间分型。结合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可最大限度发现不同菌株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3.
目的:研究CD1α分子,趋化因子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CCL20/MIP-3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通用二步法检测CD1α和趋化因子CCL20/MIP-3α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α和CCL20/MIP-3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CD1α与CCL20/MIP-3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趋化因子的减少导致抗原提呈细胞数量下降,不足以引起肿瘤局部免疫反应而导致了宫颈局部病变的侵袭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本课题组收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中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第13外显子(E1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生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FH、基因检测到LDLR基因E13突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FH纯合子患者7名,其总胆固醇(TC)水平15.12~26.14 mmol/L,杂合子患者2名,TC水平11.30~11.75 mrnol/L.(2)均可见不同程度黄色瘤;(3)FH纯合子3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4例儿童和1例青年患者出现瓣膜损害,冠脉血流储备(CVFR)减低;杂合子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例出现瓣膜损害,CVFR均正常.(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9例E13突变患者中,A606T纯舍突变3名;D601Y纯合突变2名;A606T+、W462X和A606T+D601Y复合杂合突变各1名;A606T和D601Y杂合突变各1名.结论:FH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LDLR基因E13出现的A606T和D601Y突变可能成为中国FH人群的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5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反应,以提高TTP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9年4月期间诊断为TTP的37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分析,对所有病例的外周血涂片进行破碎红细胞计数,计数5000个红细胞中所含裂红细胞进行定量。结果:37例患者仅7例(18.9%)出现典型TTP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30例TTP患者(81.1%)出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本组病例中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患,特发性TTP占56.76%。本组病例外周血涂片100%存在破碎红细胞,均值为4.4%,范围为0.3%~13.4%。本组病例的治疗以血浆置换和输注血浆为主,治疗有效率88.46%;接受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缓解率仅为18%,而死亡率为82%。结论:TTP诊断仍然依赖临床表现特点,破碎红细胞计数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指标。血浆置换联用血浆输注仍是治疗TTP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56.
对埃及白睡莲的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胚和胚乳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埃及白睡莲的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细胞具双核,属于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三细胞类型,花粉粒表面具有环沟.胚珠为倒生型、双珠被、厚珠心,珠孔仅由内珠被形成.大胞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三分体,合点端2个细胞退化,珠孔端1个细胞发育为功能性大胞子.成熟雌配子体由4细胞组成,即2助细胞,1卵细胞和1中央细胞.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是横向的,形成的基细胞不再分裂,体积增大后成为一个大的胚柄细胞.而顶细胞进行一系列分裂形成胚.在此基础上,还比较了睡莲目不同属的胚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7.
综述了microRNA和lncRNA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日益老年化,神经退行性疾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尽管长期的研究使人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背后隐藏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个谜.人类基因组约98%的转录产物为非编码RNA(ncRNA),在生命活动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广泛而多样性的生物功能.小分子RNA(microRNA)是研究得相对比较深入的一类小ncRNA,最近2~3年,长非编码RNA(lncRNA)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8.
中华秋沙鸭冬季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区对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生态进行了观察.包括居留情况、种群大小、性比、食性、栖息地、鸣叫、行为等.  相似文献   
159.
细胞微环境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时空可变的复杂集合,对细胞的行为和功能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很难在体外为细胞提供这样一个复杂的、微尺度的生长环境,致使许多体外研究结果与在体情况相差甚远。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与细胞培养技术的结合为细胞微环境的模拟和控制提供了可能。文章通过提炼微环境的重要参数及其特征,介绍微流控技术是如何满足这些参数的需求,探讨了微流控技术在体外模拟细胞微环境的可行性,并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微环境体外模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对微流控技术在细胞微环境构建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0.
中华秋沙鸭冬季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江西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区对中华秋沙鸭的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中华秋沙鸭各种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取食、游泳、休息和修整在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高峰期分别发生在10:01~11:00、7:01~8:00、12:01~13:00和12:01~13:00,分别占全天行为总次数的38.41%、30.76%、12.67%和7.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