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无性繁殖的‘京秀’葡萄(Vitis vinifera cv.Jingxiu)幼苗高温锻炼12 h或外施水杨酸(SA)后12 h发现,两种处理引起葡萄内源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处理后1 h急剧升高,然后又迅速下降,并保持这种低水平到处理结束, 而脂氧合酶(LOX)活性并没有表现出和ABA相似的变化趋势。高温锻炼期间,葡萄叶片内自由态SA含量与ABA变化趋势相似,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化学信号分子特征。而SA合成的限速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也表现出和前两者相似的变化趋势。推测SA单独或通过ABA诱导葡萄抗热性。  相似文献   
32.
短肽蝎毒素的结构分类与功能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的资料已证实蝎毒中主要致死成分是一类由60~70个残基组成, 选择性地作用于电压门控Na+通道的长肽毒素.另一类由30~40个残基组成的短肽蝎毒素,由于其具有结构致密,易于合成改造的优点,特别是具有选择性地阻遏K+或Cl通道的特异药理功效,近年来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
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能够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盐害对细胞膜的伤害。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提高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膜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4.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如何响应的呢?本文以宁夏彭阳PY01-02,PY03和PY05等地点的地层剖面和石制品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提出彭阳地点群地层沉积相由河湖相沉积迅速转变为黄土堆积说明由末次冰期间冰段到末次盛冰期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次,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沉积相中出土石制品的大小、重量、原料以及技术上的比较说明随着环境的变化石制品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层河湖相堆积中出土的石制品粗大笨重,主要以各种石英岩为原料,与同期泾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特征相近,应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上层马兰黄土中的石制品的普遍较小,主要以石英和燧石为原料,其中用燧石制成的细石器具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下文化层同类制品的特征,而用石英制成的小石器则同海原一带的史前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据此作者推测这可能与史前人类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向南迁移有关。山西南部地区的下川和柿子滩遗址的地层和石制品证据亦表明,末次盛冰期前后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明显差异可能也与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时人类的迁徙有关。最后,中国北方地区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变化为上述史前人类南迁的推测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作者认为末次冰期的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35.
利用叶绿体DNA非基因编码区rpl20-rps12和trnL-trnF作为分子标记,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13个居群151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优越虎耳草现有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程。共检测到19个单倍型,其中63%的单倍型为居群特有单倍型。研究还发现,优越虎耳草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t=0.868),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较低(Hs=0.466)。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优越虎耳草居群57.37%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变异为42.63%。居群遗传分化系数Nst大于GstNst=0.463,Gst=0.438,P>0.05),但不显著,表明优越虎耳草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为负值(-1.348 32,P>0.05)而Fu's Fs*为正值(18.915 72,P>0.05),但均不显著,结合歧点分布分析发现该物种在整个分布范围内未经历过居群扩张。此外,在本研究中优越虎耳草遗传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及大量特有单倍型在整个分布范围内随机分布,符合"微型避难所"假说。优越虎耳草居群在冰期可能随气候波动而发生分布范围的不断变化,最终在相互隔离的"高山岛屿"中发生异域分化,导致大量特有单倍型产生。因此,推测优越虎耳草与其生境中的乔木和灌木可能具有相似的谱系地理历史,它们可为优越虎耳草提供微型避难所而使之在冰期时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36.
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地研究生物体的一门学科。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三大支撑技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出发,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发现和理解并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我们对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肝病、胰腺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简单阐述,揭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许多重大疾病研究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7.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茹梅  康振生 《菌物系统》2000,19(3):389-395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戊唑醇处理导致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呈现念珠状异常膨大和缢缩,菌丝原生质体内液泡和电子致密体增多,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部分菌丝的隔膜发育受阻成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桶孔隔膜和桶孔覆垫。有些菌丝原生质体内出现菌丝内套菌丝的现象,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38.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和功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中国东海鲸鲨软骨为原料,通过盐抽提、丙酮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折、分子筛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步骤,获得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shark cartilgae angi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I,SCAIF-I),对其分子量、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生长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CAIF-I分子量18kD,在细胞和整体水平上显著抑制新血管生成,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对山地虎耳草和棒腺虎耳草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和比较其SSR和SNP特征。结果表明:山地虎耳草63 763条Unigene序列中含有4 622个SSR,发生频率为7.25%,有110种重复基元,平均每10.00kb出现一个SSR位点;棒腺虎耳草60 972条Unigene序列中含有4 542个SSR,发生频率为7.45%,有85种重复基元,平均每10.40kb出现一个SSR位点,略低于山地虎耳草。山地虎耳草和棒腺虎耳草转录组序列的SSR优势基元均为三核苷酸重复。2个物种的转录组SSR以5~10次的较低重复次数为主,长度主要集中于12~30bp,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山地虎耳草和棒腺虎耳草中分别获得118 424个和112 006个SNP位点,编码区的SNP位点分别占30.40%和28.59%,且在编码SNP中同义突变所占比例(30.27%、28.48%)远高于非同义突变(0.13%、0.11%)。比较发现,2个物种的各项检索结果基本一致,推测与选取的组织部位、组织的发育阶段以及物种的亲缘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40.
不同种源羊草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性状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 1 994年从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到的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子进行栽培试验 ,经过不同数量水分处理 ,对不同地区的 1龄羊草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羊草的不同性状其稳定程度不一 ;采用Thomas和Bazzaz的定性交叉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 ,发现羊草虽然是一种耐旱植物但不是喜旱植物 ,在水分充沛的情况下 ,羊草的长势远好于干旱的情况 .在各样点中阿巴嘎旗宝格达苏木羊草的性状比较稳定 ,在各性状中无性繁殖方面的性状(如分蘖数、根茎芽数等 )的稳定性高于营养方面的性状 (如株高、叶长等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