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景洪哥纳香中一新型生物碱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洪哥纳香 (GoniothalamuscheliensisHu)系番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对哥纳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为生物碱和内酯类化合物。从哥纳香属植物中发现的生物碱主要为原小檗碱类 ,阿朴菲碱类和菲内酰胺类生物碱。内酯包括苯乙烯吡喃酮类和番荔枝内酯类。从哥纳香属植物中分得的内酯类化合物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 ,我们对云南西双版纳产的景洪哥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型生物碱 ,含一被取代的尿素基团 ,在植物中少见。命名为景洪哥纳香碱 (…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碳酸锂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B组给予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躁狂量表(BRMS)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和治疗第6周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临床疗效好于B组。结论:药物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时,应选择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用药后副反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难治性抑郁症近期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HAMD评分、HAMA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时,应选择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加重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5.
链霉菌转运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霉菌是具有复杂生命周期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丰富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使得链霉菌成为天然抗生素来源最为广泛的菌株。目前链霉菌研究主要集中在次级代谢和形态分化过程。近年来,因链霉菌转运系统在次级代谢和形态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链霉菌转运系统不仅能够通过信号转导系统直接参与菌丝体形态分化过程,而且能够运送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使其在链霉菌工业生产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转运系统作为菌体“第一道门”,能够运送营养物质来改变初级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形态分化和次级代谢等过程,使菌体能迅速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链霉菌中转运系统的研究对其形态分化调控通路的阐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磷脂酶Dα在拟南芥低温驯化过程中的作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低温驯化和未经低温驯化的磷脂酶α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进行冻害胁迫处理后,通过观测植株表型和膜离子渗漏率的变化,鉴定两种基因型植株的抗冻性.结果发现,低温驯化后,PLDα敲除突变体的抗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表明PLDα参与植物的低温驯化过程.对其作用途径进行分析发现,PLDα不参与低温驯化过程中ABA信号转导作用,也没有参与SOD、CAT和POD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但是参与低温驯化过程中膜稳定性调节和渗透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构建人DC-SIGN基因片段的家蚕表达系统,进行目的产物表达、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方法:从体外刺激分化的DC细胞中克隆出DC-SIGN cDNA,在家蚕表达载体pBacPAK8的BamHⅠ和EcoRⅠ位点构建成重组质粒pBacPAK8-DC-SIGN,与线性化的Bm-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空斑筛选得到重组病毒Bm-BacPAK-DC-SIGN,重组病毒感染家蚕细胞BmN,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HIV-1包膜糖蛋白gp120与表达产物孵育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人DC-SIGN蛋白片段的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DC-SIGN蛋白片段,且能特异性地与HIV-1包膜糖蛋白gp120结合。结论:成功地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了人DC-SIGN蛋白片段,具有天然DC-SIGN蛋白样的生物活性,为其抗体制备及AIDS防治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微生物碱性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碱性蛋白酶可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因其具有培养简便、产量丰富而应用尤为广泛,同时菌种筛选、纯化、诱变乃至重组工程菌技术的应用为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微生物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种类、高产菌株选育工作进展以及碱性蛋白酶的分类、性质、基因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9.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细菌采取多种方式应对环境中抗生素的威胁。除了广为人知的抗生素耐药性(resistance)之外,细菌还能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tolerance)和持留性(persistence),严重影响抗生素的临床疗效。鸟苷四磷酸(guanosine tetraphosphate, ppGpp)和鸟苷五磷酸(guanosine pentaphosphate, pppGpp) (本文统称ppGpp)是细菌应对营养饥饿等不利环境时产生的"报警"信号分子,其能够在全局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使细菌适应不利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Gpp与细菌应对抗生素胁迫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细菌中ppGpp的合成与水解及其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了ppGpp介导抗生素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能够催化一系列具有区域特异性、立体特异性的化学步骤,并参与许多天然产物如萜类化合物、甾醇以及生物碱的合成。萜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在医药、香料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合成后修饰需要P450s,但是目前已知P450s较低的催化活性极大地限制了萜类生物合成的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发掘和改造用于萜类生物合成的高活性P450s,以充分实现其巨大的工业应用潜力。综述了萜类代谢中涉及到的P450s家族以及近年来萜类生物合成中P450s的发掘和工程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合成生物学扩宽P450s在萜类合成应用中的主要策略,提出进一步加速P450s发掘和P450s工程的可行策略,并针对合成生物学技术为今后P450s在萜类合成中的应用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