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p-2号溶磷菌Aspergillus niger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Ap-2号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制成磷菌肥,在试验条件下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141.94%,并在黑龙江省产烟区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区比对照区现蕾期提前3~5天,叶片成熟期提前5~10天,采烤终期提前15天,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价等经济性状及烟叶内在品质均好于对照,可节省部分磷肥,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云南野生稻叶茎根组织结构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叶片、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野生稻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其结构与云南野生稻的生长势旺盛、营养吸收能力强、抗某些病虫害能力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片主脉、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景洪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最明显。(2)在叶主脉结构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无气腔结构,维管束数量少、面积小;景洪药用野生稻、3个普通野生稻材料存在多个维管束和气腔结构,维管束、束内导管直径及气腔面积较栽培稻大,而栽培稻中的气腔均为2个。(3)在茎秆结构方面,景洪疣粒野生稻茎秆最小,维管束数量最少,其茎壁内的维管束排列方式与栽培稻不同;景洪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茎秆及茎壁较栽培稻粗厚,维管束数量也较栽培稻多,普通野生稻的茎壁中有通气组织。(4)在根的组织结构中,3种野生稻的导管数量较多,导管直径及中柱面积较栽培稻大,外皮层出现了具有凯氏带功能的凯氏点等。  相似文献   
33.
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混合克隆池制备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构建完成的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 binary bacterial artificial chomosome)文库的基础上,将文库制备成一、二、三级混合克隆池,各级混合池的数量分别为3 360、140和14个.根据Xa21抗病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利用4步PCR法对文库混合克隆池进行逐级筛选,初步确定了3个抗病基因阳性克隆.为今后以PCR法高效利用云南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挖掘其优异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死皮病抗性相关HbMyb1基因的定位,采用所建立的橡胶树染色体原位PCR技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Myb1基因初步定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的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15.21,并观察到在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叶片细胞核的不同分裂时期均扩增到1~2个信号。同时对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保存、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1)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一PCR扩增,将DNA样本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繁猕猴共150只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0^-3ng/uL,而且方法特异。两种PCR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巢式PCR检测阳性率(10%)稍高于单一PCR检测阳性率(8.67%)。结论巢式PCR和一次PCR方法都可应用于猕猴弓形虫的常规检测中,并提示巢式PCR比单一PCR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36.
2000年至2006年屎肠球菌的临床分离与耐药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屎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与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用WHONET 5软件统计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6年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在各病区、样本中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变迁情况。结果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32%上升到2006年的0.81%;7年中以重症监护病区(ICU)分离菌株最高,占总分离菌株的68.9%,其次为肾内科病区占13.5%;在送检标本中以尿液标本分离菌株数最高,占总分离数的62.3%,其次为痰液(10.2%)。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显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庆大霉素500、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呈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四环素、呋喃妥因、链霉素2000相对较低;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力奈唑烷这两类临床还未运用的抗生素已有一定的耐药率。结论屎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呈多重耐药的特性,并呈不断增加趋势,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m、3950m、4050m和4200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m×10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去势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8.
报道了原产地为西藏自治区白朗县马乡地区(海拔4500m以上)的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在人工条件下(在拉萨市区海拔3650m)为期4年的饲养繁殖情况,以及藏雪鸡在人工条件下所产的卵和野生卵的大小及重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9.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葡萄球菌分离及抗菌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男性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时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型细菌鉴定分析鉴定分离自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的葡萄球菌及药敏试验,计算6种葡萄球以及耐甲氧西林(MRS)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的分离率及构成比,以x2检验统计分析其差异.结果尿道分泌物葡萄球菌分离率(7.17%)明显低于前列腺液(22.16%)(P<0.005).二者无论以溶血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和构成比最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葡萄球菌分离率及构成比较低,其分离情况也存在差异.2种标本各型MRS都有很高的阳性率,各种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MRS对多种抗菌药敏感率明显低于MSS(P<0.005);各型MRS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和林可霉素,对其余药物敏感率(S I)%较低;与总MRS比较,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呋喃妥因中1种或3种药物的敏感率(S I)%,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或赛氏葡萄球菌差异有显著性(P<0.02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固酶阴性的MRS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且不同种存在差异,应重视各种MRS的分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0.
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稻草秸秆加20%棉籽壳为培养基质,接种侧耳Z17、921、1024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测定培养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有关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接种到子实体形成,所试菌株培养物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呈持续不断的下降趋势,水份、粗蛋白含量却逐渐升高,基质中漆酶酶活性在菌丝生长初期呈迅速上升趋势,后稍降低,而愈创木酚酶活性在菌丝上长初期及子实体形成时达到高峰,后有所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