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探索了F蛋白缺失及核心蛋白(Core)二级结构改变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和感染性的影响.利用定点突变方法,将J6JFH1的核心基因引进5个终止密码子以中断F蛋白的表达,从而获得F蛋白缺失的病毒复制子J6JFH1/ΔF.体外制备RNA转录体,并电穿孔转染Huh7.5.1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病毒感染等方法,观察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转染细胞上清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5个单一突变病毒体,对HCV核心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观察核心蛋白二级结构对HCV复制和翻译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J6JFH1/ΔF与野生型J6JFH1相比,J6JFH1/ΔF转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细胞内HCV RNA 水平降低约95%,J6JFH1/ΔF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中HCV RNA拷贝数和病毒颗粒也明显降低.5个单一突变体不影响核心基因二级结构,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和感染性与野生型水平一致.J6JFH1/ΔF所产生的改变可能是由于5处突变导致核心基因二级结构改变而造成的.结果说明,HCV F蛋白缺失不影响病毒的复制翻译及病毒颗粒的包装释放,核心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对病毒复制和翻译则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2.
动物为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在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内脏器官重量变化是其在器官水平上的主要表现之一.为探讨生境变化对小型哺乳动物内脏器官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原始林、次生林、薪材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s人工林和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人工林5种林型,调查生境变化下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内脏器官重量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林型社鼠间心、肺和肝重量差异显著,心和肺值均以人工林中最高,肝值以次生林中最高,而肾和脾重量在不同林型间无显著差异.社鼠内脏器官的变化,是其对环境变化作出的积极响应,对其生存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Nur77通过线粒体转位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l-2天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H/R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R组、Nur77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横纹肌肌动蛋白(α-actin)鉴定心肌细胞;采用TUNEL染色法及Caspase-3酶活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及线粒体Nur77蛋白表达、线粒体及胞浆Omi/HtrA2蛋白表达。结果:H/R组细胞核中Nur7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在线粒体中则相反。Nur77组线粒体中的Omi/HtrA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在胞浆中则相反。结论:在心肌细胞H/R损伤时,Nur77线粒体转位促使Omi/HtrA2蛋白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巨大痛风石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该患者为晚期通风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石.表现为痛风石结节增生,破坏肌腱以及骨组织.各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均支持痛风病的诊断.通过手术切除第一跖趾关节旁巨大痛风石,疗效满意.结论: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例患者经过各种保守对症治疗均无效.接收此患者后,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以及临床检查确诊,本病例痛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手术后证明对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同时伴有骨关节破损的痛风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5.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6.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阳坡的中坡及中上坡,蒙古栎林多分布在中上坡。花曲柳与蒙古栎常混生在一起,随着坡位上升,花曲柳优势度下降,而蒙古栎优势度增加。阔叶混交林多位于阴坡,乔木层没有稳定和绝对优势种,多以假色槭、风桦、色木槭为优势种,但假色槭分布于乔木层第2亚层。水曲柳林多分布在中下坡。胡桃楸分布在山下部,喜潮湿生境。色木槭在辽东山区分布广泛,重要值较高,且更新良好,很可能是群落演替顶级物种。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下藤本植株数量多,以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为主。  相似文献   
77.
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 ,实践知、技、力、情的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8.
79.
研究发现LMP1可介导c-Jun/JunB活性异源二聚体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 利用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Western blot方法、荧光素酶活性检测、Super-EMSA方法和流式细胞术, 探讨LMP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对cyclin D1的调节功能. 结果表明, LMP1介导的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可上调cyclin D1启动子活性及其表达, 并影响细胞周期的行进.  相似文献   
80.
仙人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生物学特性、分布、化学成分及用途等方面,对国内外仙人掌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该属植物开发、医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