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是蔗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简捷快速克隆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方法,对于育种材料和品种资源的基因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已知的高粱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序列及高粱基因组中该基因序列片段,设计引物,比较了分段克隆、基因全长克隆、巢式PCR克隆等方法克隆高粱SAI-1基因的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扩增全长,扩增产物极其不稳定且扩增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后得不到阳性克隆;采用均等分段克隆,前半段扩增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后得不到阳性克隆,但后半段克隆成功;针对高粱基因组信息中SAI-1基因上游的未知序列部分设计引物,进行单独克隆(635 bp),再单独克隆其其余序列,两段序列拼接后得到SAI-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发现,SAI-1前段635 bp的扩增片段GC含量高达69.6%,而其后GC含量急剧下降至30%以下,所以推测全长克隆、均等片段克隆以及巢式PCR克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SAI-1基因中GC分布不均匀,克隆高粱SAI-1基因较为适宜的方法为利用2对引物进行不均等分段扩增克隆,前段PCR退火温度较后段高1℃。该方法将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规模化育苗及海区养殖技术。采集海区成熟藻体, 室内催熟放散受精卵, 收集并喷洒于水泥板、棕绳、木板3种附着基, 进行受精卵附着、萌发及苗体生长等实验, 发现棕绳育苗效果最佳。受精卵喷洒10d后, 3种附着基的出苗率分别为 85.5%、80.2%和91.3%, 平均株高约1.3 mm。前20天木板幼苗密度最高, 达8.2株/cm2, 但幼苗均生长缓慢。第30天, 幼苗出现明显分枝, 生长率增大到前20天的1.6倍, 其中棕绳幼苗株高最大, 幼苗存活率分别为83.6%、79.7%和75.6%。第60天棕绳幼苗密度及平均株高均最大。将附有幼苗的水泥板(藻礁)、棕绳放入海区进行养殖, 发现幼苗在浪大流急海区生长较快, 4周后平均株高分别达98.7和103.1 mm, 是对照组的1.5倍, 但棕绳脱苗严重。藻礁较适合海区规模化投放养殖, 是藻场修复和重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糠结合态多酚(bound phenol of inner shell,BPIS)发挥抗乳腺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BPIS对乳腺癌细胞以及正常乳腺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综合运用SEA、SIB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BPIS和乳腺癌的相关靶点,并分析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互作网络以及通路。本研究筛选得到BPIS抗乳腺癌相关靶点39个,主要涉及糖脂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物过程以及MAPK、PI3K/AKT、FoxO等多条信号通,表明BPIS抗乳腺癌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过程,而与细胞死亡相关的细胞自噬很可能在BPIS抑制乳腺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mRNA上能发生100多种化学修饰,其中N~6-腺嘌呤(m~6A)是mRNA修饰中最广泛的表观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中,特定的mRNA会发生包括N~1-腺嘌呤甲基化、N~5-胞嘧啶甲基化、假尿嘧啶以及N`6-腺嘌呤甲基化等修饰,它们共同形成了mRNA转录后调控的表观修饰转录组,实现对mRNA翻译成蛋白质过程的精确时空调控,特别是m~6A修饰能通过调控mRNA的代谢和翻译等进而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文中主要综述mRNA的表观修饰类型和特点,特别是m~6A修饰参与调控mRNA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来m~6A表观修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多相缓冲系统,在成层胶T=5%,C=2.6%, 分离胶T=8%,C=5%的条件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NA片段进行分离.其中,成层胶内主要缓冲成分为2-二羟乙基亚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H2SO4及N、N-2(羟乙基)甘氨酸(Bicine) ; 而分离胶以Tris、H2SO4及2-二羟乙基亚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为主,构成多相缓冲系统.DNA片段在成层胶中被有效地压缩, 在分离胶内又可完全解压缩,使其按片段大小分离;从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的调查,结合整理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蚜蝇科昆虫标本,鉴定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54种,包括10新种,3中国新记录种,隶属于2亚科、9族、27属。文中给出种类名录及新种、新记录种描述和特征图。新种正模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副模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是由双链RNA(doub 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dptional gene silenc ing,PTGS)。dsRNA经D icer酶降解成21-23nt的siRNA,并以其为模板,特定位点、特定间隔降解与之序列相应的mRNA。随着RNA i机制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目前该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细胞周期研究中,在阐明各种调控机制的同时也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以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正常卵泡率和72h体外培养存活率为指标,比较了酶消化法、梳刮法和剪碎法3种不同方法分离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腔前卵泡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卵巢数目相同的情况下,以酶消化法平均获得的腔前卵泡数最多,梳刮法次之,剪碎法最少,3种不同分离方法获得腔前卵泡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正常率均极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1);梳刮法和剪碎法分离获得的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24h、48h和72h后的存活率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酶消化法(培养24h、48h后,P<0.01;培养72h后,P<0.05)。由此可见,梳刮法是塔里木马鹿腔前卵泡更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