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4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6篇
  1952年   3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单环刺螠纤溶酶UFE-Ⅰ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最适反应pH为7.0;Mg2+、Mn2+和Fe2+是该纤溶酶的强激活剂;Fe3+、Cu2+、Ag+、Hg+和Pb2+对该纤溶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BTI和PMSF,完全抑制UFE-Ⅰ,说明该酶为丝氨酸蛋白酶;糜蛋白酶抑制剂部分抑制UFE-Ⅰ,亮抑酶肽、抑蛋白酶肽、苯甲脒较弱的抑制UFE-Ⅰ.与蚓激酶类似,UFE-Ⅰ不仅具有直接的纤溶活力更具有纤溶酶原激活活力(84.0%),另外分别将蚓激酶原料与该酶加入到家兔血栓块中,37 ℃孵育3 h,结果表明该酶具有比蚓激酶更为强大的溶栓能力.  相似文献   
82.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5种养分元素K、Ca、Mg、N、P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规律,研究了森林降雨过程中养分在水相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离子浓度均为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流,且增幅较大,而平均浓度以K+和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磷酸盐(HPO42-)、总有机磷(TOP)含量均最低。(2) 大气降雨中的离子平均浓度中以总有机氮(TO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2;最小的是NO3-(0.502);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TOP(2.357);最小的是TN(0.621)。树干流中各养分元素浓度与树种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3) 季风常绿阔叶林树干流和穿透雨各养分对森林土壤的年输入量为TN>K+>Ca2+>Mg2+>TP,树干流和穿透雨对森林土壤层Ca2+的输入大于凋落物分解输入。因此,大气降雨是养分从林冠层转移到土壤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Tenore)Steenis)粘液细胞的分布及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落葵薯的茎、叶、叶柄中,粘液细胞单个散生分布于茎的髓及皮层组织中;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都可见粘液细胞,且海绵组织中的数量明显多于栅栏组织中的;叶柄中的粘液细胞不多,主要分布在维管束四周的皮层组织中。粘液细胞的发育分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液泡化阶段、成熟阶段和细胞质解体阶段。粘液细胞最早出现于第六叶原基,且其发育与茎、叶器官的组织分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84.
在室内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感染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tibner)幼虫同类相残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感病棉铃虫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越容易被健康棉铃虫残食,而自然死亡的感病棉铃虫、冻死的感病棉铃虫和冻死的健康棉铃虫三者被健康棉铃虫残食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感病棉铃虫和病虫尸体更易于被健康棉铃虫残食,是由于棉铃虫体力减弱而失去反击能力,不是由于病毒本身的影响。以健康棉铃虫、感病棉铃虫为残食者,冻死的病虫为被残食者,相残率无显著差异,表明病毒并未改变棉铃虫残食同类的天性。残食病虫的健康棉铃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低于正常的健康棉铃虫,残食者为相残行为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相似文献   
85.
重引入狗獾秋冬季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奉贤申亚生态园内,对从山东重引入的狗獾(Meles meles)在围栏内进行了秋冬季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重引入狗獾在冬季活动时间低,取食食物以肉类饲料为主,平均2~4 d出洞活动一次,受温度影响大。研究表明,重引入狗獾能适应人工饲养并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86.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秆性状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无关。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dtl1与籼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杂交构建F2群体,将该突变基因DTL1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2个SSR标记RM25923和RM6673之间约70.4 kb区域内,并与InDel标记Z10-29共分离,在该区域预测有13个候选基因,但未见调控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报道,因此,认为DTL1基因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  相似文献   
87.
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分、诱变出一株性能较好的异养硝化菌JZ1-1.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菌株JZ1-1为胶样菌属(Colloides sp.).分别考察了碳源、C/N、pH、溶解氧、温度和铵态氮初始浓度对JZ1-1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对柠檬酸钠的利用较好;C/N为10~14、30 ℃、pH 6-9和转速150 r·min-1以上有利于铵态氮的降解;菌株对中高浓度铵态氮废水(100 mg·L-1≤铵态氮浓度≤500 mg·L-1)的降解效果显著.经5次继代培养,菌株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验证前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卷曲螺旋结构域(PML—C)和RAN结合蛋白9(RANBP9)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分别表达诱饵蛋白PML—C和靶蛋白RANBP9的载体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然后转人酵母AH109,培养3~5d后对其是否有胞内相互作用进行检测。将目的片断PML-C和RANBP9再次构建于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CMV—HA和pCMV—myc里,然后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里(HEK293),最后对其是否有体外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进行分析。结果在共转化了质粒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的AH109酵母平板里观察到蓝色菌落生长。用抗HA多克隆抗体对共转染过重组质粒的HEK293细胞的蛋白提取物进行免疫共沉淀,再用抗myc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最终检测出融合蛋白myc—RANBP9条带。结论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PML—C和RANBP9之间存在胞内相互作用,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也从体外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9.
通过PCR技术从粘质沙雷氏菌H3010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D-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优化了酶纯化的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该酶编码基因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大小为37kDa。经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后重组酶纯度可达90%。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酶促反应pH为7.5(O.2mol/L磷酸盐缓冲液),37℃下测得对底物丙酮酸的动力学参数Km=3.39mmol/L,Vmax=6.87mmol/(mg·min),对辅酶NADH的动力学参数Km=1.43mmol/L,Vmax=1.61mmo]/(mg·min)。为酶法生产D-乳酸及利用代谢工程构建产D-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0.
化学合成链球菌蛋白G的C3D基因片段,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蛋白G(proteinG)的C3[1]片段进行PCR扩增,拼接形成含有两个和三个重复C3片段的重组链球菌蛋白G,C3片段间以链接区D连接,即形成C3DC3和C3DC3DC3的形式,进而克隆到质粒pET21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表达的蛋白经过DEAE - Sepharose和IgG- Sepharose纯化,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采用非竞争性酶免疫法对重组蛋白与不同来源IgG的结合常数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两种重组链球菌蛋白G均可有效地与小鼠、兔及山羊等多种不同来源抗体特异性结合.这些实验结果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