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21.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群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蛋白电泳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根瘤菌数值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分类是指用数值分析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将运筹分类单位(OTU)(如细菌菌株)按其性状状态的相似程度归类成表观群(phenon)。为了揭示生物分类单位间的真实关系,需要尽可能多的特性测定,将这些信息转换为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运筹处理,其计算量往往十分巨大,必须依靠电子计算机来完成,所以直至本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兴起,才  相似文献   
23.
电泳技术在细菌分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泳技术在细菌分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各类细菌的各种细胞组分的电泳分析,得到了许多有用的分类结果,发展了多种适于各种水平的分类技术。细菌细胞中有很多组分可以采用电泳分析,如完整的细胞,脂多糖,肽聚糖,蛋白质(包括酶),及核酸等。这些组分的分子依其电荷性质和电荷的多少,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诸因素的不同而在电场中表现出不同性质的迁移和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使组分中不同的  相似文献   
24.
利用857条植物miRNA序列对27546条小立碗藓mRNA序列进行搜索,预测出162个植物miRNA家族在小立碗藓中存在结合靶位。miRNA结合靶位数目和miRNA协同作用网络分析结果同时显示,miR482和miR1168在小立碗藓中结合靶位多、协同作用广,提示它们对于小立碗藓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52个菜茵衣藻特有的miRNA被预测在小立碗藓中存在结合靶位,显示小立碗藓在从藻类向种子植物进化过程中处在独特演化位置。  相似文献   
25.
斜茎黄芪根瘤菌结瘤基因nodA PCR扩增及PCR-R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自我国北方地区的16株斜茎黄芪根瘤菌代表菌株的共同结瘤基因nodA进行了PCR扩增及PCR-RFLP分析研究。来自Mesorhizobium和Rhizobium系统发育分支的代表菌株都得到了nodA PCR扩增产物;而来自Agrobacterium系统发育分支的代表菌株都没有得到nodA PCR扩增产物。进一步的nodA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斜茎黄芪根瘤菌具有很大的nodA基因遗传多样性,具有4种不同的16S rDNA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的12株斜茎黄芪根瘤菌具有8种不同的nod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但是斜茎黄芪根瘤菌nodA基因遗传多样性随种群而变化,来自M.septentrionale的具有相同的16S rDN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的4个代表菌株具有4种不同的nod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而来自M.tempera-tum的具有相同的16S rDN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3个代表菌株则具有相同的nod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此外,来自不同种的具有不同16S rDN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的菌株却具有相同的nod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说明nodA基因可能在根瘤菌的不同种间发生了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26.
多点接种方法计数土壤细菌生理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点接种计数方法是根据细菌分解固体培养基上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能力确定为不同的生理类群 ,由有机化合物的降解点数和根据MPN方法进行计数。对不同的耕作方法进行的测定表明 ,秸秆覆盖免耕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分解淀粉、木聚糖、纤维素、果胶、几丁质、卵磷质、脂类和蛋白质类群的细菌数量。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告了对25株来自不同寄主植物的海南快生型根瘤菌及7株已知快生型根瘤菌的数值分类。结果表明,海南快生型根瘤菌在分类上有多样性,其中一部分属于不同的已知根瘤菌种,有13株海南快生型根瘤菌构成一个具有独立分类地位的菌群。这一独立的海南根瘤菌群来自10个属的寄主植物,并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和扰逆性。  相似文献   
28.
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氮素转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耕作方法影响土壤N素转化细菌的组成和数量.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固氮菌和厌氧固氮菌数量在铁茬处理土壤中较少,而在免耕与翻耕土壤中较多,免耕厌氧固氮菌数量明显地高于翻耕和铁茬,而铁茬最低,这种趋势特别在0~0.1m和0.1~0.2m土层中表现明显.土壤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表层土壤中较少,三种耕作方法相差较小,但在0.1~0.2m,0.2~0.3m土层中,翻耕反硝化细菌数量比免耕和铁茬多,而铁茬最少.不同耕作方法间氨氧化细菌数量相差不明显,免耕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数量较高,动态变化趋势不规则.0~0.1m土层中免耕亚硝酸氧化细菌数量高于翻耕和铁茬,0.1~0.2m土层免耕与翻耕亚硝酸氧化菌数较多,而铁茬较少.  相似文献   
29.
解钾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对东北黑土区玉米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东北地区作为全国玉米的主产区,土壤缺钾严重限制了玉米的高产。解钾促生菌可活化土壤中难溶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植物生长。【目的】从中国东北黑土区的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鉴定高效解钾菌,研究其在缺钾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促生效果,为开发适应当地环境的微生物钾肥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玉米根际土中筛选解钾菌;采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培养基测定其生态适应性(耐酸碱、耐盐、耐干旱及耐农药);2年的田间接种试验验证解钾菌在缺钾条件下对玉米的促生效果。【结果】筛选出3株高效解钾促生菌MZ4、KM1和KM2,经鉴定MZ4和KM2属于芽孢杆菌属,KM1属于短小芽孢杆菌属;3株菌可耐受强干旱、强碱、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和嘧菌酯,并耐受一定程度的酸和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缺钾区不接种解钾菌相比,接种MZ4、KM1和KM2增加了拔节期、吐丝期玉米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接种MZ4和KM2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可增产9.65%-11.50%。【结论】鉴定出适合东北黑土区的高效解钾微生物,为该区域微生物钾肥研发及微生物解钾机理研究提供了优良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0.
根瘤菌多相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瘤菌可以入侵豆科植物形成根瘤或茎瘤,并可固定空气中的氮为其宿主植物提供必需的氮素营养。根瘤菌的分类系统可分为早期根瘤菌的分类系统和现代根瘤菌的分类系统两个阶段。根瘤菌的多相分类技术包括表型的分群方法和遗传型的分群方法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