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水分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 5个水分梯度下两种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 ,沼泽化草甸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 30 d后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沼泽化草甸有机碳矿化适宜的含水量为 6 6 % WHC左右 ,且达到适宜含水量后 ,有机碳的矿化不受含水量增加的影响 ,矿化速率基本稳定。泥炭沼泽有机碳在 30 % WHC、5 0 % WHC两个水分梯度下 ,培养 30 d后 ,分别出现一个大约 10 0 d和 6 0 d的快速矿化期。泥炭沼泽有机碳矿化的适宜含水量为 30 % WHC左右 ,超过适宜含水量后 ,其有机碳的矿化对水分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水分过多明显抑制其有机碳的矿化。水分对两种湿地有机碳矿化影响机制的差异是造成两类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积累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 ,泥炭沼泽湿地积水环境的减弱将会加速其有机碳的矿化 ,造成湿地有机碳的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02.
淡水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对淡水生态系统中水草的可持续管理和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淡水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讨论了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生物测试方法、化感物质分离方法以及影响水生植物化感研究的环境因素。抑藻圈试验、藻类生长试验和浮萍生长试验是常用的生物测试方法;采用共生培养或单独培养的方法,从种植水中分离、鉴定化感物质,对证实复杂水环境中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存在,研究它们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和作用机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3.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404.
为建立恒河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模型并对其致病特点进行观察,采用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光镜及RT-PCR方法对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恒河猴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或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恒河猴不同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而且在病毒感染后第2d和第5d的血液、第7、9d的鼻咽分泌物、第3d的粪、第5d的粪尿中均检测到SARS-CoV RNA.光镜观察到病毒感染组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渗出,甚至形成透明膜样物;多个肺泡形成机化性肺炎的表现.感染组肝组织可见较大的坏死灶,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认为已成功建立了恒河猴SARS模型,可用于评价抗SARS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5.
本文对三种银杏-农作物复合模式下植物种群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削弱和截获进行了模型化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光照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类作物复合模式具有最好的复合光效益,光能截获率可达92%;PAR在植冠层的削弱遵循Beer-Lambert定律;植物种群的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吸收的关系可以用Y=axb数学模型描述。同时,果用、材用银杏冠层有较大的透光性和光强变异系数,可以作为银杏-农作物初期经营的上层树种,但要注意冠形的调控;光强的时间变化受冠层条件和太阳高度角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406.
解脲脲原体(Uu)常寄居于人泌尿生殖道,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脑膜炎,尿道炎等疾病,也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研究表明,Uu的某个群或型与疾病相关,所以研究Uu的分群和分型方法对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对Uu的分子生物学分群和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7.
本文根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对木本植物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类、定位、生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述;着重论述了林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合成、转移、降解机理及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08.
大肠杆菌重组颗粒性戊型肝炎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ORF2片段HEV 239重组蛋白颗粒,经铝佐剂吸附后,分别以5μg、10μg和20μg剂量免疫恒河猴,28天时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3周后分别以不同病毒滴度的基因Ⅰ型或基因Ⅳ型HEV静脉攻击.结果,加强后3周,3个免疫剂量组猴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7175、1∶34409、1∶41607,以世界卫生组织参比血清定量,则分别为1098IU/ml,1357IU/ml、1724IU/ml.每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各有3只猴接受107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对照组3只猴均被成功感染,2只出现肝炎;20μg免疫组3只猴均未被感染;10μg和5μg免疫组各有2只猴未被感染,另1只猴出现短暂感染,免疫猴均未出现肝炎.3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另外3只猴,接受104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对照组3只猴均被感染,1只出现肝炎;而免疫猴均未被感染,也未出现肝炎.3只10μg免疫猴和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107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对照组均被感染并出现肝炎,而免疫组均未出现肝炎,有2只未被感染,另1只被短暂感染.另有3只10μg免疫猴和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104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对照组均被感染,而免疫组均未被感染.这些结果表明:HEV239疫苗可以完全预防HEV导致的肝炎,并保护大多数恒河猴不被HEV感染.另外,疫苗对基因Ⅳ型HEV的保护性与基因Ⅰ型HEV相近.  相似文献   
409.
为探讨金钱豹(Panthera pardus)肾的组织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特点,利用生物显微技术与微血管铸型技术及扫描电镜对金钱豹肾的组织结构和肾小球微血管构筑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金钱豹的肾皮质与髓质厚度比为1∶(1.5~3),肾近端小管上皮为单层立方细胞,胞体较大,细胞排列紧密,分界不清楚,其腔面有刷状缘,胞质嗜酸性;远端小管无明显的刷状缘,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多位于中央;集合管细胞排列紧密,管腔较大,上皮细胞呈矮柱状,胞质弱嗜酸性。金钱豹的肾小球多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99~142μm,入球小动脉管径13~15μm,出球小动脉管径9.5~11.5μm。  相似文献   
410.
描述了一种产自山东省南部的陶枣煤田和兖州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特征。根据叶座的形态,该种茎曾被归入大青山“鳞木”(“Lepidodendron”tachingshanense Lee)种,但此次重新仔细研究后转归三点“鳞木”(“Lepidodendron”tripunctatum Stock.et Math.)种内。与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已有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与奇木属Diaphorodendron很接近,但叶座的形态和解剖差别较大。此外,当前标本的分枝方式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将当前标本归入奇木属内。当前标本与奇木属的关系及其分类位置有待于今后对更多更好的标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