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铁观音加工工序中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分别萃取了铁观音堆青、炒青、烘焙三个工序中产生的香气,用气质连用仪(GC/MS)对这些香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 SPME 所收集的铁观音堆青、炒青、烘焙工序所产生的香气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2、32和19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环己烷、苯乙腈、吲哚、2-乙基己醇、癸醛均出现在三道工序的香气中。  相似文献   
102.
于2009年7~8月对青藏高原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型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区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农田耕种和退耕还草区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垂向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着浅层(0~20 cm)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P<0.05);农田耕种和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可深达60cm;农田耕种区和退耕还草区的地上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原生草地区和退化草地区(P<0.01);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农田耕种区和退耕还草区的系统(植物+0~40 cm土壤)碳储分别为122.84、108.82、130.68和108.99 t?hm-2;以原生草地区地下系统碳储为参照,退化草地、农田耕种区和退耕还草区的增汇潜力分别为14.05、-6.38和14.88 t?hm-2,但增汇的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3.
利用NTT(核蛋白筛选系统)从大豆耐盐品种'铁丰八号'中克隆到1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GmNAC2a,该基因DNA片段长度为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N端包含1个NAM保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NAC2a属于ATAF亚族,GmNAC2a与花生AhNAC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76.47%.GmNAC2...  相似文献   
104.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甘草中的甘草苷和芒柄花苷。将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经聚酰胺柱粗分后,30%乙醇洗脱物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分离,所用两相溶剂系统为乙酸乙酯-水(5∶5,v/v),转速850 rpm,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从50 mg30%乙醇洗脱物中得到甘草苷8.7 mg、芒柄花苷4.2 mg,纯度分别为99.5%和97.3%。所得产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谱(NMR)鉴定。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甘草中的甘草苷和芒柄花苷进行快速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太空育种的方法选育获得高活性的生黑醋酸杆菌,实现维生素C的高效发酵.方法:采用太空育种的方法,对VC一步发酵菌生黑醋酸杆菌进行神州七号搭载诱变.结果:经过多轮试管初筛、摇瓶复筛,获得1株高效菌,编号为G454.23%醇浓摇瓶发酵,发酵周期缩短约2h;在适度提高通风下,可完成高醇浓度(33%)发酵,发酵周期约24h.该菌经发酵条件优化,连续5批常规生产.结果:新菌株G454的发酵稳定性好,周期均在20h以内,平均周期18.4h;与对照相比,发酵周期缩短2h,山梨糖产率12.34mg/ml/h,较对照提高7.68%.结论:筛选所得菌株454可缩短发酵周期10%.,提高山梨糖产率7.68%.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清中CREG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的表达情况,尝试为临床心肌缺血的极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血清标志分子。方法:在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入选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及非AMI对照50例,于AMI组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CK、CK—MB、LDH和cTnT,同时应用Westem blot技术测定血清中CREG蛋白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发病72小时内的血清中CREG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胸痛开始2h内,AMI组血清中CREG的含量即明显增高,其在2h、4h及6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胸痛已经发作2小时内,两组间血清cTnT、CK、CK-MB及LD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EG在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增高.其在血清中表达时间早于cTNT及CK-MB。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由牛垂体提取物(PEX)诱导扩增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通过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细胞的凋亡率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来观察细胞中蛋白的变化。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②对照组(无缺血缺氧)与缺血缺氧组比较,缺血缺氧组的凋亡率显著性增加,而通过磷酸化Akt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PI3K(Phosphoinositide-3kinase)/Akt(ProteinkinaseB,PK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同时缺血缺氧组与缺血缺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比较,缺血缺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Akt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对体外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发生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三种药液外敷治疗经外周静脉输入或泵入多巴胺所引起的静脉炎的效果比较,总结出效果最佳的药液。方法:选择因长期静脉应用多巴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Ⅰ度或Ⅱ度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50%硫酸镁注射液、10%硝酸甘油溶液、10%酚妥拉明溶液湿敷,每组40例,在湿敷后的1天,3天,7天观察静脉炎消退情况。结果:三种药液湿敷后的第3天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且10%硝酸甘油溶液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优于其它两种药物(P<0.017)。结论:10%硝酸甘油溶液湿敷对多巴胺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RN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和激素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比较两组疗效,检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13%、78.13%,略高于对照组26.67%的完全缓解效率和76..67%的总有效率,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治疗,RN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逐渐下降,而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比对照组明显(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而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能明显缓解RNS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且短期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由牛垂体提取物(PEX)诱导扩增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通过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细胞的凋亡率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来观察细胞中蛋白的变化。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②对照组(无缺血缺氧)与缺血缺氧组比较,缺血缺氧组的凋亡率显著性增加,而通过磷酸化Akt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PI3K(Phosphoinosi-tide-3kinase)/Akt(ProteinkinaseB,PK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同时缺血缺氧组与缺血缺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比较,缺血缺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Akt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对体外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发生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