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bstract Four Chinese species of genus Bryomyia Kieffer are record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mong which, one species: B. puberula Li et Bu is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two species; B. bergrothi Kieffer and B. gibbosa (Felt)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a. Key to the known Chinese species of the genus is given. Type specimen is deposi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相似文献   
62.
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环境对地上植物群落的影响备受关注。鉴于此,选择了大兴安岭北坡作为研究区,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大兴安岭北坡不同冻土融深的30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分类,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对冻土融深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30个沟谷冻土样地植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群丛组,TWINSPAN的分类结果很好的反映了群丛组的分布与冻土融深的关系,即随着冻土融深由浅变深,群落由柴桦(Betula fruticosa)+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var.angustum)-苔草(Carex subpediformis)群丛组逐渐过渡到柴桦(Betula fruticosa)-苔草(Carex subpediformis)群丛组和柴桦(Betula fruticosa)+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苔草(Carex subpediformis)群丛组,并在C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验证;2)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冻土融深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在50cmPMD≤150cm时,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研究结果对冻土区的森林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目的:Pfs25蛋白是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侯选抗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Pfs25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pfs25基因序列,通过毕赤酵母喜好密码子分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采取定向克隆策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s25/pGAPZαA,经BstXⅠ线性化,电转染法转化酵母菌株GS115,在Zeocin抗性的筛选培养基上获得表达目的基因的pfs25/pGAPZαA/GS115重组酵母菌,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通过在YPD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和目的基因表达,验证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Pfs25蛋白,且重组菌株遗传性质稳定。结论:为研制基于Pfs25蛋白的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不同地理来源的泥炭地植物残体在同一环境中的分解速率一直缺乏比较研究。该研究沿纬度梯度, 选择大九湖、哈泥和满归3处泥炭地, 以三地的10种植物为分解材料, 使用分解袋包装, 埋藏于长白山哈泥泥炭地, 开展为期1年的分解实验, 研究地理来源及生物化学属性对泥炭地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如不考虑物种差异, 从总体上看, 随着纬度增加, 3处泥炭地植物残体的初始氮(N)含量下降, 初始木质素含量、碳氮比(C/N)和木质素/N上升。经一年分解后残体分解速率因植物类群不同而不同, 桦木属(Betula)和薹草属(Carex)植物残体的干质量损失率均接近50%, 远大于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约为10%)。3处来源地植物残体干质量损失率总体上无差异, 但比较同种植物残体发现, 来自中纬度泥炭地哈泥的中位泥炭藓(S. magellanicum)的干质量损失率(19%)远高于来自高纬度泥炭地满归的(9%)。制约残体分解的因素因植物类群不同而不同, 残体初始总酚/N是决定属间残体干质量损失率差异的重要指标。薹草属植物初始N含量和C/N与残体分解速率、泥炭藓属植物初始Klason木质素含量和总酚/N与残体分解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一定程度上表明, 若以纬度降低指代气候变暖, 当前持续的气候变暖可能通过改变高纬度泥炭地的植物组成和植物的生物化学属性, 来改变植物残体分解速率, 进而影响泥炭地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68.
以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近缘种蟛蜞菊为对象,通过温室模拟3种水位波动模式(水位无波动,水位波动模式分别为15 cm-0 cm-15 cm和0 cm-15 cm-0 cm)交叉5种定植模式(试验容器内分别为入侵种单株、本土种单株、入侵种6株、本土种6株以及2物种各3株混种)的试验,研究水位波动对入侵植物和本地近缘种生长繁殖性状及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位波动显著降低了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茎长、节点数、叶片数及叶面积,对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种内及种间竞争系数的影响均显著.水位波动改变了南美蟛蜞菊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说明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对水位波动更为敏感,对环境改变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9.
李国春  宋华东  李琦  卜书海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487-3493
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巴山冷杉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及其与林下开花箭竹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巴山冷杉林中,巴山冷杉数量最多,但种群结构衰退,白桦种群相对年轻,种群结构稳定,红桦种群也呈衰退趋势;3个主要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逐渐表现为随机分布.3个树种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小尺度范围内,随尺度增加,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表现为不关联;巴山冷杉和白桦与开花秦岭箭竹在大、中尺度内呈现正相关,而红桦与开花秦岭箭竹在大、中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大熊猫栖息地内乔木和林下秦岭箭竹共同推动森林的动态演替和发展,进而影响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人质子感知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2A (G2A)和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OGR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31例HPH患者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HPH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65.19 ±5.86)岁。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诊断标准和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NC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3.47 ±6.16)岁。心脏彩超计算HPH组肺动脉压力、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采集外周血检测G2A、OGR1基因mRNA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HPH组PaCO2较NC组明显增高(P<0.05),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o%)和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明显低于NC组(P<0.05)。HPH组外周血中G2A mRNA及TNF-α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5)。OGR1 mRNA与NC组无差别。HPH组G2A mRNA及TNF-α表达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细胞中质子感知受体G2A表达增加,TNF-α水平增加,G2A的表达和TNF-α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