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3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366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世界主要油料作物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施壳寡糖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早期油菜叶片SOD和POD活性明显下降,后期SOD和POD活性明显升高;壳寡糖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壳寡糖还能够诱导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明显提高,同时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明显降低.此外,壳寡糖还能够提高油菜叶片相对含水量.研究表明,外施壳寡糖改善了油菜抗旱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而增强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92.
大狼耙草是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恶性杂草。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草甘膦3种除草剂对大狼耙草进行不同浓度、不同防治时期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它隆对大狼耙草平均致死率为92%,二甲四氯为85%,草甘膦为82%,但三者差异不显著;高、中、低3种浓度(使它隆分别为0.47、0.40、0.33g·L-1,二甲四氯分别为2.80、2.33、1.87g·L-1,草甘膦分别为5.18、3.89、2.59g·L-1)对大狼耙草致死率差异极显著,高浓度溶液防除效果较好;大狼耙草植株在幼苗期(植株高20cm)、生长盛期(植株高40cm)、花期(植株高60cm)3个防治时期致死率差异极显著,幼苗期防除效果理想。研究表明,在大狼耙草幼苗期使用0.47g·L-1浓度的使它隆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3.
对采自中国广东省珠江流域(114°E,23°N)的一种淡水水螅进行连续两年的培养与观察,并扩增了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基因序列.通过形态学分析及CO Ⅰ基因序列的鉴定确定其为普通水螅Hydra vulgaris Pallas,1766,为中国一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94.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 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 m)、郁闭度较低(0.3~0.5)、林下灌木稀疏(≤0.2)的针阔混交林中.从地形情况来看,则多活动于山坡的上坡位或梁脊处、坡度相对较为平缓(≤25°)地带的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较远(150 m),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从对各生态因子的偏好性来看,血雉比较偏好坡度相对较陡(25°~40°)、乔木高度低矮(≤5 m)、郁闭度低(≤0.2)的针叶林,以及盖度在0.3~0.6的竹林、隐蔽性较高(≤5 m)、距离水源较近(50~100 m)的环境,而对其他因子的选择性和偏好性则无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血雉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种:干扰因子(依次为坡向、植被类型、坡位、乔木高度与人为干扰距离)、隐蔽因子(灌木盖度、竹林盖度、隐蔽性、坡度、乔木郁闭度和水源距离)和食物因子(灌木盖度).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血雉对栖息地各生态因子选择的最根本的诱因.  相似文献   
995.
马莉  苗乃周  艾庆燕 《四川动物》2012,31(3):369-37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中VEGF和VEGFR2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于术后2周和4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VEGFR2在睾丸上的表达变化。结果 ELV2周与4周组大鼠两侧睾丸中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但ELV组间VEGF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ELV2周组大鼠睾丸中VEGFR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强,而4周组比对照组和2周组均显著增强。结论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对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影响,说明它们与男性不育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为准确鉴别中华白蛉,探讨其分类地位,对采自陕西、河南、四川和甘肃的中华白蛉,以及新疆的吴氏白蛉、长管白蛉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检视了成虫的形态鉴别特征,测定和分析了其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各地中华白蛉形态变异小,高海拔地区的个体仅翅较长。ITS2和Cyt b序列在中华白蛉种内均具异质性,但其间的差异程度能较好地解析白蛉属部分种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华白蛉种群在形态和分子水平已出现明显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97.
杨本清  窦亮  马洪  邓春国  李贵仁 《四川动物》2012,31(2):264-265,268
观察并分析了1993 ~2011年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产卵数、受精率和产卵持续天数等3个繁殖参数.结果发现,笼养绿尾虹雉的雌鸟平均产卵数为3.62枚(n=19),平均产卵天数为41.63 d(n=19),平均受精率为14.13% (n=19).与北京笼养种群相关数据比较,其产卵数、产卵持续天数没有显著差异(均P >0.05),但受精率远低于北京种群(P<0.05).  相似文献   
998.
记述我国已知的隆痣短柄泥蜂属Carinostigmus Tsuneki 9种,其中包括2中国新记录种:脉隆痣短柄泥蜂Carinostigmus costatus Krombein, 1984,以及弯柄隆痣短柄泥蜂Carinostigmus maior (Maidl, 1925)。编制了中国隆痣短柄泥蜂属已知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999.
记述广东弹尾纲 1 新种广东丽虫兆Callyntrura (Javaphysa) guangdon gensis sp. nov.,该新种与C. (J.) javana Yosii,1992 在上唇和下唇上比较相似,但是它们在体色、齿节刚毛、头部 V0 大毛、胸部第2节毛序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00.
马春燕  刘松  陆豫  余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12):1766-1771,1776
从中国鄱阳湖捕获的暗纹东方鲀卵巢中分离到4株菌,通过小鼠实验、薄层色谱、质谱分析及荧光分光光度法确认TL-1菌株发酵液中含河豚毒素。24℃培养5 d,通过活性炭柱、凝胶柱从TL-1发酵液中分离河豚毒素粗毒液。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分析鉴定,表明该菌属于花域芽孢杆菌属。本研究首次报道从鄱阳湖河豚鱼中分离到产毒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