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西花蓟马表皮碳氢化合物成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为了明确西花蓟马表皮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本文采用改进的进样技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分析。经NIST数据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比较,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种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表皮中的主要成分为C25~C29的直链和支链饱和烷烃;成虫表皮中含有9种碳氢化合物,若虫表皮中有8种碳氢化合物;9-甲基二十五烷是其成虫特有的,其它8种碳氢化合物是成虫与若虫共有的,但其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素是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酶活性.最新研究发现,血管生成素参与细胞内多种RNA的代谢过程.在生长条件下,血管生成素可以发生核转位聚集于细胞核中,促进rRNA转录,并可参与其剪切加工,同时它也调控一系列mRNA基因的转录,最终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应激条件下,血管生成素能降解tRNA形成tiRNA,抑制细胞内整体蛋白质的翻译水平,并促进应激小体的形成,激活细胞内应激保护机制,从而促进细胞存活.此外,血管生成素还可参与非编码小RNA等RNA代谢过程.本文概述了血管生成素在RNA代谢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等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期开拓血管生成素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冷冻蚀刻电镜技术,我们观察到小鼠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膜的间隙连接和紧密连接。人胃癌MGC-803细胞膜上未见到间隙连接和紧密连接,表明胃癌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的消失是细胞连接通讯抑制的主要原因。促癌变剂TPA和黄芫花分别处理胃粘膜导致膜上皮细胞的间隙连接消失或明显减少。本结果支持关于细胞连接通讯抑制是胃癌癌变机理之一,可能与癌变的促进有关的分析。本文对细胞间隙连接数目变化快的现象及可能的调节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用透射电镜观察到MGC-803细胞的核仁是网织型的,在网眼内分布有电子密度低的纤维中心。MGC-803细胞经丁酸钠作用后,其核仁的类型发生了改变,多呈环型的,核仁的中央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纤维中心和银染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明显减低;用图像分析仪测得核仁银染蛋白所占面积与核总面积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抑制rRNA合成和rDNA转录活性调控MGC-80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估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血管钙化(VC)情况,分析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测定对VC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PD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VC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PD患者VC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clerostin、FGF-23单独及联合测定对VC的预测价值。结果:103例维持性PD患者中有69例(66.99%)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VC。根据是否出现VC进行分组,其中VC患者69例(VC组),未出现VC患者34例(无VC组)。与无VC组患者相比,VC组年龄、合并糖尿病人数占比、血清sclerostin、FGF-23、血钙(Ca)水平明显更高,透析时间明显更长,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更低(P<0.05)。透析时间≥32月、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血清FGF-23≥80 pg/mL、Ca≥1.3 mmol/L、血清sclerostin≥7 ng/mL是维持性PD患者并发VC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clerostin、FGF-23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83(0.691~0.858)、0.793(0.702~0.866),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而两指标联合应用时:AUC(0.95CI)为0.867(0.786~0.926),预测效能更高。结论:维持性PD患者VC的发生与透析时间、年龄、合并糖尿病、FGF-23、Ca、sclerostin有关,sclerostin、FGF-23联合测定对VC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对于此类患者VC的评估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文英  高燕  逄玉娟  王鸷  卞福花 《生态学报》2019,39(12):4413-4420
山东银莲花为一分布极其狭域的稀有物种,对海拔600 m以上的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灌丛两种异质的生境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为探索其适应策略,选择两种异质生境中的5个海拔梯度样带,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对叶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通过比较叶片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和内部解剖结构的差异,推测其叶片适应海拔和异质生境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为适应阴暗、潮湿的针阔混交林和干旱、强光照的山顶灌丛两种不同环境,山东银莲花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针阔混交林下,叶片的背腹表皮毛密度、比叶面积和气孔相对开度较山顶灌丛的大,而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较山顶灌丛的小;山顶灌丛植株叶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较林下更加整齐紧密。两种生境中叶片腹面表皮毛的长度、气孔相对开度都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且差异明显;而叶片厚度、比叶面积、气孔指数等对600 m以上海拔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本研究将为山东银莲花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为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既参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也是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固定的驱动者,是影响土壤碳循环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然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如何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来影响土壤CO2释放的机理尚不明确。因此,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保护性耕作观测站,借助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连作系统不同耕作方式(免耕(NT)、秋翻(MP)以及常规耕作(CT))对土壤CO2释放速率、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碳循环功能基因(碳固定、甲烷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长季节土壤CO2释放速率6年平均值分析发现,生长季前期免耕土壤的平均CO2释放速率显著低于秋翻和常规耕作,分别比秋翻低28%(5月份)、11%(6月份)和23%(7月份);比常规耕作低31%(5月份)、19%(6月份)和7%(7月份)。基于CAZy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耕作处理显著影响一些糖苷水解酶(如GH102、GH5_38和GH13_17)、糖基转移酶(如GT39)和多糖裂解酶(如PL17和PL5_1)的基因丰度,与常规耕作相比,秸秆还田的免耕和秋翻处理的这些差异基因的相对丰度较高。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Adonis,多元方差分析,R2=0.45;P=0.006),且免耕处理土壤的碳固定、甲烷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组成不同于常规耕作和秋翻处理,单独聚为一类。免耕土壤上调的碳固定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所有上调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平均值)分别比常规耕作和秋翻高17%和11%,而下调的2个功能基因(K01007和K00170)的丰度分别低19%(CT)、21%(MP)和14%(CT)、17%(MP)。免耕土壤上调的甲烷代谢基因相对丰度分别较常规耕作和秋翻高15%和10%;下调基因的丰度分别低13%(CT)和11%(MP)。免耕土壤上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丰度较常规耕作和秋翻高23%和14%;下调的基因丰度分别低25%(CT)和18%(MP)。冗余分析(db-RDA)表明土壤容重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是驱动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差异的主要因子(P<0.05),且免耕土壤上调的碳固定功能基因(K00625、K01676、K09709、K00925和K14470等)、甲烷代谢基因(K03520、K00830、K10713、K15633和K00625等)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K00886、K00830、K01676、K00117和K00114等)与土壤DOC、容重或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研究发现土壤CO2释放速率与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显著相关(R2=0.80;P<0.01),尤其是与一些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免耕处理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碳循环过程,且推断免耕秸秆还田和减少干扰的叠加效应通过调节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来提高土壤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9.
美丽青背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 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 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蜂羽化趋早,羽化时间更集中,羽化高峰也更明显;随着 温度的升高,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提供清水时,寄主可以显著地延长雌蜂的寿命;在有寄 主时,提供10%蜂蜜水,雌蜂的寿命显著延长。美丽青背姬小蜂对3龄寄主幼虫有偏好,对3龄寄 主幼虫的致死率和寄生率都高于对1~2龄寄主幼虫的,且产下后代的雌雄性比为5.11∶1。在 实验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齿瓣石斛茎段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齿瓣石斛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05 mg/L;芽增殖培养基以MS + 6-BA 3.0 mg/L + NAA 0.5 mg/L较好;生根培养基以MS + IBA 1.0 mg/L + NAA 0.5 mg/L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