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Eighteen isolates of Botrytis cinere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iseased plant tissue collected in Hefei, Bengbu, Changfeng and Hexian in Anhui province, by means of tissue isolating metho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s of B. cinerea from different hosts to the fruits and leaves of tomato were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wound inoculation with mycelial bloc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tested isolates caused grey mould on tomato fruit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isolat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pathogenicity of B. cinerea strains to tomato fruits among isolates.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on tomato fruits,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all isolate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trong, intermediate and weak. In general, the isolates from tomato were more strongly pathogenic to tomato fruits than the isolates from strawberry, grape and capsicum. However,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among the different isolates from the same host, and the pathogenicity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localities of isolates. After inoculating of tomato leaves, all of the tested isolates except CF3 caused grey mould on tomato leave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isolat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to tomato leaves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host and locality of isolates.  相似文献   
902.
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显微观察总黄酮处理尖孢镰刀菌后菌丝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菌丝体相对电导率,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总黄酮浓度增加而增高,20 mg/L时抑制率达100%。总黄酮处理后的尖孢镰刀菌菌丝较细,分支减少,透明度差,液泡数量增多且形成较大的液泡;菌丝体细胞膜透性增加,SOD、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开发植物源农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03.
森林-草原交错带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06年夏季利用样线法研究了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共记录鸟类73种,隶属于13目28科56属,鸟类区系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密度年间差异不显著,α多样性随森林-草原交错带环境梯度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在不同植被地带之间,物种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差异极显著、但科-属多样性差异不显著,鸟类群落α多样性各项指数表现为森林带<交错带森林草甸区>交错带草甸草原区>草原带的特征与变化趋势(DG-F为交错带草甸草原区>森林带);其中,森林草甸区是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增长区,具有最高的物种数和密度,明显体现了交错区的边缘效应,草甸草原区是鸟类向草原过渡的显著变化区域、物种多样性开始显著减少.β多样性随不同植被地带逐级发生显著变化,环境差异最大的森林带-森林草甸区和草甸草原区-草原带具有最高的β多样性,物种替代速率最大;鸟类物种替代速率与环境梯度"陡度"有密切关系.鸟类优势种在各植被地带之间存在较大变化.鸟类群落的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H')与森林斑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大尺度空间上森林斑块数是影响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4.
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孙晋伟    黄益宗    石孟春    崔岩山  李小方  招礼军  杜心  高卫国 《生态学报》2008,28(6):2861-2861~2869
世界范围内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由污染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治理污染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重金属将对土壤生物产生影响,而土壤生物在重金属的胁迫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响应.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影响因素;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研究方法;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预测模型,最后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905.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 RNA为模板, 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 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和四环素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和最佳调控浓度, 结果显示嘌呤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 mg/mL, 四环素的最佳调控浓度为1 mg/mL。利用pBPSTR1-Lab和包装质粒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来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来感染牛肾细胞, 并连续筛选12天来获得阳性克隆。通过除去四环素来诱导目的基因在牛肾细胞中表达, 发现牛肾细胞病变死亡。经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稳定表达前导蛋白的牛肾细胞系已经建立, 为今后研究前导蛋白致病机理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906.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吴钢  高正文 《生态学杂志》2008,27(3):447-453
基于遥感技术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个典型高原湖泊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水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5年2个流域森林(灌丛)和建筑用地大量增长,荒地和农田有所减少,杞麓湖的污染程度比抚仙湖严重,2个湖泊的水质都呈下降趋势;湖滨200 m左右的缓冲带变化明显,且比流域其它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影响更大;城镇化和密集的农业耕作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影响湖泊水质状况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2个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也导致二者之间水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7.
基于能体现直接与间接人为干扰的不同意外死亡率和环境容纳量情景,使用景观尺度的动物种群模型(LAPS)模拟了1990—2009年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主要猎物种群的时空动态,研究了意外死亡率和环境容纳量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直观展现了研究区内动物集群的时空分布状况,比较了不同生境斑块类型中个体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意外死亡率对研究区动物种群动态的影响较环境容纳量大;灌丛中动物种群的密度高于阔叶林中的密度.研究结果为有效进行东北虎主要猎物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相关的定量验证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08.
目的观察外源性EPO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孕11.5d(E11.5d)大鼠获得神经干细胞,经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传代,对所获细胞的自我增殖、自我更新及其多分化潜能进行检测。取传3代神经干细胞中添加不同剂量的EPO,在5%O2培养箱中培养120h。通过计数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和MTT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于含血清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EPO,用NSE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加入EPO后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MTT检测的OD值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NSE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大,50U/ml时作用最大。结论EPO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EPO的这种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大,50U/ml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90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6个白花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Trev.)Vis.]同源四倍体株系干花中的总除虫菊酯、总除虫菊酯Ⅰ(PyⅠ)和总除虫菊酯Ⅱ(PyⅡ)含量,并分析了16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花中总除虫菊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花期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管状花开放初期,同源四倍体株系干花中的除虫菊酯含量最高,其中11个株系的总除虫菊酯含量高于二倍体株系且7个株系干花中的总除虫菊酯含量高于1.4%,达到一级花的质量标准。同源四倍体株系的花薹和花序的农艺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性状,花薹低,花盘直径大,干花产量高,通过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同源四倍体株系的干花产量。  相似文献   
910.
受体是病毒宿主嗜性和致病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种多聚阴离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基质.HS是许多病毒在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或辅助受体.目前发现口蹄疫病毒可利用HS和整联蛋白(ανβ3、ανβ6、ανβ1、ανβ8)作为病毒受体.口蹄疫病毒可能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利用不同类型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研究病毒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H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口蹄疫病毒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