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曝皿法(孟加拉红培养基)连续12个月对哈尔滨市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家属区和哈尔滨市二环路、兴路区间3个地点的空气真菌进行取样,初步确定了哈尔滨市室外空气真菌的种类及其动态变化。试验共得到9 908个真菌菌落,经鉴定为22属(或群)49种。试验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真菌的优势菌属依次为枝孢属、链格孢、曲霉属、青霉属、附球菌属、木霉属和无孢菌群,分别占总菌落数的21.54%、15.16%1、4.70%、12.20%、11.35%、7.86%和7.80%;室外空气真菌的种类在一天中基本没有变化,但菌落的数量有一定变化,总菌落数从早至晚也逐渐增加;不同季节室外真菌的种类和菌落数有明显变化,秋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采样地点的空气真菌的种类变化不大,但菌落数量有差异,菌落数量依次为公路林场家属区。  相似文献   
62.
甘草药材上的污染真菌类群及其产毒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娟  杨蕾  蔡飞  杨美华  高微微 《菌物学报》2010,29(3):335-339
对药材市场上霉变甘草样品的污染真菌进行分析,共得到4属7种真菌,包括Penicillium、Aspergillus、Fusarium、Mucor属,其中Penicillium polonicum、Aspergillus parasiticus以及P.crustosum是优势真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势菌菌株产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的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parasiticus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AFG2、AFG1、AFB2、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而Penicillium polonicum主要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  相似文献   
63.
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我国江苏、安徽和广东7个不同林型的松树林地,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种群隶属2纲9目13科,分别为蛛形纲蜘蛛目、蜱螨目,昆虫纲弹尾目、革翅目、啮虫目、半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利用相对优势指标判别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优势种有螨科和隐翅虫科,丰盛种有跳虫科,常见种有啮虫科、蠼螋科、蚁科、锯谷盗科、象甲科、蓟马科和茧蜂科,偶见种有小蠹科、蝽科和微蛛科;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各种群生态位计算表明,隐翅虫科与微红梢斑螟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说明在各种群中隐翅虫科与微红梢斑螟的跟随关系最为紧密;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判别优势种群隐翅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型分布,用零频率方法计算隐翅虫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  相似文献   
64.
阻断子宫动脉建立FGR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暂时阻断妊娠期大鼠子宫血供的方法建立子宫缺血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大鼠子宫动脉是卵巢动脉的一个分支的解剖特点,于孕鼠妊娠第15天时施行手术暂时阻断卵巢动脉并于第21天行剖宫产术,术后称量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脑、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重量,对比各组间新生胎仔的预后的不同,并对照研究阻断血供10、20、30及40 min对胎仔的不同影响。结果妊娠晚期阻断孕鼠卵巢动脉20min可成功构建胎儿生长受限模型,这种方法与阻断动脉血流30或40 min相比,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不高,胎仔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各重要脏器重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阻断卵巢动脉从而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FGR孕鼠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并可成功设立同体对照,为进行FGR相关的产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5.
基因组编辑是一种针对目的基因组进行定点改造的技术,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对目的基因组的改造,从而达到对未知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和基因治疗的目的。人工核酸内切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目前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其包括ZFNs、TALENs和CRISPR/Cas技术。本文针对3种不同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作了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对不同生物中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同时对该技术在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67.
硼在梨树苗不同部位的分布及与其他元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翠冠'梨树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消解提取灰分结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法,研究硼(B)添加对梨不同部位B分布及对P、K、Ca、Mg、Fe、Zn、Mn和Cu 8种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冠'梨不同器官B浓度大小为叶片>根系>茎,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翠冠'梨根、茎、叶B浓度呈增加的趋势,营养液B浓度越高根系B浓度增加幅度越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高B处理明显影响‘翠冠'梨苗8种矿质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根中P、K、Mg、Zn、Mn和cu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提高,Ca和Fe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降低,而转运系数均随B浓度增加而增大;茎中P、Ca、Mg、Zn、Mn和Cu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提高,K和Fe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降低,P和K转运系数随B浓度增加而增大,Fe无明显变化,其他元素的转运系数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降低;叶中P、K、Mn和Cu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提高,Fe和Zn则相反,而Ca和Mg则先升高后降低,除Zn与Mn外,其他元素的转运系数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8.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薛翠华 《生物磁学》2011,(18):3494-3496
目的:比较埃索关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渍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关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神经递质类氨基酸并用于癫痫患者临床评价。方法:选用AAA-C18柱色谱柱,以乙腈水(含有0.01%七氟丁酸、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血浆样品用iTRAQ-115衍生化试剂处理后,加入iTRAQ-114衍生化的氨基酸内标并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疾病组与健康组的统计采用t检验和主成份分析。结果:疾病组和健康组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Trp、GABA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rg、Gly、Ser、Tau、Asp、Glu、Et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PCA分析显示,疾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差异明显,Asp、Glu、Ser等是引起差异的主要氨基酸。结论:试验方法灵敏、专属性强,并初步的用于癫痫患者体内氨基酸评价。  相似文献   
70.
高美华  聊菲 《生物磁学》2011,(16):3017-3021
目的:研究糖基磷脂酰肌醇(GeD)锚固蛋白CD59、CD55在脂筏介导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siRNA技术,构建特异性针对CD55与CD59基因的重组载体pSUPER—siCD55,pSUPER—siCD59。实验分为未转染的Jurkat细胞组(I组)、转染pSUPER空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Ⅱ组)、转染pSUPER—siCD59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Ⅲ组)及转染pSUPER—siCD55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Ⅳ组)。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CD55和CD59基因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检测CD55与CD59联合作用对4组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以及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稳定转染后,Ⅲ组细胞CD59分子的表达和Ⅳ组细胞CD55分子的表达被成功抑制。Ⅰ组和Ⅱ组细胞CD55与CD59联合作用后增殖能力和钙离子浓度均明显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之间无差异。结论:CD59和CD55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通路中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