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抗原分布于组织细胞的特定部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显色反应可对相应抗原进行组织定位和半定量的检测。因此,提高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很重要的。本利用我室已制备的抗FITCmAb,建立了FITC-aFITC酶标抗体  相似文献   
142.
为了解胚胎时期巨核细胞增殖分化特有的内在机制 ,本研究观察了在体外培养体系中 ,胎肝源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作用下增殖分化特征与相关周期蛋白B1、D1和D3表达及细胞内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 :( 1)经 12d培养后 ,TPO使胎肝源CD3 4 细胞数从 1× 0 5个细胞 /ml增加到 13 12± 4 0 6× 10 5个细胞 /ml,CD4 1 细胞增加到了 95 % ,CD3 4 细胞下降到了 3 % ,大部分细胞的DNA倍性为 2N ,少数为 4N ,无大于 4N巨核细胞 ,TPO对MegaCultTm C胶原半固体培养体系中胎肝源CD3 4 细胞形成CFU Mk集落产率的影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 2 )在整个培养期间 ,周期蛋白B1表达逐渐增加 ,并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培养后期 ,高水平的周期蛋白B1出现在G1期细胞上 ;( 3 )周期蛋白D1和D3表达先增加 ,培养后期细胞内水平下降 ,且以G2期细胞为主。该结果提示 :( 1)TPO通过上调周期蛋白B1和在所有细胞周期时限上调周期蛋白D1和D3表达 ,促进巨核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 ;( 2 )周期蛋白B1在G2 M期的持续高水平和周期蛋白D1和D3在G2 M期的水平下降 ,可能导致胎肝源巨核细胞核内有丝分裂延迟或阻滞。  相似文献   
143.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有内在的机制 ,点突变和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可能是引起水稻无性系变异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对云南丽江YiYi果内宏量营养成份,常量及微量营养元素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YiYi果中粗蛋白含量下,磷,钾,脯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比一般水果中的含量要高。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YiYi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高频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以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丘脑底核区埋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PD大鼠纹状体中NOS阳性神经元数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1),经电刺激后PD大鼠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且与正常大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P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与其抑制纹状体NO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6.
提取大肠杆菌DH5α和阴沟肠杆菌 (E 2 6R)的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可以分别得到稳定而独特的DNA指纹图谱 ;模板量的变动范围从 1 0~ 1 0 0ng都不会影响其图谱的稳定性 ;在图谱中DH5α和E 2 6R各自均有一条含量最大的特征带 ,其不易受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把DH5α和E 2 6R按比例混合 ,提取混合菌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DNA指纹图谱为各纯菌图谱的叠加 ,亦具有稳定性 ;通过对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征带的分析 ,可  相似文献   
147.
2N-4N嵌合体是由二倍体(2N)的胚胎细胞(或ES细胞)与四倍体(4N)的胚胎细胞组构成的一种拯救型嵌合体。这种嵌合体由于4N胚胎细胞独特的胚外组织发育特性,从而可获得完全源自2N细胞成份的仔鼠(或胎儿)。这一特性最终在ES细胞转基因的基因功能研究中极具重要价值。综述了2N-4N嵌合体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8.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Xa-25是从体细胞突变体HX-3中鉴定出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通过花药培养构建了02428(粳稻)和HX-3(籼稻)的双单倍体(DH)群体,该群体包含了129个稳定株系,以我国长江流域水稻白叶枯病的代表菌株浙173对DH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抗病株系数和感病株系数分别为62和67。共选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300对SSR引物对02428和HX-3进行多态性分析,有74对引物在双亲之间表现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引物对DH群体进行连锁分析,从而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定位到第4染色体长臂末端的两个SSR标记RM6748和RM1153之间,连锁距离分别为9.3cM和3.0cM。  相似文献   
149.
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是表达于活化T细胞,NK细胞,活化内皮细胞以及巨核血小板谱系的1种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参与NK细胞,杀伤性T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PTA1胞膜外区第1个结构域(D1)与PTA1分子的功能有关,D2结构域及部分D1结构域可能被另一膜相关分子所掩盖,人血清和PBMC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存在可溶性PTA1分子(sPTA1),sPTA1的产生与肿瘤等某些临床疾病有关;PTA1分子参与了活化内皮细胞和活化T细胞的粘附,PTA1分子在人和灵长类动物间保守存在,PTA1的配体主要分布于Colo205,Jurkat,C32,WM115,BC4,RD和HS-913T等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0.
不同种源羊草的SOD、POD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内蒙古不同种源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进行PEG水分胁迫处理后,分别进行POD和SOD的酶活性及MDA含量的测定,并算出各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下的增量。并把POD、SOD及MDA的测试结果及其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下的增量用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种源羊草的SOD、POD对PEG水分胁迫在时间和浓度上的反应是不同的,且植物体内MDA的积累量也是不同的,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羊草按POD和SOD的酶活及MDA含量都可分成3大类,且所得结果相同,这与它们对各自自然生境的适应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