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神经外科实习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与其它专业相比更具难度,教学效果往往难达到预期水平。Web-CPBL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PBL教学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延伸和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巧妙得当的借力于网络资源平台,有助于打破临床师资缺乏、实操场地不足的局限,能更充分的发挥PBL教学的优势。此模式在培养和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尽早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协作、乐于共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其医学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扫描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患者行髋关节X线正位扫描,观察组行髋关节正位64排螺旋CT扫描,两组均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内固定手术后2年的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结果:两组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对照组股骨头坏死5例(22.73%),骨不连6例(27.27%);观察组股骨头坏死1例(3.70%),骨不连1例(3.70%),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能够全面、准确显示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情况,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疗效及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来指导治疗剂量的可行性。方法:87例轻中度的AD患者,患者使用5 mg/d多奈哌齐疗效不佳。在增加剂量之前,根据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的一致性,将患者分为3组。A组:n=27,IGF-I≤99ng/m L,MMSE≤37;B组:n=33,IGF-I≤99 ng/m L,MMSE18;C组:n=27,IGF-I99 ng/m L,MMSE18。A、B组中,血清IGF-I水平显著低于C组。试验开始后将多奈哌齐的剂量从5 mg/d增加到10 mg/d,服用12周后,观察血清IGF-I水平同MMSE和阿尔兹海默症评定量表(ADAS)得分的相关性及三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血清IGF-I水平同认知功能有明显相关性。IGF-I同MMSE正相关(r=0.478,P=0.036),IGF-I同ADAS得分负相关(r=-0.464,P=0.029)。增加多奈哌齐(10 mg/d)剂量治疗后,只有A组患者MMSE得到显著改善。A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显著高于B、C组患者。结论:血清中IGF-I水平和MMSE分值可以做为一种标志物,判断对低剂量多奈哌齐(5 mg/d)无效的轻中度AD患者,能否采用高剂量多奈哌齐(10 mg/d)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地高辛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清糖类抗原(CA125)、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高辛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CA125、ANP、BNP及MMP-9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A125水平(34.05±4.63)较低,ANP水平较低(216.98±27.65),BNP水平较低(437.62±45.26),MMP-9水平较低(550.17±65.15),TIMP-1水平较高(182.32±21.78)(P0.05)。结论:地高辛片能够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A125、ANP、BNP、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吗啡引起的Wnt通路的上调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元细胞系HT22细胞上建立了慢性吗啡成瘾模型,然后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nt通路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变化,同时应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Wnt通路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结果:在慢性吗啡成瘾模型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在接受了6 h的阿司匹林预处理的慢性吗啡成瘾模型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受到了显著的抑制。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吗啡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水平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在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和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mi RNAs在胆固醇代谢物胆酸的代谢和转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Dicer基因是miRNAs生成过程的关键酶。本课题使用肝脏特异的Dicer1基因敲除小鼠,考察肝脏Dicer1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肝脏胆酸代谢和转运的影响。方法:使用白蛋白启动子驱动的Cre重组酶和Loxp系统(Alb-Cre/Loxp)在小鼠肝脏中特异的敲除Dicer1基因;分别收集3~12周龄的小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使用Cobas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液和肝脏中总胆酸含量;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肝脏中胆汁酸代谢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实验发现,肝脏Dicer基因敲除后,胆酸在血液和肝脏中明显蓄积,弥漫性肝细胞轻微空泡化,偶见单个肝细胞坏死。检测胆酸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胆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轻度升高,但缺乏统计学差异;在肝脏细胞血管侧的胆酸摄取转运体中,Oatp1a1在Dicer1敲除小鼠肝脏中明显下调,Ntcp和Oatp1b2则无明显改变;而肝细胞血管侧胆酸外排转运体的表达均有显著升高,胆管侧的外排转运体中Abcb11表达有明显增加。结论:Dicer基因敲除后,胆酸在血液和肝脏中明显蓄积,肝脏和血液中胆酸总量显著增加。血液中胆酸的蓄积可能与肝脏细胞血管侧摄取转运体的低表达和血管侧外排转运体的高表达有关;而肝脏中胆酸的蓄积可能部分来自于轻度升高的胆酸合成酶,胆酸在肝细胞内运输途径的紊乱可能与肝脏和血液中胆酸总量的显著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97.
高雅丽  邓子新  陈实 《微生物学报》2016,56(12):1831-1839
DNA磷硫酰化修饰是DNA骨架上的第一例生理修饰。该修饰由dnd ABCDE编码的5个蛋白协同作用,以硫原子取代DNA磷酸二酯键上一个非桥接的氧原子。研究发现,DNA磷硫酰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各种微生物中,在不同细菌中存在序列特异性,且具有R_P空间构象专一性。近年来,对DNA磷硫酰化修饰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了对DNA磷硫酰化修饰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本文将就这一特殊生理修饰的发现过程,研究进展,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生物合成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有效期内细菌污染情况,并总结其合理的使用方法及时间。方法:收集我院各个科室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96瓶,启封后分别在不同使用时间和保存温度下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本实验中96瓶启封后有效期内的生物胰岛素注射液中,共有10瓶细菌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10.41%。其中7d之内启封的胰岛素注射液细菌培养全部呈阴性,其余各组的胰岛素注射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及存在菌落,随着启封时间的延长,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上升,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保存温度2~4℃的细菌培养全部呈阴性,其余各组的胰岛素注射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及存在菌落,随着保存温度的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上升,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有效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保存温度的升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及菌落数量上升,临床使用时要应尽量在7d内使用完,并且尽量保存在低于25℃环境中。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其干燥块根猫爪草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脂肪酸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R)-3-hydroxy-11-methoxy-11-oxoundecanoic acid(1)、十六烷酸(2)、棕榈酸乙酯(3)、已二酸(4)和硬脂酸(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这些成分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INH+RFP)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0.
张丽梅  高梅香  刘冬  张雪萍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6,36(13):3951-3959
识别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相对作用,是土壤动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少有针对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探讨。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设置一个50 m×50 m的空间尺度,探讨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对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的调控作用。基于Moran特征向量图(MEMs)和变差分解的方法来区分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采用偏Mantel检验进一步分析环境距离和空间距离的相对贡献;使用RDA分析环境因子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变差分解结果表明,空间变量对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具有较大的显著方差解释量,而环境变量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解释量相对较小且不显著;偏Mantel检验没有发现环境距离或空间距离的显著贡献;RDA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大豆株高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螨群落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说明环境变量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主要受到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筛选的调控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