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目的:观察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SMMU-27四周静脉注射对食蟹猴的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食蟹猴按体重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SMMU-27低、中、高剂量组和辅料对照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50和45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辅料对照组给予空白溶剂(0 mg/kg)。各组动物按相应体重慢速静脉注射给药,给药体积为15 m L/kg,给药速度约5 m L/min。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4周,恢复期4周,期间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一般症状结果显示给药期间与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陆续有动物出现腹泻症状。高剂量组1只动物在d40时濒死剖解,其最早出现稀便,停药后腹泻状态也未见好转,生化指标显示在d28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在d14和d40时尿素(Blood Urea,BU)升高,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部分动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给药后数值降低,各给药组在d14时及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d28时BU升高或有升高的趋势,恢复期时有恢复趋势。高剂量濒死动物骨髓检查发现核红细胞较多,各阶段粒细胞减少,出现较多裸核;病理检查发现肾脏可见散在多发的中度肾小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轻度变性。其余指标包括一般症状、体重、尿液、心电图、免疫学指标等未见明显与供试品相关的异常变化。结论:SMMU-27主要毒性靶部位是胃肠道(腹泻)、肾脏(血清BU升高)和血液系统(WBC下降),应与这些部位表达供试品结合的相关受体有关,属供试品的药理作用放大和延伸。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食蟹猴的安全剂量(NOAEL)为150 mg/kg,致死剂量为450 mg/kg。SMMU-27与等剂量阳性对照药物毒性反应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72.
为系统认识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人工林草本植被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土壤养分的响应,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草地为对照,构建3个中间锦鸡儿林龄(16a、25a、37a)研究序列,调查不同中间锦鸡儿林灌丛内外土壤植被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加,不同功能群植物重要值呈不同变化趋势,其中禾本科植物显著增加,豆科植物显著降低,杂草类植物先减小后增加。(2)α多样性分析显示,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人工林16a灌丛外物种丰富度(S)、香浓维纳指数(H)最高(P0.01);不同林龄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P)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3)β多样性分析显示,Cody指数(βc)和Morisita-Horn(CMH)相似指数均表现出16a与25a、37a之间的物种差异较大、25a与37a之间物种差异相对较小、37a中间锦鸡儿林与天然草地物种组成相似,βws指数在25a中间锦鸡儿林最大。(4)人工中间锦鸡儿林存在显著的土壤碳氮"肥岛效应",其中土壤有机碳是不同林龄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子,土壤速效氮为不同林龄灌丛外植物多样性差异的显著性影响因子,但灌丛内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养分的响应并不显著。研究认为,中间锦鸡儿林土壤养分演替正效应提高了植物多样性,增强了植物物种的更替程度,但建植后期(37a)植物群落存在向天然草地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AS,比较两组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以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降压开始后20 min(T1)、降压开始后40 min(T2)、停止降压后20 min(T3)时间点时,两组静脉血氧含量(Cjv O2)较降压前即刻(T0)时间点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较T0时间点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24h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等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情况,提高术后认知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4.
不同树龄水曲柳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质的水曲柳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水曲柳良种基地的16年生水曲柳子代测定林75个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分别在第4、11和16年对其树高、地径(胸径)和材积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2.20%~63.30%,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796~0.9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材积为评价指标,按10%入选率对家系进行评价选择,初步筛选8个优良家系,入选的家系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0.007 m3,遗传增益为36.03%;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良种登记提供基础,也可为种子园的改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5.
CSN1S1基因是调控奶牛乳汁中酪蛋白合成的一个重要基因。为鉴定分析奶牛CSN1S1基因可变剪接体种类及分布,验证其环状结构及表达能力,本研究根据牛CSN1S1基因m RNA序列(NM_181029.2)和不同外显子序列分别设计线状及环状引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CSN1S1基因可变剪接体,筛选分析不同线状和环状可变剪接体及特征。结果发现:40个阳性克隆中,除全长CSN1S1 mRNA外,共获得12种CSN1S1线状可变剪接体,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了其序列组成及所占比重;检测到3种具有完整反向拼接的序列,同时发现多种滚环式结构,进一步确认环形RNA的存在;为验证环状可变剪接体能否表达,实验构建一种过表达载体pEGFP-CSN1S1-12~16 (包含CSN1S1基因12~16号外显子序列),转染293T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有绿色荧光效应,证明其具有翻译潜能。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不同线状与环状可变剪接体,并对其表达能力进行验证,为探讨如何提高牛奶酪蛋白合成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6.
