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展.为了探索这两个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挑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在一个包含502个高血压病例和490个健康对照的样本中做了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揭示,仅仅在男性中有显著性的非随机性分布,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倾向在男性中造成高血压.调整了的单位点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展示,在男性显性模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达到显著性水平(OR1.57;95%CI,1.09~2.27;P=0.016).在对性别进行分层后的联合分析中,在男性中经过调整后的比值比具有弱显著性水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DD基因型中,TT对CC的比值比是0.11;95%CI,0.01~0.99;P=0.049;在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CC CT基因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是1.52;95%CI,1.01~2.29;P=0.047.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或附近的某个基因是具有男性性别倾向的高血压易感侯选基因,同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的D等位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825C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具有上位效应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猴巨细胞(RhCMV)病毒的nested 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RhCMV全基因序列,针对其中的保守区域Rh85设计两对引物进行nested PCR反应,利用此方法对20份猕猴全血标本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猕猴阳性标本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利用保守区域Rh85设计的引物可对人HCMV阳性对照进行扩增。用此方法检测的20份猕猴全血标本,出现2例阳性。其中一例扩增片段经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后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对比,与GenBank中报道的RhCMV序列基本相同。结论建立了从猴全血中直接检测猴RhCMV病毒DNA的敏感、特异的nested PCR方法。  相似文献   
93.
白蜡树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白蜡树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概况,对影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主要可控因素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机理、组织学方面作了介绍,并提出了白蜡树属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由于病人存在着各种运动(如呼吸、肌肉运动、心脏运动、设备噪声),在成像过程中常会造成图像上出现伪影,干扰医生的正常诊断,为消除这种伪影,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配准思想的全自动消除伪影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消除DSA图像中的大部分运动伪影,使DSA图像得到较好的增强,并为后面的血管分割和三维重建提供便利,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测定植物体内氯离子含量的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耐盐性较强的大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鉴4’幼苗为材料,比较硝酸银滴定法与分光光度法(分别以明胶-乙醇水溶液和丙酮作为胶体保护剂)测定植物体内氯离子含量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还是实验操作的简便性,分光光度法(特别是以明胶.乙醇水溶液作为肢体保护剂)都优于滴定法。  相似文献   
96.
桃叶卫矛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别名白杜、丝绵木、明开夜合。2材料类别带顶芽或腋芽的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MS。启动培养基:(1) MS 6-BA 0.2 mg·L~(-1)(单位下同) NAA 0.1;(2) MS 6-BA 1.0 NAA 0.1;(3)MS 6-BA 2.0 NAA 0.2;  相似文献   
97.
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广西岑溪市野生稻保护区的药用野生稻为材料,分离纯化内生细菌,筛选固氮酶活性较高和对作物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方法】利用乙炔还原法检测固氮酶活性,采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IS-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固氮菌进行聚类。利用16S rRNA基因和nifH基因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采用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CAS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性、生长素的分泌能力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平板和盆栽试验检测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内生固氮菌,分为6个类群。其中CX24固氮酶活性最高,经鉴定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其固氮酶活性为298.64 μmol/(L·h),为参比模式菌株DSM15968的9倍。另外该菌株还具有较高的溶磷性、分泌生长素和产铁载体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的萌发和生长。【结论】菌株CX24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是一株高效内生固氮菌,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摘要:【目的】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筛选具有高抗逆和高效利用木糖能力的菌株对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论文以5株利用木糖的酵母,即树干毕赤酵母(Scheffersomyces stipitis,S.stipitis)、Candida tenuis (C.tenuis)、Spathaspora passalidarum (S.passalidarum)、Candida amazonensis(C. amazonensis)和Candida jeffriesii(C. jeffriesi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温度、乙醇浓度、渗透压的耐受性,采用杜氏小管实验研究了其对常用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另外通过木糖发酵实验初步研究了被测试酵母在有氧和限氧条件下的木糖发酵性能。【结果】结果表明,S. passalidarum能够耐受44 ℃左右的高温,对多种碳源和氮源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此外,S. passalidarum在有氧与限氧条件下均能快速代谢木糖,限氧条件下乙醇得率达0.43 g/g。C. amazonensis对纤维二糖具有较强发酵能力,代谢木糖产生木糖醇和少量乙醇,同时该酵母耐受温度在42 ℃左右。综合比较,其他酵母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结论】S. passalidarum 在纤维素工业化应用中是一株良好的生产候选菌株。此外,C. amazonensis具有较强的木糖醇生产能力,有望成为一株优良的木糖醇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99.
武玉妹  周强  於丙军 《生态学报》2011,31(22):6669-6676
大豆异黄酮( Soybean isoflavones)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并在成熟种子和叶片中积累较多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通常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类营养保健品.研究了外源大豆苷或染料木苷溶液(0.01 mg/L)浸种处理对盐胁迫栽培大豆(N23674品种)和滩涂野大豆(BB52种群)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的杂交后代(4076株系,F5)幼苗叶片伤害率、光合作用、Na+含量和Na+/K+值、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及内源大豆异黄酮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两种外源大豆异黄酮浸种处理均可显著抑制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的上升及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降低Na+含量和Na+/K+值,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内源大豆异黄酮含量,从而表现对盐害的缓解效应,其中对耐盐性较弱的栽培大豆N23674品种效应更明显.这为大豆异黄酮在大豆耐盐育种、化学调控和盐碱地种植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适合于快速修复受高浓度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与沉积物。本文综述了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特点、技术流程、土壤淋洗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异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因修复效果稳定,易于实现系统控制和废弃物减量化等优点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环境友好型淋洗剂正逐渐取代人工螯合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成为土壤淋洗剂研究的主流方向,而现代超分子化学的引入和发展有可能对复合污染土壤的高效淋洗修复研究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