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纳米颗粒可通过多种载药方式用于药物靶向,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过表达CD64(FcγRI)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细胞质体(Cytoplast)为原料,制备可装载Ig G1/IgG3靶向抗体的纳米囊泡,并检测纳米囊泡的入胞效率。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HUC-MSCs;建立pLV-CD64慢病毒包装载体并包装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HUC-MSCs并筛选稳定表达CD64的细胞株;通过细胞松胞菌素B共孵育/离心法去除HUC-MSCs细胞核获得质体;超声法和梯度挤出法制备直径约200 nm的囊泡;将纳米囊泡与抗EGFR的Ig G1抗体共孵育以装载靶向抗体,并观察该纳米囊泡进入A549细胞的入胞效率变化。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CD64的HUC-MSCs质体,制备装载EGFR抗体的纳米囊泡(粒径为195±82 nm)并有效提高了该囊泡对靶细胞的入胞效率。结论:成功构建可装载Ig G1抗体的纳米微泡,该纳米囊泡可高效进入表达EGFR的A549靶细胞。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普通健康体检者13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NAFLD纳为病例组,其余纳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体检人群NAFLD的影响因素,并观察NAFLD患者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情况。结果:1398例研究对象中,完成全部调查的1372例,完成率为98.14%(1372/1398)。其中确诊为NAFLD的有184例,纳为病例组,其余1188例纳为对照组。检出率为13.41%(184/13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FLD的发病与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居住地、运动锻炼情况、喜好荤食、喜好甜食、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NAFLD家族史、TG、空腹血糖、HDL-C、LDL-C、TC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病例组的Scr、BUN、UA、肾功能受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cIMT、β、Ep、PWVβ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性别为男、体重指数偏高、喜好荤食、喜好甜食、TG偏高、空腹血糖偏高、LDL-C偏高、TC偏高、HDL-C偏低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情况≥30 min/d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NAFL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3.
高等植物中,经常遇到的母本遗传现象,有一部分是与叶绿体相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或则为叶绿体DNA所编码,或则为核DNA编码,但是通过核质之间的代谢,从而影响到叶绿体DNA的变化。因此,分离与制备叶绿体DNA,是研究叶绿体遗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4.
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昆虫病原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春生  由士江  高文韬 《昆虫知识》2006,43(2):260-261,F0004
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作为寄主从土壤中诱感并分离昆虫病原真菌。结果显示,从吉林市的18个土样中分离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土样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检出率为77.78%。这表明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不同培养条件对薄荷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江苏东台产薄荷(M entha haplocalyxB riq.)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培养基添加物和培养条件对薄荷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导致薄荷玻璃化苗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培养基中的6-BA、蔗糖和琼脂浓度以及培养温度和光照时间;当6-BA浓度为2 mg.L-1、蔗糖浓度为4%、琼脂浓度为0.70%、培养温度25℃、光照12 h.d-1(2 000 lx)时,薄荷试管苗的繁殖系数较高,玻璃化苗率较低。  相似文献   
86.
异丁香酚的生物转化及香兰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粘质沙雷氏菌菌株AB 90027产生的离体酶催化异丁香酚进行生物转化,结合TLC、GC、UV-VISI、R等测试手段对异丁香酚的转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借助薄层扫描法对不同反应体系下产物香兰素的产率作了比较,并研究了可催化异丁香酚合成香兰素的酶在细胞的存在位置。结果表明:在酶的作用下,异丁香酚分别经过阿魏酸和香兰素两条途径开环降解成小分子,中间产物香兰素产率可达10.90%,催化合成香兰素的酶主要是胞外酶。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栖息于横断山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对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消化道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大绒鼠禁食12h、24 h、36 h和重喂食12 h、48 h、7d后的总消化道、胃、小肠、大肠、盲肠的长度及其含内容物重、去内容物重、干重.结果表明:禁食后,总消化道含内容物重、胃含内容物重和胃去内容物重增加,重喂食7d后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小肠含内容物重在禁食12h时最大,在重喂食12h时最小,重喂食48 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大肠和盲肠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大绒鼠在食物受到限制、饥饿等胁迫因子作用下,可能通过调节消化道形态来满足部分能量需求,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大绒鼠的消化道在禁食和重喂食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可能与其食物资源时常波动的野外生存环境有关,从一方面反映了该物种在食物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光周期和高脂食物对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将成年雌性高山姬鼠分别驯化于长光照低脂、高脂食物和短光照低脂、高脂食物条件下,7周后测定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产热、身体组成、血清瘦素浓度以及体脂含量等参数。结果发现:1)短光照抑制体重增长,降低血清瘦素浓度,增加非颤抖性产热;2)高脂食物使摄入能减少,消化率和体脂含量提高,但未显著影响体重、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和血清瘦素浓度;3)血清瘦素浓度与摄入能不相关,但与体脂重量正相关。结果暗示:短光照下瘦素作用敏感性增加和产热能力增强,可能介导了抵抗高脂食物诱导的肥胖。在野外条件下,高山姬鼠能通过能量代谢和产热的适应性调节避免体重的过度增长,有利于降低捕食风险,增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9.
为实现可同时利用木糖和葡萄糖进行生产发酵,以产乙醇的大肠杆菌工程菌SZ470为出发菌株(△pflB,△frdABCD,△ackA,△ldhA),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葡萄糖转运基因ptsG,以构建不受葡萄糖抑制效应影响的菌株SZ470P.SZ470P在5%混合糖(2.5%木糖和2.5%葡萄糖)培养基中能同时利用葡萄糖和木糖进行发酵,葡萄糖消耗量是13 g/L,为对照菌株SZ470的一半;木糖消耗量是20 g/L,是SZ470的3.8倍;乙醇的最高产量为15.01 g/L,转化率为89.13%,比SZ470提高了14.32%.结果表明,工程菌SZ470P可同时利用葡萄糖和木糖发酵生产高产量的乙醇.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