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 目的: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定量分析cofilin-actin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方法:首先构建表达VN210(编码荧光蛋白Venus 1-210氨基酸)和VC210(编码荧光蛋白Venus 210-238氨基酸)探针的质粒,通过梯度剂量转染检测该探针对的自组装能力;其次构建VN210/VC210与bJun、bFos、Fos△zip、cofilin(WT)、cofilin (S3E)和actin的融合表达载体,在HeLa细胞中分别过表达不同载体组合,以VN210-bJun/bFos-VC210组作为阳性对照,以VN210-bJun/bFos△zip-VC210组作为阴性对照,使用多功能细胞观测显微镜观察并拍摄荧光图像;最后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对对照组进行波谱扫描,确定最适合检测的激发光波长和发射光波长,再以此选择波长检测实验组中可观察到荧光信号组合的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VN210/VC210在各转染剂量组中均未观察到荧光信号;(2) 阳性对照组可观察到荧光信号,阴性对照组未观察到荧光信号;实验组中,VN210-cofilin(WT)/actin-VC210组荧光信号较强,VN210-cofilin(S3E)/actin-VC210和VN210/actin-VC210组荧光信号较弱,其余组均观察不到荧光信号;(3) 产生荧光信号的实验组中,VN210-cofilin(S3E)/actin-VC210和VN210/actin-VC210组间的荧光信号无显著差异,但分别与VN210-cofilin(WT)/actin-VC210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VN210/VC210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可定量检测cofilin-actin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2.
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细胞表面受体p75NTR (p75神经营养素受体)和TrkA (酪氨酸蛋白激酶A)后介导了细胞分化、细胞生存、凋亡、增殖和侵袭等多个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 TrKA能与细胞内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但是由于NGF信号通路的复杂性,现在仍有必要发现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更准确地了解NGF信号通路.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到了一个新的与TrK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A1 (eIF4A1),然后通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沉降实验(GST-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证明了TrkA和eIF4A1的相互作用.此外NGF能够增强TrkA和eIF4A1的相互作用.在鉴定相互作用位点实验中,我们发现eIF4A1的氨基端结构域和TrkA的TK结构域参与了相互作用. TrkA和e IF4A1共定位在细胞膜上. NGF能够引起TrkA与泛素蛋白63位的赖氨酸连接,而eIF4A1与TrkA相互作用后能够抑制TrkA与泛素蛋白63位的赖氨酸连接.综上,得出结论 e IF4A1通过与TrkA相互作用抑制其泛素化调控NGF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测定白念珠菌内不同光敏剂浓度下生成原卟啉IX(Pp IX)的水平及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对白念珠菌的抑菌率,为临床选择最佳光敏剂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白念珠菌悬液,与ALA避光孵育,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p IX产生情况,MTT法测定5-ALA-PDT对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率。结果白念珠菌与ALA避光孵育后有荧光物质Pp IX产生,ALA光敏剂浓度与Pp IX强度呈正相关,当ALA浓度到达300 mg/m L时,Pp IX强度将不再增加。对照组无荧光物质出现。结论 ALA-PDT对白念珠菌抑制效应同光敏剂浓度密切相关。这为临床ALA-PDT治疗白念珠菌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MMP-1,MMP-13在慢性睡眠限制引起大鼠髁突软骨结构变化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60):慢性睡眠限制组(CSR)、大平台组(LC)、笼养组(CON)。每组根据试验时间不同分别分为3个亚组(n=20):7天(7D)、14天(14D)、21天(21D)组。参考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大鼠的慢性睡眠限制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髁突软骨的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MMP-1和MMP-13的蛋白水平及m 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SR组的大鼠髁突软骨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与CON和LC组比较,CSR组MMP-1和MMP-13的m 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睡眠限制能够引起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病理性变化。MMP-1和MMP-13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在大鼠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变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5.
利用放射受体结合测定证明了两株人体肝癌细胞株7402和7721细胞均有EGF受体的存在。受体数目分别为每细胞6.2×10~4和2.5×10~4,代表它们亲和力的解离常数K_D值分别为1.2 nmol/L和0.80 nmol/L。PMA处理对7721细胞的EGF受体及其亲和力均无明显影响;对7402细胞EGF受体却显示了调变作用。受体数目虽同样没有变化;但亲和力却随药物处理时间有一个下降、恢复的变化过程。在PMA处理1小时,EGF结合抑制达最大,此时受体的解离常数K_D值为3.0 nmol/L;在处理96小时,受体亲和力恢复并略有增高,此时K_D值为0.95 nmol/L。~3H-TdR参入实验表明,在PMA抑制7402细胞EGF受体亲和力的同时,细胞DNA的合成速率也相应下降。对于佛波酯等因子对EGF受体的调变作用,我们认为是属于生长因子启动细胞DNA合成进行细胞分裂的整个生物学过程中感受性因子对进行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6.
利用示踪剂FLNa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动物模型上,通活体观察和测定血液、脑等脏 荧光强度,以及对软脑膜微血管荧光光图象的平滑处理与定量分析,研究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性,探讨脑缺血及再灌注对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缺血、缺血及再灌注会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大,这种损伤一般发生在缺血或再灌注早期,早然各脏器微血管都受到损伤,但其荧光值不同,说明各脏器抗缺血与缺氧的  相似文献   
57.
南京市城区景观特征尺度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京市1988、1998和2006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对1988—2006年南京市中心城区的景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分析技术分析景观样带数据时,取样宽度过小易导致检测结果的不稳定,而样带过宽则易导致较小尺度特征的丢失,应采用合适的样带宽度;基于TM影像(30 m空间分辨率)的南京市城区样带宽度以4个像元为最佳.1988、1998和2006年,南京市中心城区都存在4个相对稳定的特征尺度域,分别对应于功能小区、小型街区、中型街区和大型街区;研究期间,大型街区的特征尺度几乎没有变化,而其它3个尺度域的变化相对较大,但各尺度域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尺度域内特征尺度之间的差异性均逐渐变小,表明期间中心城区的结构特征越来越稳定,不同部位的空间结构趋同,且各尺度域的变化有较强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DLL4和Notch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2010年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85例和27例癌旁组织,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组织DLL4和Notch4的表达水平。对DLL4和Notch4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并用SPSSl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率采用x。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结果(1)DLL4和Notch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O.05)。(2)Notch4和DLL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LL4和Notch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阻断DLL4-Noteh4信号通路有望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9.
维生素D受体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是一种核转录因子,通过与配体特异结合,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多种生命活动的进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VDR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VDR的作用机制、VDR行使功能所需共激活子及共抑制子、VDR在生长分化、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及VDR配体类似物在药物开发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0.
冯蔚芬  曾庆玲  陈虹 《蛇志》2006,18(4):281-281
慢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指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动脉壁增厚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血管壁僵硬,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疚病。可分为细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多发于52岁以下男性,多并发有高血脂、高胆固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且多有吸烟史,可有家族史.或由于缺乏维生素、感染、中毒、微量元素平衡失调、长期精神恐惧、悲观、过度思虑、情绪急躁、好胜等不良刺激致使外周血管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导致动脉壁营养障碍、管腔增厚狭窄及硬化。症状多见肢体末端皮色苍白或紫绀、畏冷、疼痛、间歇跛行;严重者皮肤破溃致坏死,体征见皮温低。皮色苍白或紫绀、趾甲增厚如鹰咀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伯尔格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