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FP(10-100μmol/L)可引起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胞外Ca2+内流,TFP浓度不同,促进Ca2+内流程度也不一样,50μmol/LTFP的促进作用最大。并且TFP浓度越大,Ca2+内流出现峰值也越早,10、20、50、100μmol/LTFP处理后,胞内总钙出现峰值时间分别为45、45、30、15分钟。胞外H+浓度也会对TFP引起的Ca2+内流产生不同影响,缓冲液的pH值为6.0时最有利于TFP引起胞内Ca2+含量增加,碱性条件下TFP的效果最不明显。由TFP引起的Ca2+内流增加要比单一地增加外钙浓度效果好得多,TFP在10μmol/L浓度的外钙条件下引起的胞内钙含量数值比1000μmol/L的外钙条件而无TFPT所引起的胞内钙含量还要高53.9%。缓冲液中加入0.8%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LaC13或溶液中无葡萄糖的存在,TFP的促进作用消失,说明TFP促进Ca2+内流是通过钙离子通道来完成的并需要能量参与。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中国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两种优势灌木冷蒿(Artemisiafrigida Willd)和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Turcz.ex Bess)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条件下的气体交换、水分关系和叶片的化学特性.测定设置了5个土壤水分梯度:土壤最大含水量(体积含水量,30%)、田间持水量(对照,20%)、轻度水分胁迫(10%)、极端干旱(<4%)和旱后复水(20%).冷蒿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势(ψw低于差不嘎蒿,相对水分亏缺(RWD)、束缚水含量(BWC)、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BWC/FWC)和综合抗旱性指数(DI)高于差不嘎蒿.两种灌木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不同,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下降,差不嘎蒿的ψw、BWC和BWC/FWC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波动幅度远远的大于冷蒿,冷蒿则显示了一个较差不嘎蒿高的持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冷蒿和差不嘎蒿的脯氨酸和总可溶性糖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均呈增加的趋势,冷蒿增加的幅度大于差不嘎蒿,说明冷蒿的渗透调节能力在干旱过程中有较大提高.在长期极端干旱条件下,两种灌木的ψw,RWD,BWC和BWC/FWC的终极值相近;有机物、脯氨酸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大量累积;冷蒿的脯氨酸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幅度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的幅度远远超过差不嘎蒿;我们认为此时累积的物质主要作为营养物质,以供植物的旱后恢复,此时冷蒿的恢复能力超过差不嘎蒿,这是极端干旱条件下差不嘎蒿死亡而冷蒿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差不嘎蒿而言,冷蒿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更有利于其在固定沙地的生长,差不嘎蒿则由于对水资源微弱的竞争丧失了生存优势,是引起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冷蒿替代差不嘎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材料,研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结果】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下部叶叶裂程度较明显,叶片革质化;北苍术叶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异系数与可塑性指数均较大,围场县种源北苍术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较大;阿荣旗、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较多,喀喇沁旗种源上表皮气孔数量极少、气孔密度较小,喀喇沁旗种源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源地;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结论】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的北苍术对科尔沁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4.
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必要环境因子,揭示不同遮荫处理对云曼红豆杉苗木活性成分10-DAB、矿质营养累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云曼红豆杉林下综合利用和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以2年生云曼红豆杉实生苗为材料,设置5种光强条件,阐明云曼红豆杉对不同光照环境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遮荫对云曼红豆杉苗木各生长时期10-DAB累积具有显著影响(P < 0.05),10-DAB产量在4-10月呈上升趋势,10月达到最大值;随着遮荫的增强,各部位矿质元素的累积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其中,N和P在75%遮荫处理下最高,含量大小依次为叶>根>茎,K在50%遮荫处理下最高,含量大小依次为叶>茎>根;遮荫可以显著提高云曼红豆杉光合色素含量(P < 0.05),随遮荫的增强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75%遮荫下最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规律同光合色素相一致,胞间CO2浓度(Ci)则是先降低后增加,在95%遮荫下的各指标(...  相似文献   
65.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是一种重要的mRNA质量监测机制,可以识别和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s,PTCs)的异常转录本,但其详细的分子机制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纤毛虫是真核生物进化最早的一个分支,对其NMD途径的研究有助于阐明高等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进化与分子机制。该研究从纤毛虫八肋游仆虫(Euplotes octocarinatus)基因组中鉴定并克隆得到NMD因子EuUPF1、EuUPF2、EuY14a、EuY14b和EuMAGO的基因。酵母双杂交和体外pull-down实验分析证实了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EuUPF1的CH结构域与EuUPF2的C-端结构域相互作用;Y14的两个同源体(paralogs)EuY14a和EuY14b,作为mRNA结合蛋白,均与EuMAGO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真核生物mRNA外显子连接复合体(exon-exon junction complex,EJC)的核心。一方面,EuUPF1的CH结构域与EuY14a直接相互作用,结合到异常mRNA上;另一方面,EuUPF1可以通过EuUPF2与EuMAGO相互作用,后者再与EuY14a和EuY14b相互作用,把EuUPF1锚定到异常mRNA上。总之,EuUPF1通过两种方式结合在mRNA上,招募各种核酸酶,降解异常的mRNA。因为游仆虫基因组中内含子含量低于高等真核生物,而又远高于酵母真菌,因此研究者认为,依赖EJC和不依赖EJC的两种NMD途径可能共存于游仆虫细胞中,但这两种NMD途径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窄足真蚋Simulium(Eusimulium)angustipes属嗜血蚋种,并传播禽类疾病。