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水稻品种多样性遗传分析与稻瘟病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2个籼型杂交稻——汕优63(A)和汕优22(B)、2个地方糯稻品种——黄壳糯(C)和紫糯(D)和3个粳稻品种——合系41(E)、楚粳12(F)和8126(G)为材料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ue,RGA)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种间以及粳稻品种间的抗性遗传较为相似,其相似系数分别为0.86和0.84。糯稻品种间以及糯稻、杂交稻和粳稻间的抗性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0.45。聚类分析表明,RGA结果与品种的系谱来源相吻合,与品种的田间抗性基本一致。根据品种的抗性遗传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在云南籼稻区的建水和石屏县以及温暖粳稻区的泸西县分别选用5种(A/C、A/D、B/C、B/D和A/B)和2种(E/C和E/F/G)不同的品种组合进行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抗性遗传差异大(相似性:0.45~0.77)的5个品种混合间栽组合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在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防治效果达54.47%~92.18%;遗传差异较小(相似性:0.84~0.90)的2个混栽组合混栽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15.12%~25.54%。此外,品种抗性遗传和株高差异大的品种组合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品种净栽相比,平均增产539.0~900.0kg/ha,增幅5.57%-10.38%;品种抗性遗传和株高相似的品种组合没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2.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作为一种新的遗传育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品质改良及种质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该文简述了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的理论研究进展,总结了该方法在植物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3.
报道了米虾属一新种-昆明米虾Caridina kunmingensis Wang et Liang,sp.nov.。昆明米虾与石林米虾Caridina shilinica Liang et Cai2000有相似之处,但前者额角较短,前两对步足腕节和螯短而粗,雄性第1腹肢内肢、雄附肢形态和结构均与后者不同。  相似文献   
194.
黑喉红尾鸲(Phoenicurushodgsoni)在甘肃为夏侯鸟,1990、1991年的4—10月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巢建于山坡的草丛中,呈杯状,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4—5枚,孵化期11—12d,育雏期12—14d,主要以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复方益生菌对成人糖尿病前期患者和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单独饮食或饮食加二甲双胍)的BMI≥25 kg/m^(2)且患有糖尿病前期或新近诊断为T2DM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益生菌组(植物乳植杆菌Lp-115、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64、加氏乳杆菌Lg-36、短双歧杆菌Bb-03、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乳杆菌Bi-07、两歧双歧杆菌Bb-06、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21和布拉酵母菌DBVPG.6763)和安慰剂组,每组各30名,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二甲双胍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Zonulin蛋白和血浆丁酸盐水平增加。益生菌组患者肠道微生物产丁酸盐的作用升高,但安慰剂组患者未见此现象。结论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丁酸盐的产生而作为二甲双胍的辅助剂,增强患者葡萄糖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并挖掘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设置以羧甲基纤维素钠(MC)为反应底物的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测定内切葡聚糖酶反应的最适条件。通过对长足大竹象发育转录组内切葡聚糖酶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发育时期中关键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发育时期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确定。【结果】研究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 5.6,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59.85 U/mg(雌)和52.87 U/mg(雄);幼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pH 4.8,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38.34 U/mg。筛选出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057_g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64192_g1和c57507_g1基因在成虫时期表达量高于幼虫。【结论】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的内切葡聚糖酶比活力均高于幼虫,存在两个影响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507_g1。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内切葡聚糖酶来源,并为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异源表达提供数据参考,进而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7.
建筑用地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及时监测区域生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敖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该流域中的贵安开发区建设项目引发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选取2010年建设前的ALOS影像和2016年建设后的GF-1影像,构建基于ALOS和GF-1影像的建筑用地提取模型;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了ALOS和GF-1影像的湿度分量,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区域建筑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表明:2010—2016年间,研究区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有86%是由于贵安开发区建设引起的。贵安开发区建筑用地的增加导致了区域生态质量的总体下降,其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从建设前的0.787下降到建设后的0.689,降幅达12.4%,生态优良等级所占面积的比例从2010年的91%下降到2016年的79%。定量分析表明,区域建筑用地面积比例与生态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建筑用地面积占比每增加10%,其RSEI值将下降0.041。因此,应加强敖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严格控制沿江的建设开发项目,切实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8.
为评估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睑缘分裂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选取使用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48例1至45岁患者,选择光斑直径(1 mm),能量(60~100 mJ)和脉宽(1 ms)进行治疗,治疗间歇期为3~6个月。经1~4次治疗后,13例治愈,22例显著消退,13例好转。治疗后出现2例感染,2例瘢痕,2例色素减退。结果表明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睑缘分裂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9.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308份,鉴定评价玉米资源270份。对收集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北地区,桂东和桂东南分布较少。凌云、乐业、田林、凤山、东兰5县最集中。垂直分布结果显示: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海拔4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占收集总数的39.6%。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的玉米资源数量最多的是糯玉米,籽粒颜色最多的是白粒。鉴定评价获得墨白玉米、九节黄、珍珠糯玉米、忻城白糯、隆安爆玉米和天等爆玉米等6份玉米资源,分别在抗病虫、抗逆、品质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对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对调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RFA 治疗的48 例子宫肌瘤患者,比较3D-CPA、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两种方法指导下肌瘤血流分级、血管形态显示、初次消融时间、消融针数、完全消融率。根据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结果对两组瘤体中消融不全的部分补充消融,记录两组的消融时间、消融针数并比较整个治 疗过程的消融时间、消融针数。结果:3D-CPA、CDFI在显示血流分级、血管形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治疗后, 3D-CPA 组92.3%(21/24)瘤体无造影剂灌注,CDFI组有68.2%(15/22)瘤体无造影剂灌注。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消融过程中两组瘤体均达到完全消融时,3D-CPA组消融时间为(22.42± 0.68)min,消融针数为(5.04± 0.27)针,而CDFI 组 消融时间为(27.0± 2.34)min,消融针数为(6.09± 0.46)针,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3D-CPA 可以显示子 宫肌瘤内外血管数目、形态用以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价值优于CDFI指导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