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结合《江苏植物志》的修订,作者对江苏省境内的植物进行了补充调查,发现了一些江苏植物区系中的新记录科、属和种.续前文[1-4],本文报道了分布于苏北徐州和连云港等地的新记录10种(其中包括1个归化新记录种),并从植物资源利用、分布范围及区系特征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凭证标本除已标明的外,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52.
以增强UV-B(10.08 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Ran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细胞中,Ran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定位于核膜周边,在后期定位于赤道板上和纺锤体上,末期又回到子细胞核膜周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前期有点状荧光分布在核膜的周围;中期和后期点状荧光分布在细胞质中;在末期部分点状荧光又回到核膜的周围,部分仍分散在核内,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53.
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为完全的产雌孤雌生殖。前期的实验表明,利用四环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处理,但结果并不能获得100%恢复孤雌产雄。本实验拟用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这两种抗生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效果筛选。实验分3组药剂处理,分别为使用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及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进行除菌处理。各组实验分别进行浓度为0.1 mg/mL、1.0 mg/mL和10.0 mg/mL 3个浓度处理。以无抗生素蜂蜜水处理作为实验对照组。分别检测、记录各处理的F0 - F1代的寄生卵量,F1 - F2代羽化个体数、雌雄个体数,雌雄相嵌体的个体数。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对短管赤眼蜂的F0代产卵量降低,但F1代恢复产卵量;仅有0.1 mg/mL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对短管赤眼蜂F2代的卵羽化率具有抑制作用,其它的处理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环丙沙星处理后的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没出现雄性后代,浓度为0.1 mg/mL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处理在F2代出现了雌雄相嵌体。浓度为1.0 mg/mL和10 mg/mL的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处理和磺胺嘧啶处理在F2代出现了完全雄性后代。使用磺胺嘧啶处理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可更方便快捷获得100%雄性后代。  相似文献   
54.
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 ANR)是原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同时花青素还原酶对植物花色苷的积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日本蛇根草为材料,以其转录组测序结果为基础,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成功克隆得到日本蛇根草ANR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日本蛇根草ANR基因的功能结构域、生理和化学参数、亲/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为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36.37 kD,等电点为5.92,为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综上,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日本蛇根草ANR基因并完成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解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赵明伟  岳天祥  孙晓芳  赵娜 《生态学报》2014,34(17):4891-4899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草地生物量的精确估算一直是陆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目前草地生物量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遥感植被指数,而是通过分析草地生物量影响因素的方法去构建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根据年积温(0℃)和湿润度指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种潜在植被类型,即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类,然后对每一种潜在植被类型的草地生物量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的草地生物量与年积温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的草地生物量可以用表层土壤粘粒含量的二次多项式来模拟,后两种潜在植被类型的草地生物量则随着潜在NPP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对4种潜在植被类型区域分别建立草地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确定研究区域草地生物量的趋势面,结合HASM模型实现研究区域草地生物量的高精度模拟,结果显示上述4种潜在植被类型区的草地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6.62、110.94、142.69、184.40 g/m2。  相似文献   
56.
马晓芳  张学潮  徐海君 《昆虫学报》2012,55(10):1149-1153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是经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传播的最主要柑橘病害之一, 危害严重时能对柑橘产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了鉴定福建和海南2个地理种群柑橘木虱的内共生菌群落组成, 本研究对16S rRNA部分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 并利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内共生菌进行了感染率检测; 另外, 还通过人工接虫的方法, 探索柑橘木虱成虫在带黄龙病菌蕉柑Citrus reticulata cv. Tankan上的获菌能力, 以及带菌柑橘木虱成虫对黄岩蜜橘C. reticulata cv. Subcompressa的传菌能力。研究发现, 这2个地理种群的柑橘木虱含有相同的内共生菌组成, 包括α-Proteobacteria, Wolbachia spp., γ-Proteobacteria, mycetocyte symbionts, β-Proteobacteria, Oxalobacter和β-Proteobacteria, Herbaspirillum, 而且这2个地理种群柑橘木虱的4种内共生菌的携带率均在95%以上。柑橘木虱成虫在带菌蕉柑上饲菌28 d后, 带菌率可达到82%, 而带菌柑橘木虱成虫在黄岩蜜橘上传菌75 d后, 可导致橘树整体带菌。本研究为柑橘木虱的进一步研究和防虫治病途径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南方高丛蓝浆果‘南月’实生后代果实特性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种子数、果色、口感以及蒂痕类型等果实特征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月’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为0.64~2.15g,果实横径为10.0~16.4mm;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1%-15.8%,其中有37%的单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0%以上;单果种子数为3~93粒,有18%的单株单果种子数小于25粒;果实颜色以蓝紫色和黑蓝紫色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2%;果实口感以中等和好2个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0%。在对果实的主要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21个‘南月’实生后代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比较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的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探讨变链素的产生与其致龋性及口腔微生态的关系.方法 从10例高龋儿童和10例无龋儿童牙菌斑内分离、鉴定得到80株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分为高龋组和无龋组.用平板法检测两组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us oralis ATCC 10557的抑制情况,观察两组菌株产生的抑菌环大小, 测量记录数据,T检验比较两组菌株抑菌环均数差异.结果 高龋组产生的抑菌环平均值为10.4 mm,无龋组平均值为6.9 mm,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t值为3.098,P<0.05).结论 高龋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ATCC 10557有更大的抑制活性,变链素对口腔链球菌的抑制活性与其致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利用研制的快餐店营养环境评价方案对海淀区内10个品牌、20家快餐店的42个套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式快餐的营养质量和烹调方法虽不如中式快餐,但可调整服务措施和营养信息较为丰富。日式盖饭及中式米饭类快餐的营养环境质量较为相似,中式面食类快餐的整体营养环境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