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在SPECT显像中核素注射技巧与检查质量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12月300例骨显像,100例肾脏显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图像上①1例针头松动导致药品污染病人前臂,10例病人的注射药物外漏,13例按压不足导致出现放射性浓聚,9例留置针冲洗不彻底②动态显像曲线峰值3例出现提前5例滞后和1例药物外漏。结论影响检查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常规操作第一步:注射技巧对于整个检查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能逐步改善和提高,将对提高整体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王艳  张军  黄青阳 《遗传》2008,30(6):711-715
采用病例.家系对照和随机病例.对照两种设计,分析了603例样本脂联素基因(Adiponectin,APMl)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3061862(T45G)与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在所有样本中,2型糖尿病病人的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G:42.0%比21.7%,P<0.001;GG:13.6%比4.5%,P=0.032);在180个病例.家系对照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G:17.8%比5.6%,P=0.011);在423个随机病例.对照中,2型糖尿病患者GG基因型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GG:12.2%比3.9%,P=0.0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OR=3.58,95%C/=1.70-7.54).这些结果表明,脂联素基因SNPT45G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相关,GG基因型是中国湖北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采用Sheroloc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4株诺卡氏菌型放线菌分离菌株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分辨率高,稳定、重现性好,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能在种及菌株水平上反映出放线菌的基因型,系统发育和分类关系,是一种较好的脂肪酸定量测定方法,尤其适用于分析大量的菌株或分离株,可应用于放线菌种水平的分类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94.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 (SCCA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pin)超家族的成员 ,具有多种变异体。有报道其中的两种(BP和AJ515706 )能通过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1抗原促进表达SCCA1的细胞与HBV的结合。本研究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的一株SCCA1(A1)却不具备HBV结合能力。将A1的C末端与BP的C末端互换 ,获得的A1-BP能够结合HBV ,而BP-A1却不能。A1与BP的C末端仅有 3个氨基酸的差异 ,其中 2个位于反应位点环域。一级结构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内 ,A1的疏水性较弱 ,而BP和AJ515706的疏水性较强。将A1的aa349位的弱疏水性的谷氨酸突变为强疏水性的缬氨酸 ,则可获得HBV结合能力。反之 ,将BP同一位点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 ,则会丧失HBV结合能力。这些结果提示SCCA1与HBV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的疏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SELDI-TOF-MS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军  王惠芳 《生命的化学》2005,25(5):415-417
该文介绍了SELDI-TOF-MS的原理、特点及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SELDI-TOF-MS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用绿色荧光前体化合物Calcein AM标记靶细胞,经过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数小时的孵育,通过分析培养上清中的荧光强度检测CTL效应.通过对一系列标记条件的研究:不同浓度Calcein AM标记靶细胞、不同洗涤缓冲液、不同标记细胞浓度、不同洗涤次数、不同裂解液配方,确定CalceinAM荧光素标记法的最佳条件.用该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对P815S细胞的CTL效应,E/T比为10时,杀伤效率接近饱和,达到65%.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杀伤后的P815S细胞,细胞破裂程度与计算出的杀伤效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设计针对国内流行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Ⅰ、Ⅳ型,在这两型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套RT-PCR引物——E引物,并将E引物与目前较常用的3对通用引物(Meng、ConORF1和ConORF2引物)比较了检测基因Ⅰ、Ⅳ型HEV的灵敏度。对基因Ⅰ型HEV,E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5,参考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2~10^4;对基因Ⅳ型HEV,E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2,参考引物能检出的稀释度为10^1~10^2。在17份HEV-IgM阳性血清中,E引物检出5份,检出率为29.4%;参考引物只能检出1份或2份,检出率最高为11.8%。E引物在33份HEV-IgM阳性的隐性感染血清中检出6份,阳性率18.2%;在79份HEV-IgM阳性的临床肝炎血清中检出36份,阳性率45.6%。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对于在国内流行的基因Ⅰ、Ⅳ型HEV,E引物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目前常用的通用引物。  相似文献   
98.
接触猪职业人群和对照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被怀疑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是其重要的宿主.通过在HE流行区比较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HE感染率,评价接触猪对人群的HE感染的风险.在浙江省北部某县采用限制研究对象的群组匹配的横断面调查,对同地区同年龄段的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液并检测抗HE抗体.研究发现,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的年龄大致相当,但前者男性比例较高.接触猪人群抗HE抗体感染率(254/340,74.71%)明显高于对照人群(319/512,62.30%).经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平衡性别和年龄因素后,接触猪仍能增加约50%人群的HE感染风险.随着接触年数的增加,其风险也增加,接触猪5~14年和15年以上人群分别比对照人群增加65%和157%的HE感染风险.接触猪人群男性、女性和合计的标化感染率分别为72.30%、65.67%和70.92%,均高于对照人群(69.87%、51.82%和60.80%),尤其以女性更为明显.在HE流行区,接触猪可能增加人群HE感染风险,对女性的影响可能较大,随着接触猪年数的增加HE感染的风险也增加.由于本研究采用病因和结果同时出现的横断面研究,确切的接触猪和HE感染的关系需要建立合适的接触猪人群队列并结合详细的接触猪暴露调查得到阐明.  相似文献   
99.
凹凸不平的植物叶片表皮制片方法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冬和土麦冬为实验材料,采用指甲油印迹法、次氯酸钠离析法、三氧化铬离析法和常规扫描电镜制样法对叶片表皮进行制样,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现察比较不同制样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指甲油印迹法对凹凸不平的叶片表皮观察效果较差;次氯酸钠离析法可以获得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特征,但对凹凸明显的气孔器轮廓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常规扫描电镜可观察叶片表皮的细微形态,但对角质层较厚的叶片,叶片表皮细胞轮廓很难区分;三氧化铬离析法获得的角质层,是一种理想的观察角质层较厚的叶片表皮微形态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叶片表皮微形态.  相似文献   
100.
造纸污泥土地利用的资源价值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造纸污泥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造纸污泥含水量高达75%-80%,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有恶臭、不便于运输和施用,必须对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造纸污泥经过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一种价廉优质的有机肥料,造纸污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含有N、P、K等其他营养元素,土地利用不会导致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硝酸盐淋失等污染风险。大量的研究表明,施用造纸污泥及其堆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酶活性。施用造纸污泥还可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后效。造纸污泥经过堆肥后制成有机肥或有机复混肥是解决造纸污泥出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