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21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章先  何珂  黄志伟  单颖  曹统  谢珲  宋厚辉 《菌物学报》2020,39(3):599-609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主要是由青霉菌Penicillium和曲霉菌Aspergillus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常见于发霉或发酵的农产品中,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最强且最为普遍。OTA是粮食作物和饲料的重要污染物,在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均可产生,具有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可通过蓄积作用发挥毒性效应,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将OTA单克隆抗体包被于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表面,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磁珠抗体复合物(MNPs-Anti OTA),并制备生物素标记的偶联抗原OTA-BSA-Bio,后续采用链酶亲和素标记的纳米金颗粒(Strep-HRP-AuNPs)催化底物进行信号检测,最终建立了OTA高灵敏检测方法(MNPs-bs-AuNPs-ELISA)。在最优条件下,经计算该方法检测下限(IC10)为0.01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2-0.73ng/mL,半数抑制率(IC50)为0.13ng/mL。与OTA类似物OTB、OTC交叉反应性为4.3%和8.1%,对其他常见真菌毒素AFB1、ZEN、FB1、DON、CIT和PAT均无交叉反应。玉米、面粉和大豆样本中的加标回收率可达85.6%-115.7%,对天然样本中OTA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LC-MS/MS相关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MNPs-bs-AuNPs-ELISA可满足谷物及饲料样本中OTA的快速、高灵敏度定量检测,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2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远期并发症如黏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茵栀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reacting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AKP、TBA、FFA、y-G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IBIL、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血清胆红素和其他血清学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对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去骨瓣减压术后行ICP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结果分为:低压组62例(2.70kPa≤ICP5.30kPa),高压组38例(ICP≥5.30 kPa)。记录患者ICP监测数值,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预后情况,对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内随访,了解患者平常活动能力进行判断预后的状况。观察IC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室速、室性早搏、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高脂血症、风心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既往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ICP监测值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高压组中预后良好的ICP监测值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ICP预测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预后的ROC曲线面积0.704,采用最大约等指数计算得出ICP预测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预后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为4.89,其中敏感度为0.435,特异性为0.896。结论:持续ICP监测结果显示ICP值越小,患者的预后就越好,ICP值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ICP监测对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对判断和改善预后能起到有效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比颌骨囊肿经传统刮治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后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5,传统刮治术)和B组(n=45,开窗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A组的84.44%(38/45)(P0.05)。B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情绪、外貌、味觉、疼痛、唾液、咀嚼等项目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刮治术治疗相比,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在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HHC型锌指蛋白8假基因1(ZDHHC8P1)、母系表达基因3(MEG3)、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83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ZDHHC8P1、MEG3、TUG1表达。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所有患者,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EG3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ZDHHC8P1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MEG3、TUG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ZDHHC8P1、TUG1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低于ZDHHC8P1、TUG1低表达患者(P0.05),MEG3低表达患者PFS、OS率低于MEG3高表达患者(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ZDHHC8P1高表达、TUG1高表达、MEG3低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1.613、1.956、2.512、-0.824,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呈高表达,MEG3呈低表达,ZDHHC8P1、TUG1、MEG3表达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d glucose,2hPBG)、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糖首次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适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加味八珍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隐性失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PFNA治疗的转子间骨折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术后口服加味八珍汤颗粒7天)、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比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及全血黏度低、中、高切)、不良反应等。结果:⑴两组各剔除2例,94.12%(64/68)的受试者完成研究。⑵两组总失血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⑶治疗前,两组血浆粘度及低、中、高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及低、中、高切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⑷观察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1例,无药物过敏及毒副反应;对照组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4例肌间静脉血栓。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1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625%,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既可显著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隐性失血,又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9.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情景模拟是指对未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轨迹的定量估计,二者相互关联并为长期、稳定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梳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预测情景的核心观点,讨论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情景模拟的保护决策支持途径,以期服务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预测研究的发展和深化。研究凝练结果如下:物种分布模型需要进行更规范的评价以明晰其对具体对象的适用性,生态系统预测模型亟待在关系结构的基础上嵌入更多的生态系统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有必要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级联特征的刻画;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了未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大幅改变;土地利用则是陆地生态系统服务预测中的核心驱动变量。生态区划与区域尺度情景模拟、景观尺度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于社会生态网络的社区适应三点重要展望方向将对基于情景模拟的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