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31.
【目的】筛选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简称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作用,有助于研发微生物肥料,实现农业增产。【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土壤中富集和分离ACC脱氨酶产生菌;测定ACC脱氨酶的比活力,对酶活性最强的菌株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鉴定;分别采用菌液培养接种法与菌液浸种接种法初步研究该菌株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筛选得到6株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其中菌株ACC 30酶活性最高,为0.217 U/mg,根据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结合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ACC 30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促生试验表明,ACC 30可促进紫花苜蓿幼苗根伸长,菌液培养接种法与菌液浸种接种法两种处理方法下ACC 30分别使幼苗根相对伸长135%、136%,促生作用均明显且基本一致。但是,两种方法处理下ACC 30均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结论】筛选获得ACC脱氨酶活性菌株ACC 30,其酶活性较高且促生作用明显,有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932.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通过信手涂鸦表达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认知,反映内心世界的感情。在众多的画种中,版画的构图、刻画、拓印集手脑并用而促进左右脑的开发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的创作手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通过动动手、动动脑培养与促进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有别于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3.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浆D-二聚体和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建立后皮下注射LMWH,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的变化.结果:COPD模型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二者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气道黏液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946,P=0.04).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COPD气道黏液分泌,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转归.  相似文献   
934.
目的:对吗啡依赖大鼠实施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NAc-DBS),分析NAc区△FosB的表达变化,为NAc-DBS治疗药物依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包括DBS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板植入手术,吗啡给药,DBS),Sham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吗啡给药),Control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给予生理盐水),观察DBS组大鼠在高频电烈激期(160 Hz,1 h/d,7d)的觅药行为变化,然后进行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伏隔核区△FosB的表达.结果:成瘾大鼠在高频电刺激期,觅药行为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到DBS组大鼠NAc区△FosB的表达相对于Sham和Control组明显减少.结论:双侧NAc-DBS抑制吗啡成瘾大鼠的觅药行为以及NAc区△FosB的表达,证实△FosB可能是慢性成瘾转换机制的关键分子的观点.  相似文献   
935.
为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在自然界的生存环境,深入研究噬菌体在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含柠檬酸和磷酸氢二钠的溶液为提取剂,从50份不同性质土壤中分离、纯化分枝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初步确定其分类;统计分析土壤类型、酸碱度、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含量对噬菌体分离率的影响。共分离纯化到13株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的分枝杆菌噬菌体。3种类型土壤的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率分别为暗棕壤(41.2%)>黄棕壤(25.0%)>褐土(16.7%);土壤pH值、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对分离率影响呈规律性:pH值和含水量分别在7.45—7.95和13.7%—21.7%时分离率最高;当阳离子交换量为20.8—28.6 cmol/kg时,分离率随之升高而升高;未见有机碳含量对分离率的影响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36.
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74个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土壤样品的测试结果,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20.18 kg C/m2)高于温带草原(9.23 kg C/m2).土壤理化生物学因子对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SOC含量(10 cm)变化的贡献分别是87.84%和75.00%.其中,土壤总氮含量和根系对高寒草原SOC含量变化的贡献均大于对温带草原SOC含量变化的相应贡献.土壤水分是温带草原SOC含量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其对SOC含量变化的贡献达33.27%.高寒草原土壤C/N比显著高于温带草原土壤的相应值,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较高的SOC含量是由于较低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所导致.  相似文献   
937.
绵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与控制绵羊抗病性和易感性紧密连锁的基因簇.为了深入了解该类基因的组成与结构,利用中国美利奴绵羊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文库MHC区段克隆222G 18,经BsaJ Ⅰ酶切后制备α-32p放射性探针,通过噬菌斑原住杂交技术筛选中国美利奴绵羊cDNA文库,经过两轮杂交筛选,获得12个cDNA阳性克隆,经测序、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获得7条与免疫相关的序列,其中3条具有完整的编码序列.利用SIM4软件将7条序列定位到BAC克隆上,结果显示绵羊MHC区段的表达序列多为断裂基因且跨度很大,可能是形成其基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8.
基因枪法获得转cry1Ac基因甘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定向克隆原则,以pGreenⅡ0229为载体骨架,cry1Ac为目的基因,bar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了大小为8602 bp的植物表达载体pUBCG0229-cry1Ac。酶切结果表明,构建的载体pUBCG0229-cry1Ac结构完全正确。用基因枪轰击法将pUBCG0229-cry1Ac质粒DNA转化甘蔗(Saccharum Complex)品种福农95-1702和桂糖94-119的胚性愈伤组织,使用PPT(phosphinothricin)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继代、分化和生根筛选,移栽成活后使用Basta溶液喷洒进行初步筛选,共获得86株抗性植株,通过PCR检测、Dot-Southern检测及PCR产物测序,证明已将cry1Ac基因整合到其中22株甘蔗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39.
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成机制:LDL-C代谢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同时与大鼠进行比较,阐明模型特点及优势。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方法,观察豚鼠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情况。HE染色法分析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内膜表层斑块的形成情况;酶法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x-LDL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LDL-R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膜CD3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豚鼠模型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加,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形成斑块,而大鼠模型组未出现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机制研究表明豚鼠较大鼠易于诱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主要在于豚鼠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肝脏LDL-R mRNA表达下调,动脉内膜CD36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等。结论与大鼠不同,经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豚鼠可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机制主要在于LDL-C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40.
赵成章  周伟  王科明  石福习  高福元 《生态学报》2011,31(12):3384-3390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DCA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CCA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方法,研究了草地蝗虫种类组成、蝗虫群落分类、优势植物与蝗虫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3种蝗虫分为6个类群,不同群组间蝗虫的种类数、食性和栖境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组内的蝗虫在发生时间、生活型和营养生态位上不重叠;蝗虫的多度与优势植物盖度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显著相关和不相关的复杂关系,植物对蝗虫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为蝗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而不完全是食物资源,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蝗虫分布格局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蝗虫与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蝗虫灾害发生与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