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计算机化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系统是植物园适应时代和自身发展需要,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手段,本文综述了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基础和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活植物信息计算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渗透压调节因子L-脯氨酸合成途径中glnA、proB、proA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人工扰动。【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WB600出发,通过向胞内引入一系列基因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了proB和proA基因过表达的重组菌WB601和WB602、glnA基因缺失的重组菌WB603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过表达proB基因的重组菌WB604。借助菌株胞外和胞内游离脯氨酸积累的表型分析影响途径的关键节点。【结果】在非胁迫条件下,重组菌WB601和WB602胞外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2.21倍和2.82倍,单位细胞胞外脯氨酸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4.09倍和9.80倍,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1.91倍和3.34倍;重组菌WB603胞外脯氨酸含量上升至1221.43 mg/L,是原始菌的6.28倍,单位细胞胞外和胞内游离脯氨酸得率分别为原始菌的9.13倍和3.66倍;而重组菌WB604胞外脯氨酸含量最高达1391.65 mg/L,相比菌株WB603,其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13.94%和14.10%,且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2.60%。在5%Na Cl胁迫条件下,重组菌WB601和WB602的胞外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1.94倍和1.54倍,单位细胞胞外脯氨酸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2.15倍和2.19倍;重组菌WB603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其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4.16倍和7.29倍;相同条件下,相比于重组菌WB603,重组菌WB604的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其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32.61%和5.54%。此外,实验组菌株的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非胁迫时,并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结论】proB和proA基因的过表达均能显著提升细胞合成脯氨酸的能力,并且能增强细胞的耐盐性;glnA基因的缺失能增强脯氨酸合成途径,提高脯氨酸的积累;两种效应的正向叠加可进一步提升细胞脯氨酸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水稻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脱落酸(ABA)、乙烯利(E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 A)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GR)对水稻生长及籽粒镉(Cd)积累的影响差异。试验采用重金属污染土种植水稻,于分蘖期、灌浆期各进行1次PGR叶面喷施处理,分析灌浆期叶片光合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收获期各部位生物量和Cd含量。结果表明:(1)低浓度ABA(5mg/L)可维持水稻正常产量;高浓度ABA(15mg/L)则导致产量下降。ETH对水稻地上部生长和单株产量有显著抑制作用,SA和MeJ A(0.56mg/L)均可保证地上部正常生长,维持正常产量。(2)外施4种PGR均抑制灌浆期叶片气孔开放,降低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抑制效果最明显的是高浓度MeJ A(0.56mg/L)。(3)在供试浓度范围内SA、低浓度ABA(5mg/L)以及高浓度MeJ A均可降低灌浆期叶片MDA含量,减少质膜过氧化水平。(4)4种PGR均可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其中低浓度ABA(5mg/L)抑制籽粒Cd积累的效应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GR抑制籽粒积累Cd的效应与地上部向籽粒转运Cd的调控机制有关,与蒸腾速率无显著相关关系。(5)综上所述,低浓度ABA(5mg/L)处理对水稻产量无影响,且籽粒Cd含量降低程度最大。适当浓度的PGR可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在中低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生态修复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必须精确控制PGR的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避免出现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4.
对检测人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进行了研究.当Mg2+浓度为1.8 mmol/L、退火温度为55℃时,能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另两个因素是抽提物的反应用量和阳性片段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5.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本文调查了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居民220人(男130人、女90人),年龄从20岁到78岁。观察22项,测量65项。调查结果表明,锡伯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东亚人种的特征。如头圆宽且高,胡须少,眼裂狭窄、上眼睑褶皱多达睫毛处。耳大、鼻梁较直、鼻高中等,指距长、骨盆宽等。这些特征用等差级数法比较,与达斡尔族、华北地区汉族、蒙古族较接近,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06.
抗坏血酸(ASA)能减轻沙打旺原生质体的褐化,改善原生质体的培养状况,ASA的作用可能与它增强原生质体抗过氧化能力有关。酶解处理诱导原生质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但培养过程使APX活性明显下降,原生质体清除过氧化物能力减弱,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增加,膜发生损伤。向酶溶液和培养基中添加ASA可显著提高SOD尤其是APX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增强  相似文献   
107.
疏叶当归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四川茂汶产的疏叶当归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鉴定了7个,分别为当归内酯、β-谷甾醇、β-胡萝卜甙、地十作碳酸、蔗糖、10-庚基-10-辛基-十二烷及疏叶香豆素,其中疏叶香豆素为一新化合物,对钙拮抗有一定活性,另2个长链脂肪族化合物未鉴定。这9个化合物是从该植物中立冬以。疏叶当归根的乙醚提取物,经气-质联用分析得10个挥发性成分,主含当归内酯(65%),还含少量的δ(1-甲基乙基乙烯基)  相似文献   
108.
前期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为阿魏蘑和胶红酵母共培养过程中提高漆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本文研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消耗情况,以及胶红酵母和β-胡萝卜素对阿魏蘑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魏蘑单培养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0.067%),最优添加时间为48 h,漆酶酶活达到7 083 U/L,为单培养的2.9倍。在形态研究中发现中小型菌球和粗糙型菌球都有利于产漆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控制阿魏蘑的菌体形态均可提高漆酶的产量,为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化疗前NLR分为低NLR组(2.95)、高NLR组(≥2.9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无病生存期(DF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临床分期Ⅳ期、吸烟及淋巴转移的比例更大(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中位DFS为7.2个月(95%CI:5.9~8.4),显著高于高NLR组中位DFS 6.7个月(95%CI:5.4~7.9)(P0.05)。淋巴转移、NLR是老年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化疗次数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NLR与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并可作为预后评估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箍毒拔毒法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箍毒拔毒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箍毒拔毒灸治疗蝮蛇咬伤能有效的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