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传统上估算蝗虫在放牧草场为害损失的方法几乎都是用来测定对牧草秋季产量的影响,而实际上,在估算放牧草场蝗虫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时,牧草的现存量而非秋季产量是更应考虑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测定蝗虫对牧草现存生物量影响的新方法,即野外挂笼饲养与蝗虫种群动态相结合的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放牧草场蝗虫种群经济阈值模型;α_0 α_1M_1_α_2M_2_ α_3S_1 α_4S_2=C其中,M_1:狭翅雏蝗生物量;M_2:宽须蚁蝗生物量;S_1:狭翅雏蝗平均个体重量,S_2:宽须蚁蝗平均个体重量;α_0-α_4:常数.同时引入蝗虫种群数量和生物量两项参数来表达蝗虫种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2.
模拟5000m中度缺氧时,大鼠右室功能显著加强,而左室功能加强不显著;左右心室肌原纤维Ca2+,Mg2+-ATP酶活性下降,肌球蛋白同功酶V2和V3百分含量增加,V1百分含量减少。8000m重度缺氧时,右室功能减弱,但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功能减弱有显著性;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超过5000m组。此外,右室ATP酶活性与PAP呈反比且有显著性,左室ATP酶活性与CASP虽也呈反比但无显著性;右室同功酶V3百分含量与PAP呈正比,左室同功酶V3百分含量与CASP不呈比例。上述结果表明,因短期突发严重缺氧引起的心肌供氧不足对左心室心肌的直接损伤作用大于右心室心肌。  相似文献   
53.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物质生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1.在高寒灌丛草场,禾草类、莎草类和灌丛类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生长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而增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植株平均高度,植被盖度水平也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2.各项生长分析参数中: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干重比(SLA)和叶干重比(LWR)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叶面积指数(LAI)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p<0.5),地上部现存在量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3.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高寒灌丛中的禾草类、莎草类、灌丛类和杂类草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明显。其中禾草类和莎草类、灌丛类植物的生物量和种类组成比例在重度放牧下减少,在轻度放牧下增大。反之,重度放牧下杂类草的组成和数量明显增加,而轻度放牧下其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54.
本文综述了小RNA病毒和小DNA病毒的主要结构特征,绘制出了它们的三维结构模型,从中找出了两者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病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
本文阐述了不同浓度的动物胃粘膜提取物对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胃粘膜提取物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浓度增加为1%时,其菌数为4.45亿/ml,而不加提取物的菌数为2.53亿/ml,加胃粘膜提取物的比不加的菌数增长175.9%,促生长作用明显。证明胃粘膜提取物中含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56.
EGF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明  方芳 《生理学报》1993,45(3):207-214
许多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生殖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EGF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结果如下:EGF可以明显抑制颗粒细胞DNA的合成,但促进孕酮的生成,后者是因为EGF能显著提高细胞内3β-羟甾脱氨酶(3β-HSD)的活性。放射受体分析表明,颗粒细胞上存在EGF的特异性受体,其K_d为1.83±0.3×10~(-8)mol/L,B_(max)为1.75±0.29×10~4个位点/细胞。卵巢免疫组化结果未发现颗粒细胞有EGF样免疫染色,而卵泡膜、黄体及间质内等均有阳性染色。以上结果提示,EGF可能通过旁分泌机制作用于颗粒细胞的EGF受体,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和性激素的分泌,这对于颗粒细胞的成熟及卵泡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脉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脉叶罗汉松(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的枝叶中分离到11种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物理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β-谷甾醇硬脂酸酯(2)、β-谷甾醇(3)、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3)、罗汉松双黄酮 B(podocarpusflavone B,12)、罗波斯塔黄酮-7″-甲醚(robustaflavone-7″-methyl ether,13)罗汉松双黄酮 A(podocarpusflaveone A,14)、罗波斯塔黄酮(robustaflavone,1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6)、2″-O-鼠李糖扫帚黄甙(2″-O-rhamnosylscoparin,23)和2″-O-鼠李糖牡荆黄甙(2″-O-rhamnosylvitexin,24)。其中,化合物23和24为首次从罗汉松科分得的化合物,化合物8、13和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到。  相似文献   
58.
盘鮈属鱼类的分类研究及两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盘鮈属是我国鲤科鱼类的一个特有属,过去已记录7种,因早期发表的云南盘鮈原始描述简略,国内又无人察看过模式标本,造成一些种名归属混乱。本工作在核对多数种的模式标木或地模标本的基础上,对盘鮈属鱼类的分类性状重新估价,认为多鳞盘鮈 D.polylepis Huang不能成立,为长鳔盘鮈 D.macrophysallidos Huang的同物异名,予以归并,经整理本属鱼类可分为8个种,其中具2个新种,文中给出了分种检索表,还就过去分类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浙西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棒状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记述了浙江省西部江山县新塘坞地区灯影组(梅树村期)中新发现的矿化骨骼化石——浙江棒(新属)Zhejiangorhabdion gen.nov.。该化石的形态与以往化石类群均不相同,为个体微小的棒状,表面具较复杂的纹饰,不同个体间的纹饰都有一定变化,推测是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的骨棒所具有的特征,代表了一个新的化石类群。新属的发现丰富了梅树村期动物群的内容,对了解具骨骼动物群体在这一时期的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道在湛江市附近海域海鸟体内获得的两种吸虫,经鉴定为新种,命名为巨口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macrostonrs sp.nov.,珊瑚多黄吸虫,新种Multivitellus coralius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