本研究旨在通过RNA-seq技术获得窄足真蚋的转录组数据,进而开发其微卫星标记,为窄足真蚋的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以采自陕西宝鸡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窄足真蚋幼虫为材料,构建转录组数据库。使用软件MISA(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搜索窄足真蚋unigenes库中的所有SSR位点,并随机挑选SSR位点,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7设计微卫星引物。经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用Cervus 3.0.7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利用Blast X比对Nr和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对含多态性SSR位点的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共鉴定出29 471个SSRs。最丰富的重复基序是单核苷酸重复类型,占总SSR数的87.05%;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占7.95%。共发现34种碱基重复基序,主要是A/T基序重复,占86.93%。15对微卫星引物均成功扩增出特异性产物,含12对具多态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比对结果显示,7个SSR位点来自注释基因序列。【结论】基于RNA-seq二代测序技术可实现窄足真蚋SSR分子标记的高效率开发,对窄足真蚋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采用盆栽方法,设置5种氮素营养水平(N0、N1、N2、N3、N4,分别为0、2.5、5、10、15 mmol·L-1),以苗期菘蓝的生物量、光合参数、氮同化物含量、氮代谢酶活性、叶中靛蓝、靛玉红、总黄酮含量以及根中(R,S)-告依春含量等作为指标,研究氮营养对苗期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0—N3处理组菘蓝的株高、主根直径及单株干重显著降低,根冠比增加。随着氮素水平降低,菘蓝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升高趋势。低氮营养使菘蓝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抑制了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N0—N2处理组菘蓝叶片中的靛玉红及总黄酮含量较高,靛蓝含量在氮素水平为0~10 mmol·L-1范围内随着氮水平的降低而减小,(R,S)-告依春含量在N0处理时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综合分析认为,较低的供氮水平显著影响苗期菘蓝的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降低叶片中的靛蓝与根中的(R,S)-告依春含量,但促进叶中靛玉红及总黄酮的积累。综合考虑苗期菘蓝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将氮素水平控制在10~15 mmol·L-1范围内,可以获得产量稳定、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药材。  相似文献   
68.
以‘华秀’李(Prunus salicina‘Huaxiu’)果实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果肉着色期(黄色期、橙色期和红色期)的果实品质指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和固酸比(SS/TA)]、色素[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和花青苷(Ant)]含量、抗氧化指标(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清除力)和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肉着色进程,果实硬度及TA和Chl含量不断下降,SS/TA、DPPH·清除力及Car、Ant、类黄酮和IAA含量不断上升,但SS和Z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总酚、ABA和GA3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果实硬度和SS含量在果肉由黄色期向橙色期转变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Car及上述色素和内源激素含量在果肉由橙色期向红色期转变过程中变化显著,而TA、Chl和Ant含量及SS/TA在不同着色期差异显著。并且,随着果肉着色进程,Chl和Car含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Ant含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Chl和Ant含量所占比例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r含量与类黄酮、总酚和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nt含量与类黄酮和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DPPH·清除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力呈显著正相关,与IA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PPH·清除力与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T含量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果肉着色过程中,‘华秀’李果实硬度下降,酸味减少,甜味增加,色泽变艳,抗氧化能力增强;其果肉颜色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果肉颜色与其抗氧化能力关系密切,因此,可通过果肉颜色判断‘华秀’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9.
本文比较和研究了水霉(Saprolegnia ferax)生长菌丝顶端胞内Fluo-3游离Ca~(2 )和CTC膜结合Ca~(2 )的荧光分布影像。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可见:Fluo-3荧光有房室化现象,Fluo-3荧光反映的是细胞质游离Ca~(2 )与细胞器游离Ca~(2 )总的分布状况,Fluo-3游离Ca~(2 )的最大荧光强度出现在菌丝顶端2—10μm区域,10μm以后荧光强度逐渐下降,约40μm以后荧光降到很低,值得注意的是菌丝顶端2μm以前存在一个低荧光强度区。CTC膜结合Ca~(2 )的荧光影像显示:pH6.8或8.0的条件下菌丝最顶端2μm以前的区域都不能被染色,但pH8.0条件下的荧光较pH6.8弥散而强烈,代表线粒体的蠕虫状荧光斑点不再能够清晰辨认,说明其它细胞器也被染色,但菌丝顶端仍然不能被着色。结合菌丝顶端DIC和超微结构分析说明,菌丝顶端泡囊不是一个Ca~(2 )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是菌丝胞内重要的Ca~(2 )库。本文结果还澄清了有关菌丝内细胞质游离Ca~(2 )分布的矛盾报道。  相似文献   
70.
 从种—多度关系和物种多样性对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结构特性的分析表明,种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变化,种相对多度的分布模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并随放牧强度的变化显示出有规律的改变;同时,表示群落结构特性的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λ、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H′、McIntosh多样性指数Dmc、均匀性指数E和物种丰富度指数R)值在各放牧强度群落间却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在有些情况下单纯对物种多样性等指数值的比较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出群落结构上的变化,同时也证实了West关于多样性指数值保持不变或近似但群落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