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采用反义转基因技术已成功获得整合CAsGnRHpc-antisense基因的转基因鲤鱼,简称AS-sGnRH F0鲤鱼.通过挤压1年龄AS-sGnRH F0鲤鱼的腹部,发现该群体中有精液/无精液个体比例为33/69,与对照组鲤鱼中有精液/无精液个体比例接近1:1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注射鲤鱼垂体抽提物诱导无精液AS-sGnRH F0鲤鱼恢复繁殖功能,获得3尾育性被恢复的AS-sGnRH F0鲤鱼.进一步的解剖观察发现,在无精液AS-sGnRH F0鲤鱼群体中,完全无性腺的AS-sGnRH F0鲤鱼比例约31.3%.根据直观的挤精液和解剖学观察,推测在AS-sGnRH F0鲤鱼群体中,雄鱼:雌鱼:"脂肪型"性腺个体的比例大约为35:45:20%.受精卵发育12 h后,统计A、B、C系AS-sGnRH F0鲤鱼精子的受精率分别为73.94、59.45和64.05%.从A、B、C系杂交后代F1分别随机取样100尾,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0、78.1和87.8%.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补充外源激素可以使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而不育的AS-sGnRH F0鲤鱼恢复具有产生成熟配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2.
通过向盆栽土壤中分别添加茶树修剪叶和无菌水(CK),茶树修剪叶和灭菌短密木霉菌发酵液(BY),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无菌水(FG),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灭菌发酵液(BF),研究茶树内生真菌短密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茶树修剪叶的降解作用,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检测土壤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短密木霉菌后能加速茶树修剪叶软化,提高褐化程度;处理60 d后,与CK组相比,FG处理组中茶树修剪叶纤维素降解率增加了18.16%;而BF处理组相对于BY增加了19.02%。FG和BF处理组中促进木质素降解效应较为明显,30~45 d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加快;与CK和BY相比,在处理60 d后木质素降解率分别增加了12.49%和9.61%。处理前期,FG和BF组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质素酶活性要远高于CK和BY;处理后期则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处理60 d后各处理组之间土壤真菌群落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但群落结构较相似。可见,短密木霉菌能促进茶树修剪叶的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采用含EGF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并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贴壁生长,表型相对均一,表面标志为CD90、CD44、CD147阳性;而CD34、CD38、CD45、CD14、HLA-DR阴性。体外诱导后可以得到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Rhodopsin呈阳性表达的细胞。结论: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C26癌性恶病质小鼠肌肉萎缩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雄性BALB/c小鼠皮下接种C26结肠癌细胞诱导癌性恶病质模型,荷瘤鼠自第7天开始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PDTC(10、50及100 mg/kg),第16天处死小鼠后测量体重、去瘤体重及腓肠肌重量,检测肿瘤组织NF-KB活性,血清及肿瘤组织IL-6水平.结果:荷瘤对照组出现显著的去瘤体重下降及腓肠肌分解(P<0.01),血清及肿瘤组织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PDTC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组织NF-kB的激活,从而抑制了肿瘤组织IL-6的合成,其抑制程度与PDTC剂量相关,同时抑制了去瘤体重、腓肠肌的消耗,且腓肠肌重量与血清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1).结论:PDTC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组织NF-kB的激活及IL-6的合成,从而抑制癌性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95.
96.
为了研究大黄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细胞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卵巢癌SK-OV3和多药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为研究对象,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SKOV3/DDP细胞的耐药指数和大黄素在无细胞毒浓度下对卵巢癌细胞耐受顺铂(DDP)的逆转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耐药相关基因HIF-1α、STAT1、CK2α、GST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无细胞毒作用浓度的7.8 mg/L和3.9 mg/L大黄素能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对DDP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91倍和1.30倍,与SKOV3比较,SKOV3/DDP细胞的HIF-1α、STAT1、CK2α、GSTP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3.9 mg/L和7.8 mg/L大黄素作用均可下调HIF-1α、CK2α、STAT1 mRNA表达,存在剂量-效应依赖关系。7.8 mg/L大黄素作用可下调GSTP1 mR-NA表达,但3.9 mg/L大黄素作用不明显。7.8 mg/L和3.9 mg/L大黄素联合IC50浓度的DDP时,四个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单独化疗药组作用相比明显下调(P<0.01)。提示无细胞毒浓度的大黄素对卵巢癌细胞耐药逆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HIF-1α、STAT1、GSTP1、CK2α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促卵泡素(FSH)对低产期肉用种母鸡在产蛋数量和孵化的影响,寻求较佳的用于提高低产期母鸡产蛋的激素剂量。方法:本试验采用同种激素不同剂量的处理方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产蛋量和孵化情况。结果:注射不同剂量的激素对鸡的产蛋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组一的平均产蛋数与对照组接近,其它四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与健雏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处理对鸡产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大剂量会引起鸡生殖系统萎缩,激素处理对受精卵孵化及雏鸡生长并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8.
为预测入侵植物与其邻近物种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分别提取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其近邻种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葛藤(Pueraria lobata)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叶片水提液处理幼苗,对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对3种近邻种的化感作用呈现不同趋势(SE=0.50, 0.61,–0.16),但种内存在较强的化感促进作用(SE=0.61),说明其种内化感竞争较弱;葛藤的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32)弱于薇甘菊,种间的化感促进作用与薇甘菊相似(SE=0.52, 0.50);五爪金龙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06)弱于薇甘菊和葛藤(SE=0.32),种间促进作用(SE=0.24)弱于薇甘菊(SE=0.61);鸡矢藤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SE=–0.18,–0.07),说明种内、种间化感竞争较强。野外调查表明4种植物分布的频度和多度均表现为薇甘菊葛藤五爪金龙鸡矢藤,这与化感竞争力结果一致。可见,种内与种间化感作用在入侵植物与近邻植物的综合竞争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为入侵种与近邻种之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
100.
活细胞依赖其众多的转录调控模块来实现复杂的生物功能,识别转录调控模块对深入理解细胞的功能及其转录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酵母基因表达数据和ChIP-chip数据,提出了一种转录调控模块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采用不同的P值阈值分别得到了核心集和粗糙集,然后对核心集和粗糙集进行判别,最后对基因进行扩展之后得到基因转录调控模块。将该算法运用到两个酵母基因表达数据中,得到了一些具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与其它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可以识别含有较多基因的转录调控模块,而且可以识别一些其它算法不能识别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识别得到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有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酵母的转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