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21.
胡杨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唯一能在沙漠里生长的高大乔木树种, 建立其转基因体系可为胡杨抗逆分子机制与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基本方法。通过研究农杆菌介导的胡杨转GUS基因的技术体系得出以下结论: (1) 胡杨再生植株体系, 叶片在附加1.0 mmol.L-1 6-BA和5.0 mmol.L-1 NAA的1/2MS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较高; (2) 转基因体系, 胡杨叶片在含100 mmol.L-1 乙酰丁香酮的OD600值为0.4-0.6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5分钟, 共培养2天, GUS基因转化效率较高; (3) 转基因植株抗生素筛选, 转GUS基因胡杨叶片用300 mg.L-1头孢霉素抑制农杆菌生长, 在含9 mg.L-1 G418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以获得转基因的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22.
生物质炭是指生物质如作物残体、畜禽粪便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机物质,在高温缺氧下裂解形成的物质。生物质炭有很多环境效应,最主要的是将碳长期固存在土壤中,缓温室效应,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大规模的生物质炭施用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工业生产的成本核算、原料的有效性以及生物质炭施用的长期效应的不确定等。本文综述了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生物质炭的性质差异,生物质炭施入后对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性质以及对地-气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后产生木炭的一些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3.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土壤质量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4、1995、2000及2003年4期TM遥感影像获取的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数据以及该市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图层,通过叠加分析得到了研究区非农用地扩张在土壤质量等级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苏州市非农用地占用的都是高质量的土壤资源;其中以二等质量的土壤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一等质量的土壤资源,而对三、四等低质量土壤的占用率不到1%.从土壤质量的角度而言,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4.
[目的]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gametogenetin binding protein 2,ggnbp2)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等生殖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家蚕Bombyx mori为模型,探究驯化基因ggnbp2的生物学功能,为鳞翅目昆虫中该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在NCBI GenBank数据库通过...  相似文献   
25.
蜜蜂球囊菌的microRNA鉴定及其调控网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利用small RNA-seq技术对球囊菌的纯培养进行测序,对球囊菌的micro RNAs miRNAs)进行预测、鉴定和分析,进而构建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对球囊菌菌丝与孢子进行测序,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球囊菌的miRNAs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茎环(Stem-loop)PCR对部分miRNAs进行鉴定,利用Cytoskype软件构建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48268696条clean reads,预测出118个球囊菌的miRNAs,它们的长度分布介于18–25 nt之间,不同长度的mi RNA的首位碱基偏好性差异明显。Stem-loop PCR验证结果显示共有10个miRNAs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说明多数miRNAs可能真实存在。共预测出6529个球囊菌miRNAs的靶基因,其中5725个能够注释到Nr、Swissprot、KOG、GO和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有24个靶基因注释在MAPK信号通路。Cytoskyp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球囊菌的miRNAs与mRNAs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网络,绝大多数的miRNAs处于调控网络的内部且同时结合多个mRNAs。【结论】本研究率先对球囊菌的miRNAs及miRNAs-mRNAs调控网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球囊菌miRNAs的认识,为其基础生物学信息提供了有益补充,也为阐明球囊菌致病的分子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的环状RNA及其调控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环状RNA(circRNA)在可变剪接、转录调控和来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分析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中肠circRNA的数量、种类、结构特征和作用,并通过构建和分析circRNA的调控网络探索circRNA的调控功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饲养意大利蜜蜂工蜂,利用circRNA-seq技术对意大利蜜蜂7和10日龄成年工蜂中肠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利用find_circ软件从质控后的数据中预测circRNA。通过BLAST比对GO和KEGG数据库,对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功能和代谢通路注释。利用TargetFinder软件预测circRNA靶向结合的miRNA及miRNA靶向结合的mRNA,通过Cytoscape v.3.2.1软件对circRNA-miRNA和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进行构建及可视化。通过设计背靠背引物和线性扩增引物RT-PCR对预测出的circRNA进行验证。【结果】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样品的测序平均得到136 463 071条clean reads,去除rRNA后各样品的anchor reads均在136 779 122条及以上。共预测出10 833个circRNA,长度主要介于15~1 000 nt;上述circRNA的类型丰富,其中已注释的外显子circRNA数量最多,分布在西方蜜蜂1号染色体的circRNA数量最多,其次为8号染色体。CircRNA的来源基因可注释到包括结合、细胞进程和细胞在内的45个GO条目,以及包括内吞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及核糖体在内的121条KEGG代谢通路,表明circRNA在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细胞生命活动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构建circRNA-miRNA和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部分circRNA可能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吸附结合microRNA,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对随机选择的3个circRNA的RT-PCR结果验证了其真实存在。【结论】本研究对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中的circRNA进行预测、分析及鉴定。研究结果提供了中肠circRNA的数量、种类、结构特征、作用和调控网络的信息,揭示了circRNA可能通过作用于来源基因和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的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中发挥作用,为深入研究circRNA在意大利蜜蜂中肠发育及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构建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的转化系统,探索了多寄主质粒pSUP 106在不同CaCl2浓度、不同热激时间和荧光假单胞菌受体在不同生长期的转化频率,建立了一个简便可行的荧光假单胞菌转化方法。结果表明,在荧光假单胞菌Pfx-18生长到0D600≈0.55时,用25mmol/L,CaCl2处理细胞,热激2min,转化频率最高,可达10&5/ng DNA。同时讨论了Mn^2+和Mg^2+对转化频率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28.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临床上针对急性肺损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现从抗炎、抗氧化、内皮细胞保护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葡萄糖母液摇瓶发酵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发酵生产柠檬酸,国内主要以薯干为原料。而利用葡萄糖母液为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国内尚无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试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湖南2个民族5种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报道了湖南侗族328(男150,女178)例和苗族321(男164,女157)例的卷舌、三叶舌、叠舌、尖舌和翻舌各类型的出现率。研究显示,2个民族的卷舌和尖舌频率在国内民族中处于偏低水平,而三叶舌出现率在国内民族中处于偏高水平,同时侗族是一个翻舌能力较强的群体;5种舌运动类型中,除三叶舌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民族间差异,但只有尖舌出现率同时在2个民族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5种舌运动类型间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