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蚕豆、洋葱染色体C带显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染色体分带是近十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新技术。采用此技术,有助于识别各条染色体的特点及其结构,对细胞遗传学的理论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已广泛地用它来鉴别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确定远缘杂种的染色体,追溯种间亲缘关系,所以它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2.
为探讨夜间补充光照对大棚火龙果冬季植株促花的效应,以2年生‘短芯’红肉(心)火龙果植株为试材,每天夜间补光6 h,以不补光为对照,观测火龙果枝条抽蕾状况。结果显示,在平均光强500 lx、每天补充光照6 h、连续补光45 d条件下,第一批次植株抽生花蕾率达83.3%,老枝(枝龄≥12个月)抽生花蕾率为15.2%,青枝(枝龄<12个月)抽生花蕾率为28.0%,抽生花蕾枝条占植株总枝条数的21.4%;枝条花蕾数占枝条上芽点数的比率,老枝为2.7%、青枝为2.9%。而对照植株没有抽生花蕾,抽蕾率为0。表明夜间补充光照可有效地促进大棚火龙果冬季植株抽花。  相似文献   
223.
龙葵红色素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龙葵红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葵红色素的热降解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热降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同时建立了60℃、80℃、100℃下的回归方程,求出了这三个温度下的半衰期和热降解的速度常数,从而为龙葵红色素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4.
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作的新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有人试图将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引用到植物材料上来,取得一些进展,但是目前在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我们于1979年在 Kurata 和 Omura 工作的基础上,并参照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开展了对植物细胞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方法的研究,简称去壁、低渗法。并首次在黑麦、大麦、小麦上均获成功。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25.
关于水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使用一种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际本制备的新方法——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水稻染色体组型及水稻染色体Giemsa染色区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6.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生态学报》2016,36(4):979-990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选取植被盖度依次为30%、15%—20%、10%和5%的4个典型样地,对各样地的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典型部位0—10 cm和10—20 cm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土壤枯落物、有机质、全效N、P、K和速效N、P、K含量,从风沙地貌的角度研究过渡带沙漠化进程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总盖度的降低,灌丛沙堆表层0—10 cm土壤的枯落物、有机质、全N、全K、速效K含量呈降低趋势,平均降幅为69.3%、37.0%、35.3%、8.3%和24.5%。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速效N和速效P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从灌丛下→沙堆边缘→丘间地→风影区,土壤枯落物、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值位于灌丛下部位,最小值位于丘间地,但在植被盖度5%的样地,沙堆-丘间地系统各部位之间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3)与0—10 cm土层相比,10—20 cm土层的枯落物、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P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0.0%、27.0%、25.0%、4.5%和2.0%,全K、速效N和速效K含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为4.8%、103.3%和12.1%。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1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具有与0—10 cm土层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4)灌丛的生物反馈作用使得灌丛下部位具有明显的养分富集效应,但随着植被总盖度的降低和风沙活动不断加剧,非生物因素逐渐占据主导,灌丛的养分富集效应趋于减弱和消失。  相似文献   
227.
报道产自贵州省的中国藓类植物一新记录种———芒果树生藓( Erpodium mangiferae)。树生藓科( Erp-odiaceae)隶属于变齿藓目( Isobryales)木灵藓亚目( Orthotrichinales),该科全世界共有5属24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中国报道有3属4种。该科的树生藓属( Erpodium),在我国曾经有过2种的记录,被认为是细鳞藓[Solmsiella biseriata (Austin) Steere.]和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 (Vent.) C. Müll.]的异名。2004年熊源新等人在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谷采到1号树生藓科标本,最终鉴定为芒果树生藓( E. mangiferae C. Muell.)。此次发现也为树生藓属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至此,我国的树生藓科共有4属5种。该文根据对标本的显微观察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各部分细节线条图,并对该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根据资料,该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南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该种的发现地“贵州罗甸县红水河谷”从经纬度上看,与此前报道的最北分布地印度阿萨姆邦基本在同一纬度上,仅在经度上相差约10°,距离上相差约1400 km。该种与Erpodium glaziovii的外形相似,但根据雌苞叶与营养叶的尺寸比较,以及叶片细胞中是否存在原始小囊( primordial utri-cle)等可将两者区分开。  相似文献   
228.
尕海湖湿地泥炭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南尕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泥炭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通过3个不同地点的随机取样,对尕海自然保护区尕海湖的泥炭资源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方法】运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尕海湖湿地泥炭的细菌群落进行宏观基因组测序分析,检测了泥炭3个样本的细菌群落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对Silva数据库的比对,总共获得了108 096条优化序列代表。尕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泥炭样本的优势细菌群主要为Anawerodineaceae-uncultured(厌氧绳菌目-不可培养)、Micromonospora(小单孢菌属)、Brevundimong(短波单孢菌属)和Nocardioides(诺卡氏菌属),3个样品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结论】首次阐明了尕海湖水陆过渡区泥炭地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为下一步开发和利用泥炭的功能菌群、研究泥炭微生物群落生态网络结构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29.
【目的】集团内捕食是影响农业系统广食性天敌对靶标害虫控制作用的重要因素,全面揭示稻田广食性天敌对稻飞虱重要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和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St?l)(半翅目:盲蝽科)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利用天敌。【方法】建立以两种盲蝽为猎物对象的种特异性二重定量PCR系统,检测比较不同抗性品种穗期田间主要捕食者对两种盲蝽的集团内捕食作用。【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二重定量PCR具有的物种专化性,两种检测靶标灵敏度高且相似,可用于田间捕食者猎物分析;(2)感虫水稻品种上捕食者对盲蝽的捕食强度高于抗性水稻品种;不同种类捕食者对盲蝽的集团内捕食强度有显著差异;捕食者对黑肩绿盲蝽集团内捕食强度显著高于中华淡翅盲蝽。【结论】捕食性盲蝽在稻田生态系统遭遇集团内捕食,其集团内捕食强度与水稻品种抗性、捕食者种类和猎物丰富度有关。  相似文献   
230.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不同程度胰腺炎模型小鼠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危重演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Con)、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Con组腹腔注射0.9% NaCl;MAP组腹腔注射雨蛙素;SAP组腹腔注射雨蛙素联合脂多糖;分别于造模后2 h、6 h检测血清淀粉酶的活性;分离胰腺、称重,计算胰腺湿重比;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评估炎细胞浸润肺组织的程度;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的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 MAP组和SAP组在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活性和胰腺组织湿重比均升高(P<0.05);肺组织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SAP组肺MPO含量明显高于MAP组(P<0.01)。MAP组和SAP组,在造模后2 h,胰腺和肺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 SAP组在造模后2 h胰腺p-STAT3的表达最高,6 h表达有所减弱;MAP组各时间点仅有微量表达;Con组在各时间点为阴性表达。结论:p-STAT3在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胰腺中的表达差异明显,说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症化与STAT3的活化关系密切;抑制STAT3活化将成为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