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乌檀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珍稀药用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个甾醇类、3个三萜类、2个酚类和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铁冬青酸(2)、常春藤皂苷元(3)、3-羰基奎诺瓦酸(4)、2,5-二甲氧基苯甲酸(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6)和Strictosamide(7)。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乌檀中得到。  相似文献   
52.
曾成城  陈锦平  魏虹  刘媛  马文超  王婷  周翠 《生态学报》2017,37(13):4327-4334
三峡库区消落带面临水淹及Cd污染双重胁迫,为探究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在水淹条件下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以秋华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和水淹组(FL)两个水分处理方式,4个Cd浓度梯度:对照组(0mg/kg)、低浓度(0.5mg/kg)、中浓度(2mg/kg)及高浓度(10mg/kg),分别对处理60 d和120 d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Cd浓度处理均未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P0.05),水淹显著降低处理60 d土壤细菌数、真菌数及处理120 d的土壤放线菌数及真菌数(P0.05)。(2)种植秋华柳显著提高处理60 d土壤细菌数量(P0.05),对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也有一定提升。(3)Cd浓度处理显著影响处理60 d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处理120 d脲酶活性(P0.05),水淹显著降低处理60 d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处理120 d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P0.05)。(4)正常供水及水淹条件下,种植秋华柳对土壤酶活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种植秋华柳显著提高了处理60 d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处理120 d脲酶和蔗糖酶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水淹生境中,秋华柳对Cd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具有改善作用,在Cd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雨水资源开发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管式 TDR 系统监测21年红富士老果园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分析了雨水集聚深层入渗(RWCI)系统下黄土高原旱作山地果园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RWCI系统能够显著增加果园土壤含水率,特别是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低值区)土壤含水率,在该区域,不同设计深度(40、60和80 cm)RWCI处理(RWCI40、RWCI60和RWCI80)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鱼鳞坑(CK)处理提高75.3%、85.4%和62.4%,分别较裸露坡地(BS)处理提高39.2%、47.2%和29.1%.RWCI40、RWCI60和RWCI80处理土壤水分入渗最大深度分别为80、120和180 cm,显著深于CK处理(60 cm),其中土壤水分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层分别主要发生在0~60、0~100和0~120 cm.在果树整个生育期内,RWCI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0~300 cm)以RWCI80处理最大,其次是RWCI40和RWCI60处理.总体来看,RWCI系统是黄土高原实现雨水资源化和农业高效用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4.
报道了甘肃省分布的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水茫草属(Limosella Linn.)1个新记录属,以及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蓼科(Polygon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百合科(Liliaceae)5个新记录种——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inn.)、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ep.)、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 Y.S.Lian et al.ex SwensonBartish)、青海黄精(Polygontum qinghaiense Z.L.Wu et Y.C.Yang)。其中,峨眉含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55.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来生产重组人载脂蛋白AIM(proapolipoprote in AIM,proapoAIM)。整个proapo AIM基因被分成两个片断,通过RT-PCR的方法合成。在对该基因的上游部分进行改造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BV220中进行表达。蛋白的表达量达到45%左右,蛋白的表达形式为包涵体。包涵体通过疏水柱进行柱上复性,复性后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6.
华麻花头根中的蜕皮甾酮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华麻花头(Serratula chinensis S.Moore)根中分得7种蜕皮甾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0-羟基蜕皮松(1),podecdysone C(2),3-氧-乙酰基-20-羟基蜕皮松(3),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4),shidasterone(5),atrotosterone C(6)和carthamosterone(7),其中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为一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7.
苏云金杆菌DNA芯片Oligo探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增长的分子生物学数据为总结新的生物学信息,进行生物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利用苏云金杆菌的基因信息和一些生物学软件,设计特异性高、长度一致、熔解温度相近的Oligo探针,为后期打印成DNA芯片,进行苏云金杆菌鉴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8.
用巢式PCR方法制备基因芯片的探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出高纯度的探针,用于诊断基因芯片的打印。采用巢式PCR技术,M13作为外侧引物并自行设计内侧引物,扩增克隆在T载体上的基因片段。可制备出成分单一,上下游仅含19bp和20bp的短载体序列的探针,能使打印出的芯片得到较好的杂交效果。该法充分利用巢式PCR的优点,对制备探针的方法进行改进,且简便快速,能得到更高质量的探针,满足打印芯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索内生镰刀菌对稻田病害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对一株来自健康水稻茎部的串珠镰刀菌Fuscrium moniliform ZSU-1进行发酵培养,用色谱技术分别对其菌体提取物、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1D、2D NMR、质谱等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镰刀菌酸(1)、镰刀菌酸·脱氢镰刀菌酸缔合物(1:1)(2)、白僵菌素(3)和甘露醇(4).鉴于镰刀菌酸、镰刀菌酸·脱氢镰刀菌酸缔合物(1: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推测这两个化合物对稻田病害生物防治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基因芯片数据的监督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基因芯片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当中。如何快速有效地分析基因芯片实验所获得的大量生物学数据,成为当前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监督聚类(supervised clustering analysis)是聚类分析的一种,它根据样本的先验信息或假设来决定样本的分类,并据此建立判别模型,继而利用该判别模型对未知对象进行分类。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到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成为分析基因芯片数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