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翅食蚧蚜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寄生及繁殖等方面的生态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影响明显。在32℃下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温度为18-2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18℃发育历期最长(54.0d),27℃最短(22.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76℃和307.62日度。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21℃时寄生率最高为(36.0%),30℃时寄生率最低(4.5%)。结合发育历期、体长、产卵、抱卵、寄生率等参数,该蜂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1-27℃度范围内,30℃以上不利于小蜂的发育及存活。斑翅食蚧蚜小蜂对长光的刺激比较敏感,随光照时间增长,发育加快、产卵量明显增加,长日照条件(LD16∶8h)的发育历期最短(24.8d),短日照条件(LD10∶14h)的最长(27.8d),产卵量在长日照条件(LD16∶8h)时最多(119.6粒),短日照条件(LD10∶14h)时最少(86.2粒)。结合发育、产卵、寄生等参数,长日照条件(LD14∶10-LD16∶8h)有利于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2.
亚麻籽油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对于其功效及作用机制分别以人或动物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油脂风味、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四个影响亚麻籽油营养价值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亚麻籽油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认知功能和改善眼睛疾病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3.
野生鸟类对禽流感爆发与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富民  赵德龙 《生物学通报》2006,41(1):1-3,F0003
2003—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欧洲多个国家大范围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将视线集中在候鸟身上。结合最近疫情,文章对野生鸟类在禽流感爆发和传播中的作用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4.
高效的植物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液氮研磨植物幼芽,以苯酚─氯仿─异戊醇─核糖核酸酶法提取了大豆、菜豆、玉米、高梁等几种农作物的总DNA。所提取的DNA经岛津UV-265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及0.6%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明:该方法所提取的植物总DNA纯度高,片段长度整齐,约50kb左右,符合外源DNA导入作物的要求,并且DNA收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5.
泛素化介导的非蛋白质降解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素因标记被26 S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而著名.然而近几年发现,泛素作用远不止此,不仅具有参与蛋白质降解这一重要“传统作用”,还起着比先前想象更多变的、更精美的细胞调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过程的多层面调节因子,具有许多重要的非蛋白质降解功能,包括DNA损伤修复、DNA复制、信号传导、转录调节、膜运输、胞吞、蛋白激酶活化、染色质重塑和病毒芽殖.这些功能涉及多聚泛素化和单泛素化及多泛素化.因此,泛素化异常可能涉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这些功能的了解可以拓展人们对泛素的认识,有助于对多种细胞过程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相关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6.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段对老化衰败的乔木状沙拐枣林进行间伐试验,并对间伐后沙拐枣的生长与土壤水盐分布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间伐对乔木状沙拐枣的物候期不会产生影响;间伐后保留株的当年株高、冠幅、地径和新枝长等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其增幅的大小依次为株行距2 m×1 m>株行距1 m×1 m>对照,且差异显著;间伐当年株行距2m×1 m和1 m×1 m同化枝的表面积分别为每株5.97和5.22 m2,均显著高于对照的每株3.1m2;株行距2m×1 m、1 m×1 rn与对照在0~160 cm土层含水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层含水量明显增加;土壤含盐量的大小依次为对照>株行距1 m×1 m>株行距2m×1 m,差异显著;间伐后保留株的密度以株行距2m×1 m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实测光谱混合像元分解的苹果园地遥感提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栖霞市为研究区,对苹果花期的TM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提取苹果园地信息.基于实测地物光谱端元,利用小波变换对线性分解模型进行改进,采用实测端元改进后线性分解模型、实测端元线性分解模型、TM影像端元线性分解模型分别提取研究区苹果园地信息,并以ALOS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经过精确的大气及地形校正后,可以利用实测光谱端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面积精度>97%,对丰度图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与ALOS数据的平均NDVI值进行回归分析,R2>0.8;利用小波变换对线性分解模型进行改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解精度.  相似文献   
108.
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段老化衰败的沙拐枣林分进行平茬复壮试验,并对平茬后沙拐枣生长与土壤水盐分布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两次平茬后,沙拐枣萌蘖株的株高、冠幅、地径和萌蘖数均迅速增加.与对照相比,平茬后第3年,沙拐枣萌蘖株的平均株高超过对照,冠幅和最大地径分别达到对照的92.0%和73.0%;萌蘖株的枝鲜质量、同化枝鲜质量、枝干质量、同化枝干质量、地上部分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分别达到对照的80.0%、115.0%、80.0%、116.0%、93.5%和88.0%.平茬4年后地上生物量达到甚至超过对照.平茬能增加土壤含水量,且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平茬能降低土壤含盐量,但影响不显著.对老化衰败的沙拐枣林进行重复平茬,能增加其土壤含水量,降低根系分布层土壤含盐量,有效促进其复壮更新.  相似文献   
109.
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生长差异及其光合荧光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兼有雌雄异株和克隆生长特性的外来木本植物。分别探讨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繁殖扩散能力的特点,分析其光合荧光反应的差异。采用CIRAS-2光合仪和FMS-2便携调制式荧光仪,并结合样圆调查法,比较火炬树雌雄母株的克隆分株数量和形态生长指标、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特征,揭示火炬树雌雄异株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对午间强光缓冲保护能力的雌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克隆分株形态生长指标及数量均超过了雌性母株,且雄性母株形成克隆分株的年龄早于雌性母株1a;2)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光能、水分和CO2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雌性母株,此结果为雄性母株克隆生长奠定了较为充足的营养基础;3)在晴天自然光的条件下,火炬树雄性母株未出现光抑制,而雌性母株出现了光抑制现象,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日变化特征显示雌性母株的热耗散程度较高。因此,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克隆生长力强于雌性母株。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阐明藏黄牛、牦牛、中国荷斯坦牛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变异体在乳中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乳中β-Lg遗传变异体及其相对表达量,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β-Lg启动子部分序列(375bp)并直接测序。结果:在杂合型β-Lg个体中,中国荷斯坦牛乳中β-Lg A的相对表达量(63.7±2.9%)均一致性地高于β-Lg B,而藏黄牛乳中二者比例十分接近,但个体差异差异较大。16个测序样品中共检测到13处碱基突变,其中有5处为牦牛特异的。另外,在牦牛β-Lg启动子-452与-453之间,还存在一个插入碱基。结论:β-Lg启动子-430碱基在中国荷斯坦牛中表现为等位基因特异的,而在藏黄牛中无等位基因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