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斑块变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CXCR2基因+1235 C/T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和636例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CXCR2基因+1235 C/T单核苷酸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同时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证实为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60例及对照者360例,对上述关联分析的结果进行复制实验的印证。结果:CXCR2基因+1235 C/T单核苷酸多态三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9.3%,45.3%和15.1%,在对照组分别为41.7%,47.2%和11.1%,CXCR2基因+1235 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后,CXCR2基因+1235 C/T多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CXCR2基因+1235 C/T多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存在相关关系,CXCR2基因+1235 C/T多态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2.
目的:壳聚糖接枝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编织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为主要的人工韧带种子细胞.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可应用于生物材料上的细胞迁移模型,旨在观察BMSC在改性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探讨该材料作为人工韧带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自主设计制作细胞迁移模具,置于六孔板,在模具加样孔内接种小鼠BMSC,培养24h后撤出模具,分别继续培养48 h、72 h和96h;在证实模具可有效用于量化细胞迁移过程后,将不同线密度的PET材料编织物平铺于六孔板底,利用本模型观察BMSC在3000D组和5000D组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吉姆萨染色法计算不同时间点BMSC的迁移面积.结果:细胞接种24 h后撤出模具,可见六孔板底中央出现与模具底面大小相当的无细胞空白区,周围接种BMSC,随培养时间延长,BMSC逐渐由周围向中央区域迁移;在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成功建立细胞迁移模型后,随培养时间增加,两组细胞迁移面积均逐渐增大,其中3000D组细胞迁移面积显著大于5000D组(P<0.05).结论: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模具建立的细胞迁移模型能够应用于平铺编织物引导细胞迁移的基础研究,本模型可作为传统模型无法观察人工材料对细胞迁移可能影响的良好补充;3000D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的线密度较5000D更有利于小鼠BMSC在材料上的迁移和生长.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氧化锆全瓷和金属烤瓷冠修复对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牙冠延长术联合牙冠修复治疗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研究组应用氧化锆全瓷,对照组应用金属烤瓷,比较两组牙周情况、佩戴修复体时间和康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正常者比例为83.81%(88/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69/105),轻度病损者比例为8.57%(9/105)显著低于对照的21.90%(23/1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佩戴修复体时间和康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氧化锆全瓷修复能改善牙冠延长术后患者牙周情况,缩短佩戴修复体时间和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AC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意识状态,并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均P0.05),GCS评分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4%(X2=6.125,P=0.013)。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ACH,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预后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PA)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alpha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 2012 年8 月到2014 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8 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C 良好40 例、不良48 例),均采集 外周血测定EPC 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 法检测其血浆SDF-1alpha 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 检验分析CCC良好 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 分级的相关性;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6 组,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 液,培养7 天后体外测定EPCs 数量以及生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ELISA 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 的蛋白水平。结果:CCC 不 良组EPCs 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SDF-1-alpha水平均明显低于CCC 良好组(P<0.05)。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循环EPCs 数量以及 SDF-1alpha水平均与CCC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 =0.72、0.67、0.79,均P<0.05);循环EPCs 数量、SDF-1alpha水平以及体外生成血 管能力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 =0.78、0.62,均P<0.05)。与PBS、SDF-1alpha+ AMD3100 及SDF-1alpha+ KI8751 干预物质比较,SDF-1琢 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提高EPCs 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的能力及VEGF水平(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循环EPCs及SDF-1琢与CCC 形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评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在Dega骨盆截骨术后不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状态下髋臼的应力分布,为术前的手术规划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使用已建立的DDH患者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术后CEA27°为中间值,每3°为一个变量,在Mimics誖10.0软件的模拟手术模块分别构建7组髋臼截骨术后的模型。在单腿站立和双腿站立状态下测量不同CEA状态下髋臼的应力分布。结果:单腿站立情况下,CEA为24°、27°、30°和33°的术后模型患侧髋臼的峰值应力接近正常侧。双腿站立情况下,CEA为24°时双侧髋臼的峰值应力最为接近。结论:对于该患者而言,在7组术后CEA中,24°时患侧髋臼的峰值应力与健侧最为接近,可以认为是最佳的术后CEA。有限元技术能够为Dega手术的术前规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1-甲基环丙烯和9-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盏细辛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及MCP-1及MMP-9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CP-1、MMP-9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CP-1、MMP-9及C-反应蛋白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MMP-9和MCP-1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肝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非牧地区偶尔也可以见到,可以通过与狗等动物密切接触直接感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虫卵或经消化道误食含有虫卵感染的食物或水源等方式感染使人患病,并且可以寄生于人体内各个部位,但以肝脏最为多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加强肝包虫病的诊断是防控本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不能排除肝包虫病的情况下,应结合病史、化验室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明确诊断,以防止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病原学等技术的发展,为包虫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和信息,本文将从肝包虫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等方面对其诊断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新生儿及成人指皮组织CD11c阳性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方法:取7例尸检新生儿及5例成人无名指指皮组织样本,CD11c标记,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阳性细胞的表达、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指皮组织中,CD11c阳性细胞和阳性突起呈棕褐色,胞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突起长短粗细不等,可相互连接。阳性细胞呈散在或灶带状分布,灶带状分布常见于表皮乳头周围、血管神经分叉周围,血管外膜、环层小体被囊结缔组织内可见散在的CD11c阳性细胞。新生儿组CD11c阳性细胞的表达率为(31.0±9.4)%,高于成人组(6.0±2.7)%(P0.01)。结论:CD11c分子可能也是人指皮组织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物,其表达量的降低与年龄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60.
消化系统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参与调控生物体的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包括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目前研究认为,mi RNAs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mi R-124是mi RNAs家族的一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mi RNA,在多种肿瘤包括消化系统肿瘤的细胞或组织中均表达下调,扮演着类似抑癌基因的角色,在该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 R-124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