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6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郭畹华  庆宏 《动物学报》1995,41(3):314-321
中脑黑质是中缝核5-HT神经元最早期的靶组织之一。为了分析神经元对其靶细胞的作用是受某种特异性蛋白或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本文用中缝核提取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中脑黑质神经元,证明了该提取液能促进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其活性部分是分子量大于30kD的组份,经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呈现一条主带,分子量在43kD左右。  相似文献   
52.
崔巍  高宝嘉 《昆虫知识》1995,32(1):34-37
日本围盾蚧P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日本单蜕眉蚣、日本尖角眉蚣,属盾蚣科、围后蚣亚科,是全国广为分布的松科植物重要害虫之一[1~5].1分布与为害日本围眉价在北京及河北省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市普遍发生。主要加害油松、雪松、阿拉伯松、黑松、罗汉松、云杉等植物。此虫以着虫及雌成虫群集于先年生或当年生针叶正面为害。据观察该协虫的自然寄生部位极不均匀,其中针叶基部和中部虫口密度最大。玉.正着虫在油松新、老针叶上的分布规律该虫第二代著虫在油松针叶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三说明日本围唐姘第二代若虫…  相似文献   
53.
DNA疫苗──解开免疫记忆之谜的钥匙?关键词DNA疫苗,免疫记忆D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吗?几年前这个似乎是异想天开的问题,现在DNA却开始探索性地应用于人体了。这是一项以核酸为基础的新颖的治疗方法。例如,有些患者正在接受这种治疗,即用新基因替换...  相似文献   
54.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海南岛玉米上的多堆柄锈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过程中,我们曾于1972年12月中旬在海南岛乐东县尖峰地区“金-03”号玉米自交系的植株上采得一种锈菌——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其后,1974年和1979年在该岛的陵水及崖县等地亦分别采到过此菌。据 Weber(1973)和 Kranz(1978)等报道,P.polysora广泛地发生于世界热带地区的玉米上;在我国,戴芳澜等(1937)、天云章(1949)、谌多仁(1963)以及戚佩坤(1978)等所报道的国内玉米上的锈菌均属于高粱柄锈菌 P.sorghi。作者在海南岛玉米上采得的这种锈菌(P.polysora),国内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56.
以pBR 322为载体直接从染色体DNA Bam H1片段中克隆中华蟾蜍大分子核糖体RNA(rRNA)基因,经抗四环素基因插入灭活和菌落的原位杂交筛选,获得一株rRNA基因重组体pMGr1。经凝胶电泳分析和电子显微镜测量,插入片段为12.9千碱基对(kb)。pMGr1和染色体DNA经几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蟾蜍rRNA基因的重复单位大小是均一的,并得到pMGr1的限制性图谱。  相似文献   
57.
毕赤氏酵母新种——嗜石油毕赤氏酵母D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菌是从我国南方豆饼酱中分离出的一株石油酵母。它具有毕赤氏酵母属特征: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营养繁殖为多边芽殖,有假菌丝,无真菌丝。子囊孢于呈卵形,光面,不利用硝酸盐,发酵葡菌糖。在麦芽汁中培养易形成白色干燥皱皮膜。此外,它有强嗜石油能力,同化和发酵葡萄糖,弱同化半乳糖和纤维二糖,不同化其他糖类,也不同化核糖、酒石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这些与本属的近似种粉状毕赤氏酵母[Pichia farinasa (Lindner) Hansen]不相同,故定为新种——嗜石油毕赤氏酵母D,[Pichia petrophilum Mu sp. Nov. D3]。  相似文献   
58.
59.
1978年在西藏自大耳鼠兔Ochotona macrotis采到缩栉蚤属一新种,定名为西藏缩栉蚤Brevictenidia xiz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60.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性能及其应用于大米酒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