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 0 3年 10月 6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 ,2 0 0 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PaulC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得 (PeterMansfield)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1] 。保罗·劳特布尔 192 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小城悉尼 ,196 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 4年间 ,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此期间 ,他致力于核磁共振波谱学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MRS)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  相似文献   
82.
昆虫共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与微生物的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从形态学或生活史上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细菌、酵母和立克次氏体.  相似文献   
83.
实验室研究表明若虫期拥挤显著延长了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的发育历期 ,但电光叶蝉Reciliadorsalis的历期受影响不显著 ;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两种的性比、产卵前期和繁殖力不显著。若虫期高密度下的白背飞虱短翅率、电光叶蝉的若虫存活率显著降低。繁殖力和成虫寿命在成虫期也拥挤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受到影响。特定年龄生命表分析表明拥挤对白背飞虱的综合影响程度比对电光叶蝉小。常发性、潜在性昆虫对若虫期、成虫期拥挤的反应并不总是如文献中所言表现为繁殖力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内禀增长力可较完整地描绘这种反应。白背飞虱作为一常发性昆虫与潜在性昆虫电光叶蝉的生态学特性的差异表现在 :未成熟期短、繁殖力和产出卵速率均高 ,因而内禀增长力也高。  相似文献   
84.
刘芳  娄永根  程家安 《昆虫知识》2003,40(6):481-486
综述了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特征和功能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之间长期进化的结果。在植物、植食性昆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中,3个不同营养级,包括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有着各自的调节和利用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策略。但有一些问题,如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诱导防御在田间是否真正能起到保护作用等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85.
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4株高度特异性的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WPH-1H9、WPH-2B6、WPH-2E12和WPH-3F12。这些抗体与其它8种昆虫未发生交叉反应,其中WPH-2B6可与白背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其余3株只与卵和雌成虫发生反应。应用免疫双扩散法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结果表明:WPH-2B6为IgG2b亚类,其余均为IgG1亚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表明,白背飞虱抗原主要由分子量分别为182、116、66.2及40 kD的4个多肽组成,其中WPH-2B6与182、116 kD的多肽结合,其余3株的单抗只与116 kD的多肽具有亲和性。最后对这些单克隆抗体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6-24头/盆若虫和2-6对/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11和协优9308上,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930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在互利关系,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7.
香蕉园害虫和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道了南宁市香蕉园害虫,捕食性节肢动物和中性昆虫亚群落结构,由18目74科181种组成,害虫和蜘蛛是构成香蕉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功能作用的主要群落,香蕉冠网蝽(Stephanitis typica),袋蛾类(Psychidae),广西抚蛛(Uloborus guangxiensis),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幼豹蛛(Pardosa pusiola),布立毛蚁(Paratrechina bourbonica)是群落的主体,且分析了香蕉园4个亚群落的时,空结构,数量波动及其与蕉园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8.
89.
作为一种纳米级别的囊泡,外泌体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外泌体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胞内体,经由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由于来自特定细胞类型的外泌体含有多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和microRNA,使其成为了可以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及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相较于其他外源性药物载体,外泌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并能够靶向作用于病变细胞。这使得由细胞天然产生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外泌体在临床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不断获得拓展,针对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重大疾病,以外泌体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的研发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本篇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因年龄增长所致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功能衰退称为肌少症,其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肌纤维的质量、力量、肌耐力、代谢能力下降,而脂肪、结缔组织增多。肌少症的本质是肌纤维数量与横截面积下降及蛋白质净降解,与炎症加剧、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自噬异常和肌肉质量调控因子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系统阐述了肌少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加深人们对肌少症的理解与认识,为肌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