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免疫性不育病人的血清(IPS)能100%地抑制人体外受精.用该血清筛选人睾丸cDNA基因表达文库,发现了一种新的睾丸特异抗原(称作C2).通过DNA顺序研究,并与基因库中的有关同源性基因数据进行比较,证实C2是一个新的特异蛋白.C2基因仅与睾丸组织的mRNA杂交.该克隆在大肠杆菌中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3个不同的不育病人血清识别.利用嵌套缺失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研究其抗原决定簇定位,发现B细胞抗原决定簇在羧基端29个氨基酸范围内.用GCG软件分析该抗原的氨基酸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以及其存在于蛋白表面的可能性,确定其中的15个氨基酸为抗原决定簇所必需,并合成了多肽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综述了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分类历史,确认其在蘑菇目(Agaricales)Tricholomataceae科下的分类地位,并证实了它与多孔菌目(Poriales)Lentinaceae科的Lentinus属没有联系。根据《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作者讨论了译为“香菇属”的Lentinus和“小香菇属”的Lentinellus两属的汉语学名问题,提出Lentinus的汉语学名应订正为“韧伞属”,Lentinellus为“螺壳菌属”。香菇所在的Lentinula属的汉语学名建议为“木菇属”。  相似文献   
103.
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条锈菌寄主胞间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有两种类型,即具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在胞间菌丝中,多核现象极为普遍。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胞间菌丝的细胞壁由四层组成,隔膜由三层构成,细胞壁的内层与隔膜的外层相连,细胞壁和隔膜中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物质。隔膜的发育可分三个阶段,即隔膜突的形成,隔膜壁的延伸和隔膜孔结构的形成。本研究中还观察到胞间菌丝间的融合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的一些特征显然不同于其它锈菌。  相似文献   
104.
铤f℃栅镀般r{)nl、、|I:计,之病真菌娄茬蹙盘:球菌((。,£didd paraps r,m,s)的Ml’如 8 、:1㈣『1_1.。¨,州性蝣求…、。1photericin B)为1.6 3.1~g/ml。氧代赖氨酸高于输氧酸 (1.州llt,1()倍浓怔,^二Iifj 5t抑制l。{念珠菌(f㈣didlⅡf“洲)对1.Ysine的吸收。(1、。IY。。“。()lⅢm、1.1,埘山也2球茼Iil胞膜违性.如胞内物于uV 260nm下的吸收物质卅’泄尤明显影州皈时性;订体物湾入试验’6禁指出。Oxaly…I O.4mmol,l-弱抑制(“c)M。‘hi。“‘“和f·L)、d㈣m浯凡蚩白质flI)N、.而显著抑制(”C)一~denine渗入RNA。  相似文献   
105.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6.
外源基因用于制作转基因鼠并能成功地传递到子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关研究转基因的大小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却鲜见报导。本实验对体突变型p53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172ArgLeu体突变型p53基因的双转基因鼠家系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体突变型p53基因的XhoIApaLI片段为探针,对雌性双转基因鼠#4491及其子代进行Southernblot分析(Fig.2)。通过BetagenMeter测定,比较杂交膜上探针的吸附量得知:子鼠#5074等体内的外源p53基因的拷贝数是其亲本#4491的3倍。Fig.1为#4491与雄性FVB鼠杂交后代的家系谱。杂交F1的子代中,那些外源p53基因拷贝数是其亲代(F1)3倍的鼠(如#5071和#6668)、其后代中继续出现这种类型的子鼠;而那些与F1外源p53基因拷贝数(1倍)相同的子鼠(如#5075)其后代中没有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取待测鼠#5074的脾细胞制备染色体,经G染色,以WAP双转基因SV40连结p(A)的结构为探针,进行原位荧光测定。Fig.3表明:b所指的外源p53基因从所在的染色体上发生跳跃(jumpin),出现在c和d所指的位置上。可能  相似文献   
107.
节瘤拟杆菌是羊腐蹄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它能产生细胞外蛋白酶。本文所报道的是其中的一种蛋白酶(40 kDa)基因的亚克隆、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以及N-末端多肽序列。用Spbl+ScaI酶切原克隆(插入片段约为15kh),鸟枪法克隆于pTZ18R载体,用免旋学方法筛选其亚克隆文库,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表达。然后纯化其亚克隆DNA片段,用Sau3A1消化,克隆于pKK232-2启动子选择载体,进行启动子的分离和分析。用分光光度计方法定量测定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从而确定其启动子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8.
葡孢霉属的模式种已无从查找,连一张好的绘图也不曾留下。因而,由模式种所代表的属的含意无法考察清楚。但是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关于此属的明确概念,且已被真菌学家们所广泛接受。在这种概念下已描述了四个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承认现状。赞成以绚丽葡孢霉(Botryosporium pulchrum Corda)为本属的补选模式种。考虑到其中两个种在文献中常被混淆,本文首次将关于全部已确认的四个种的描绘放在一起。四个种的简明检索表如下:1)分生孢子梗作双叉式分枝……………………绚丽葡孢霉(Botryosporium pulchrum)1)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或偶有分枝,但绝不作双又状……………………22)侧分枝下垂,产孢膨大体简单…………………马德葡孢霉(B. madrasense) 2)侧分枝不作下垂状,每一产孢膨大体裂作数瓣………………………33) 每侧枝端部泡囊生4—6个产孢膨大体,泡囊呈双锥状…………………………长枝葡孢霉(B.Longibrachiatum)3)每侧枝端部通常生2个(极少3个)产孢膨大体,泡囊球状……………………休斯葡孢霉(B.Hughesli)  相似文献   
109.
大鳍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洲鲶鱼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科鱼类样品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用这种方法和鲤鱼促性腺激素β亚基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鳍同一批血清样品结果也相当吻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或多巴胺的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后,定时取样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证明大鳍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同时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多巴胺的双重调节。但是,多巴胺只能抑制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而不能直接抑制基础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这与非洲鲶鱼相似而与金鱼和鲤鱼等鲤科鱼类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