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尿斑块土壤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草原1989年围封禁牧地,研究了天然羊尿尿斑土壤化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值于施尿后第2天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58天后pH值基本稳定在6.5左右且低于对照区水平,施尿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H值的变化基本一致,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施尿后土壤总可溶性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2天达到最大值(35.1mg·L^-1)。总可溶性磷各组分钼酸反应磷、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缩合磷百分比均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钼酸反应磷和可溶性有机磷与可溶性缩合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施尿区土壤NH4^+-N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NO3-N含量14天后开始显著增加,并于第21天达到最大值,其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并较NH4^+-N存在显著的时滞现象;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双峰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2.
以白Qian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整体染色封片和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白Qian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单个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胚性胚柄团、球形胚、心形胚及鱼雷形胚阶段,最后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通过PAS反应研究后发现,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胚性胚柄团时期开始积累,至心形胚时期达到积累高峰,且淀粉粒的分布  相似文献   
73.
以Nested-PCR方法从人肝cDNA基因文库中扩增出编码人血小板生成素(hTPO)前153个氨基酸的氨基端功能区cDNA;在扩增中,采用非连续多核甘酸定点突变的方法.将翻译起始的七个氨基酸的原核中不常用的密码子同又突变成使用频率较高的密码子,以便于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序列测定证实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程龙  黄翠芬  叶棋浓 《遗传》2010,32(3):191-197
雌激素受体α(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ERα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分子靶标。ERα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差异较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乳腺癌的不同阶段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都与ER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影响ERα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复杂,众多调节分子在染色质、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水平参与ERα表达水平的调节。在染色质和转录水平,许多分子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ERα启动子的相互作用改变ERα的转录;在转录后/翻译水平,一些microRNA通过诱导ERα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其翻译降低ERα的水平;在翻译后水平,许多分子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调节ERα蛋白水平。文章从不同水平,对这些调节分子的调节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调查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专科医师对带教师资综合职业能力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进一步了解不同医院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异同。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598名住院/专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受调查的598名住院/专科医师对带教师资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分在3.83~4.11之间﹝满分为5分﹞,而对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在2.91~3.75之间,且不同医院住院/专科医师的满意度有差异性﹝P﹤0.05﹞。结论 无论教学医院还是非教学医院,都应加强带教师资建设和培训管理,才能提高住院/专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以促进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6.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门诊的环节质量管理模式,健全环节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检查督导方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使就诊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均提高(P<0.01),不断规范环节管理模式,持续性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方便、快捷和流畅的就诊流程。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公立医院监管乏力、趋利行为失控、医疗服务失范等现象产生原因分析,提出应着力建立有效的公立医院监控体系框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和行业监管职能,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保证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8.
Pescadillo抗体的制备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Pescadillo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将该分子与GST融合表达, 融合蛋白经纯化、洗脱、免疫小鼠后获得其多克隆抗体, 运用抗体检测了Pescadillo分子的表达, 发现该分子的表达受雌激素的诱导; 该分子主要分布于乳腺、卵巢、小肠等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 此外, 在人肾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癌以及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均发现Pescadillo的表达; 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escadillo的表达水平发现, 它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以上结果表明, Pescadillo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79.
大鳄龟感染蛙病毒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3月成都市某海洋馆送检2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明确患病大鳄龟的病因,进行了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和PCR检查。细菌学检查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鳄龟多组织、器官均发生严重病变,尤其是肾、肝、肺和心的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在一些病变组织细胞浆内见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针对蛙病毒(Ranavirus)病毒的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500 bp目的片段,测序后的DNA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核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其与Gen Bank中的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5%~99%。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及PCR检测结果推测大鳄龟的死亡是感染蛙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80.
高、低氮浓度对2株真眼点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浓度对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的2株高产油微藻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EM)和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EP)的细胞形态、生长、总脂含量、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高氮(18.0 mmol/L NO3?-N)和低氮(3.6 mmol/L NO3?-N)浓度培养微藻。【结果】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大真眼点藻(E. magnus)和波氏真眼点藻(E. polyphem)营养细胞具有1个周生的裂叶状叶绿体,细胞质中有液泡,内含能够振动的颗粒物,以及一个较为明显的红色色素体;生殖方式通过形成2个D形或4个四角形的似亲孢子;随着培养周期的延伸和营养盐的消耗,细胞中油体逐步形成,其数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氮浓度对2种微藻的总脂积累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生物质浓度分别为9.0 g/L和8.5 g/L,均低于高氮浓度下的生物质浓度。而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总脂、中性脂与总脂肪酸的单位体积产率均明显高于高氮浓度组,其最高值分别为:59.10%、51.90%、46.95%和0.28、0.24、0.22 g/(L·d) (EM);64.20%、56.80%、50.01%和0.32、0.28、0.25 g/(L·d) (EP)。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微藻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四者的总含量(占总脂肪酸)分别达到85.83%和85.48%,其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氮浓度胁迫有利于大真眼点藻和波氏真眼点藻细胞内油脂的积累,两种微藻均为适合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脂生产藻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