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GenBank公布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血凝素基因 (HA) (GenBank DQ023145) 序列设计一对引物P1、P2,以重组质粒pUC-HA为模板扩增去除信号肽的HA成熟蛋白. PCR 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发现在967位A突变为T,形成一个终止密码子TAA. 在突变位点附近设计两条有21个碱基配对的突变引物P3、P4,采用重叠延伸剪切法 (SOE) 用A定点替换T碱基,然后将正确的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2a (+) 中,诱导表达获得正确的表达产物.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经BL21(DE3)大肠杆菌菌体裂解液处理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纯化的重组HA蛋白初步建立了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血凝与血凝抑制方法用于区分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本研究为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新型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胰酶消化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生长的损伤作用。方法:以Nakai等经典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使用低日龄胎鼠,初次培养液加入胎牛血清等步骤,促进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贴壁和生长;在无胰酶消化组直接使用内口外翻的小口径硅化吸管轻柔吹打离散细胞,比较两种方法间神经元细胞突起形成的差异。结果:接吹打组其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突起的生长程度(2124-10um)明显高于胰酶消化组(113+9μm)(P〈0.01),而两组间多巴胺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中,低日龄胎鼠及免胰酶消化离散细胞可减少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利于细胞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83.
1植物名称豆瓣兰[Cymbidum serratum(Schltr)Y.S.Wu et S.C.Chen]。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MS+1 mg·L-(-1)BAP+10%椰子水;(2)改良Kyoto+1 mg·L-(-1) BAP+10%椰子水;(3)1/3MS+1 mg·L-(-1) BAP+10%椰子水。原球茎增殖培养基:(4)改良Kyoto+2 mg·L-(-1)BAP+1 mg·L-(-1) NAA+10%椰子水。根状茎增殖培养基:(5)改良Kyoto+3 mg·L-(-1) BAP+0.2 mg·L-(-1) NAA+10%椰子水。分化壮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84.
不同年份油桃园三种主要害虫与其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油桃害虫的综合防治,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数分析方法,对2008年及2009年春-夏季油桃园桃蚜、小绿叶蝉和山楂叶螨与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两年春-夏季综合排序的结果是,桃蚜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是黑带食蚜蝇、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小绿叶蝉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为三突花蟹蛛、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山楂叶螨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为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三突花蟹蛛。2008年秋季桃蚜的主要天敌依次是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和锥腹肖蛸;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和黑带食蚜蝇;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依次为八斑球腹蛛、异色瓢虫和中华草蛉。两年春-夏季之间3种害虫及天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5.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Rubisco与Rubisco活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津优3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弱光(100 μmol·m-2·s-1)下适温(WL:25℃/18℃)、亚适温(ST+WL:18℃/12℃)和低温(LT+WL:10℃/5℃)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Pn)、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5℃/18℃,400 μmol·m-2·s-1)相比,WL、ST+WL和LT+WL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明显减小.处理初期,Pn、Rubisco活性及其大亚基基因(rbcL)、小亚基基因(rbcS)表达、RCA活性与基因(CsRCA)表达量大幅度降低,5~7 d后,WL处理趋于平稳,ST+WL处理缓慢回升,而LT+WL处理持续下降,表明黄瓜光合机构对适温弱光和亚适温弱光环境有逐步适应机制.Rubisco和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对低温弱光的响应与Pn基本一致,表明低温弱光下RCA和Rubisco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下降是黄瓜幼苗Pn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毕玮  寸韡  杨宇明 《生命科学》2010,(5):475-481
视网膜神经胶质瘤易感蛋白(RB)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抑肿瘤蛋白,它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第一个植物RB同源(RB-related,RBR)蛋白以来,植物RBR蛋白已被证明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通过RB-E2F信号途径以及招募染色质重塑因子,植物RBR蛋白作为植物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因子,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核内复制以及维持细胞的分化状态,进而在不同的植物组织中表现出多样的生理功能。对于植物RBR蛋白功能的认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它的许多特性仍需要更为深入的阐明。  相似文献   
87.
88.
小麦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小麦遗传转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几种小麦转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小麦遗传转化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文礼章  毕冰峰  王文茂  许浩  朱亮 《昆虫知识》2012,49(6):1623-1628
为了解张家界地区所产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秋迁蚜及越冬若蚜的耐寒性及两虫态间在耐寒性方面的差异,应用过冷却点测定仪,抽样测定了上述两虫态个体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结果表明:秋迁角倍蚜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依次为-13.32±0.77,-15.69,-11.12℃和-13.00±0.72,-14.54,-10.80℃;而无翅若蚜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依次为-18.95±0.82,-20.24,-17.02℃和-18.70±0.82,-20.07,-16.95℃。方差分析表明,越冬若蚜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都明显低于秋迁蚜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进而推测,越冬若蚜的耐寒能力要显著强于秋迁蚜的耐寒能力。试验还表明,张家界地区角倍蚜的次生寄主苔藓(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iczii)通过人工植藓可在小型聚酯瓶(polyester bottle)内正常生长,接种后的秋迁蚜可顺利生产若蚜,若蚜也能顺利产织蜡球进而度过寒冷的冬天直至下一年春迁蚜产生。  相似文献   
90.
以小叶龙竹种子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比对生根的作用,建立了稳定的繁殖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5.0mg·L-1;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0.5mg·L-1+6.BA1.0mg·L-1+KT0.25mg·L-1;小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5mg·L-1+NAA1.0mg·L-1+IBA0.4mg·L-1,建立的繁殖再生体系将为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竹类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