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在广西天等县中度石漠化山地,研究了吊丝竹纯林(Dendrocalamus minorD)、任豆纯林(Zenia insignis Z)、任豆、蚬木(Buerretiodendron hsienmu)和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混交林(mixed plantation M),以及相应同龄封育林(D_(CK)、Z_(CK)、M_(CK))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人工林碳储量显著高于相应同龄封育林的碳储量,D、Z、M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67.75、66.56、121.20 t/hm~2,而D_(CK)、Z_(CK)、M_(CK)封育林仅为49.75、52.89、60.86 t/hm~2。碳储量在乔木层、地被物层、土壤层分配排序因生态系统类型而异,如M:乔木层土壤层地被物层;D和Z: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D_(CK)、Z_(CK)和M_(CK):土壤层地被物层乔木层。此外,M、D、Z乔木层年平均碳储量差异显著,而封育林尚未形成乔木层,其植被碳储量则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即M_(CK)Z_(CK)D_(CK)。可见,在中度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模式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人工造林相对于封山育林更能快速促进植被恢复、形成乔木林,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  相似文献   
77.
赵陆滟  李唯奇  王丹丹 《广西植物》2019,39(12):1636-1647
该文以云南春季野外采收灯盏花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储存湿度、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不同光照、温度、吸胀条件等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低储存湿度(15%RH)和储存温度(-20、4℃)有利于种子保存,种子寿命可延长2 a多,萌发率在80%以上;高温(35、45℃)和高湿(60%RH)加快了种子衰老,不利于保存,种子为短命种子。(2)光照与否对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为光中性种子,但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形成。(3) 25℃为该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萌发率可达84.37%。(4)生产上播种时,尽量避免低温(4℃)和高温(30、35℃),有利于提高出苗率。(5)该种子对吸胀冷害不敏感,为抗冷型种子。因此,在种子研究和药材生产上,成熟种子采收后应及时干燥并密封存于低温下,来年春季及早播种;在育苗生产上,应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设置单独的恒温(25℃)育苗间,并避免低温季播种。通过研究灯盏花种子的适宜储存条件和萌发特性,为该珍稀药用物种的合理储存和高产栽培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8.
堆肥是一个由多因子所介导的复杂系统。功能微生物在堆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在降解可利用废弃物的同时,也受到其他环境因子的调控,在不同堆肥时期有着明显的菌群差异。近年来,研究人员阐明了不同堆肥时期(嗜温期、嗜热期、降温期和腐熟期)优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功能以及堆体环境因子(温度、氧气、pH、EC和养分状况)对优势菌群的影响及其机理,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堆肥发酵进程。本文就堆肥不同时期优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生态学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并提出堆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为今后堆肥过程中功能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及合理利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9.
将水培后盆栽的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Ca2 -ATPase、Mg2 -ATPase的相对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 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过程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都随处理时间的延伸而下降,并呈显著正相关;叶绿体Ca2 -ATPase和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相对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2 -ATPase热敏性高于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Ca2 具有从胞外转运到胞质内和叶绿体中的趋势,Ca2 能够稳定高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膜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8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来自大豆成熟种子的胚尖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套优化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YRT1比EHA105和LBA4404具有更强的侵染能力;较酸的共培养基(pH5.4)、较低的培养温度(22℃)均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恢复培养和分步抗性筛选方式有利于提高抗性组织的存活率和分化率。同时应用这种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7个大豆品系的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4.29%-18%。经过PCR和Southern分析证明外源的双价抗虫基因cryIA(c)和pta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