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棘孢曲霉SM-L22木聚糖酶系主要组分的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冠军  王娜  迟菲  刘稳 《微生物学报》2004,44(3):351-355
经超滤浓缩、分子筛色谱、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 ,由棘孢曲霉发酵液最终分离得到 4个电泳纯的木聚糖酶主要组分Xy 1、Xy 2、Xy 3和Xy 4。通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 92 1 3、32 4 0、4 2 4 0和 2 7 0 3kD。实验证明这些酶组分均属于酸性木聚糖酶 ,Xy 1、Xy 2、Xy 3和Xy 4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 5 0、4 0、4 6和 3~ 3 5。各酶组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碱性条件下酶活丧失较快。Xy 1及Xy 2的最适反应温度在75℃ ,在 5 0℃以下比较稳定 ;Xy 3及Xy 4最适反应温度为 5 5℃ ,在 4 0℃以下比较稳定。通过对各酶组分米氏常数的测定可知 ,Xy 1及Xy 2对底物桦木木聚糖的Km 值分别为 0 36 %和 0 2 6 % ,Xy 3及Xy 4的Km 值为 2 4 6 %和1 3 9%。 4种组分的Vmax 分别为 4 0 1 μmol min mg、8 81 μmol min mg、81 97μmol min mg、4 71 μmol min mg。Cu2 、Ag 对各组分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Mg2 、Ba2 、Ca2 能促进Xy 3的木聚糖酶活 ,Ca2 也可大幅度促进Xy 4的木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2.
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灿  池志强 《生命科学》2001,13(5):193-197
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膜受体最大的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在信号识别及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单体起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且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阿片受体异源二聚体的研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以及同源和异源二聚体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83.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GM集落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84.
SOD高产菌株乳酸菌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常规筛选方法从 200多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中筛选出一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量较高的菌株 (Sn 898)作为实验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 (UV) ,硫酸二乙酯(DES) ,亚硝基胍 (NTG)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 (Lactobacillusplantarum-578简写L .plan-578)SOD产量高达6400u/g湿菌体的高产菌株。该突变株的SOD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倍 ,并研究了影响SOD产生的最适温度 ,起始pH值 ,通气量 ,培养时间等因素。在优化  相似文献   
85.
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蛋白质等)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可分为核酸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三类.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分子亲和原理,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与否,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高效、快速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已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Abstract:Bio-chip is a molecular micro-array,which is composed of some biological message codes (e.g.ohgonucleotides,cDNA,genome DNA,protein,and so on) arranged on solid surfaces in light of a engineering design in advance.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Bio-Chips,i.e.,nucleic acid chip,protein chip,and chip “lab”.The essence of Bio-Chip technology is a parallel analysis for biology message.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nucleic acid molecule hybridization or protein immunochemistry.The occurrence of hybridization/immunoreaction is detected by fluo-labelled technology.Then the needed message can quickly be obtained.Efficient and fast Bio-Chip technology has already exhibited enormous applied value in medical science and molecule biology field because of incomparable superority.Moreover,it possesses very wide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86.
对宝交早生和硕丰两个草莓品种遮荫处理后测定其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使两个草莓品种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20%和47%,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提高了13%和8%.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光系统Ⅱ电子传递活性(PSⅡ活性)分别下降了22.5%和53.7%.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分别降低了19.6%和35.3%.进一步讨论了草莓光饱和速率下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7.
蛋白质前体加工酶参与许多重要蛋白质闪体的加工成熟过程,哺乳动物来源的furin和酵母中的kexin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首先人工合成了编码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eglin C的基因片段,组装后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以定点突变方法在野生型eglin C抑制活性中心的P1、P2和P4位引入碱性氨基酸残基可以将其改造为很强的furin抑制剂(Ki约10^-9mol/L),和kexin抑制剂(Ki约10^-11mol/L)。同时根据枯草杆菌蛋白酶和eglin C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计算机同源模建了前体加工酶与eglin C突变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果:(1)P1位引入的碱性残基是该抑制剂活力的前提;(2)P4位碱性残基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高抑制剂活力约两个数量级;(3)P2 的碱性残基将有效提高抑制剂的活力。然而同时可以破坏抑制剂本身的稳定性。(4)野生型P3位的疏水性残基参与抑制剂活性环附近疏水核心的构成。  相似文献   
88.
Red-light-induced swelling of the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hypocotyl of etiolated mung bean(Phaseolus radiatusL.)was observed only when Ca^2 ions were present in the medium.The optimal CaCl2 concentration was 250μM,Swlling response declined when Ca^2 was supplied into the medium after red light irradiation.The Ca^2 -chelator EGTA eliminated the red-light-induced swelling and 45Ca^2 accumulation in the protoplasts.In conltrast,A23187,a Ca^2 -ionophore,could mimic the effect of red light in darknes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2 may play a role in light signal transduction.In addition,swelling response was prevented by TFP and CPZ(both are CaM antagonists),implying the involvement of CaM in red-light-induced and Ca^2 -dependent protoplast swelling.  相似文献   
89.
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灌丛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较为复杂, 有待于在更广泛的区域开展研究。该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选择轻度、中度和重度灌丛化草地, 通过群落调查, 结合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观测, 研究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化对草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初级生产力、植被和土壤养分库)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程度灌丛化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功能性状多样性和群落加权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 其中, 中度灌丛化草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较高, 表明一定程度的灌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持。2)重度灌丛化草地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灌丛化草地, 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灌丛化程度加剧, 群落内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显著增加, 而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显著减少。三个灌丛化草地的植被叶片和土壤碳、氮库差异均不显著。3)灌丛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包括ANPP、植被和土壤养分库均没有直接的影响, 而是通过影响功能群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和功能多样性, 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灌丛化导致功能群发生替代和土壤旱碱化是最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90.
池源  石洪华  孙景宽  李捷  杨帆  付战勇 《生态学报》2018,38(8):2683-2697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蓝色碳汇,准确把握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状况,辨识不同人为干扰下蓝碳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以近30a(1987年、1995年、2005年、2016—2017年)为时间尺度,通过遥感手段和现场调查,对黄河三角洲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近30年来研究区NPP均值和总量呈现先下降又略微增长的特征,2016—2017年度NPP平均值为294.38g C m~(-2)a~(-1),总量为710.05Gg C/a,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2)研究区NPP在各行政区、保护区和地表覆盖类型中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2016—2017年度NPP分区结果显示,不同分区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中生产力区(49.5%)、低生产力区(38.3%)和高生产力区(12.1%)。(3)研究区NPP的时空分异性是地表覆盖类型和植被生长状况共同影响的结果,海陆交互作用、开发利用活动和近年来的生态建设是NPP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湿地植被和农田是研究区碳汇的主要贡献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者NPP均值逐渐上升,在2016—2016年度分别达570.28g C m~(-2)a~(-1)和335.92g C m~(-2)a~(-1);近30年来,湿地植被NPP总量逐渐减少,农田NPP总量则逐渐增加。湿地植被是海岸带蓝碳的典型载体,农田作为位于滨海地区、由湿地植被转化而来、本身具有较高固碳能力和潜力的碳汇类型,可作为海岸带蓝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