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湖南新田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来自湖南新田的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分析的材料中73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97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范围为2~10个,平均为5.4个;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从0.16~0.82,平均为0.64.(2)分子方差分析发现,居群间存在着严重的遗传分化,群体69%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3)新田的8个居群中桑梓路边(SZLB)和桑梓(SZ)两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其他群体的高,而新田1 km处(XT1)、新田2 km处(XT2)和新田6 km处(XT6)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4)根据遗传距离可将8居群分为3类:新田1 km处和新田2 km处为一类;新田6 km处单独为一类;大冠岭上龙秀、龙秀后山、桑梓、桑梓路边和青龙等处为一类.(5)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P<0.01);海拔与期望杂合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P=0.001).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新田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大;位于该县高海拔山区大冠岭一带的野生大豆居群是湖南新田地区的一个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42.
花鳗鲡脑cDNA文库的构建及GnRH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鳗鲡脑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应用CloneminerTM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cDNA文库。经检测,文库的滴度为4.3×106 cfu/mL,总容量为5.16×107 cfu/mL,阳性克隆率为99.6%,插入片段0.43-3.2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532bp。以文库为模板,克隆获得花鳗鲡两种类型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GnRH和cGnRH-II)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花鳗鲡mGnRH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276个碱基,编码91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1-22位氨基酸)、mGnRH十肽(23-32位氨基酸)、一个三肽裂解位点(33-35位氨基酸)和56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36-91位氨基酸);花鳗鲡cGnRH-II cDNA开放阅读框包含264个碱基,编码8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1-24位氨基酸)、cGnRH-II十肽(25-34位氨基酸)、一个三肽裂解位点(34-36位氨基酸)和50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37-87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花鳗鲡mGnRH、cGnRH-II cDNA与日本鳗鲡之间的相似性率高达98%;与鲑形目、鲈形目、鲽形目鱼类的相似率为73%-78%;而与鲤形目鱼类的相似性相对较低(63%-67%)。采用RT-PCR 方法分析了两种GnRH基因在花鳗鲡雌雄个体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两基因在雌雄个体的组织表达模式无明显差异;但mGnRH基因在雌雄个体内表达部位多于cGnRH-II的。  相似文献   
143.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P)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主要途径,而蛋白酶体是UPP中蛋白质降解的场所。本文应用细胞学、统计学方法以及FTIR技术研究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青扦(Pecea wilsonii)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G132显著抑制青扦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并导致花粉管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花粉管亚顶端出现液泡化,并且液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到整个花粉管,花粉管濒临死亡;而DMSO以及非蛋白酶体抑制剂E-64不产生类似结果;半薄切片结果表明,MG132处理后不仅花粉管细胞质发生液泡化,生殖细胞也发生液泡化;FTIR分析进一步表明,MG132处理后,花粉管顶端的细胞壁蛋白和果胶质含量大幅度下降。上述结果表明:MG132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显著影响青扦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UPP在青扦花粉萌发、花粉管极性生长模式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将导致青扦花粉管的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44.
睾丸间质干细胞(stem Leydig cells,SLCs)是哺乳动物睾丸间质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成熟的睾丸间质细胞,参与精子发生。目前,仅在人、大鼠和小鼠中成功分离出SLCs,并证实其具有分化成为睾酮分泌细胞的潜能。最新研究发现:PDGFRα、Nestin、Thy-1、CD51和COUPTFII等可作为SLCs的分子标记,但并不具有特异性。迄今,只在大鼠中建立了SLCs的基本分离培养体系。因此,本文拟从大鼠等SLCs的分子标记、分离培养条件、增殖分化调控以及哺乳动物LCs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SLCs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5.
通过计算机分析SARS病毒N蛋白和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初步确定含强抗原表位的N蛋白片段和S蛋白片段 ,共 5 6 0个氨基酸。选择真核和原核生物均偏爱的密码子 ,化学合成全新的SARS病毒N蛋白片段和S蛋白片段的基因序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两个基因片段串联 ,克隆至质粒Pet2 8a(+)内的NcoⅠ/EcoRⅠ位点 ,表达S蛋白片段和N蛋白片段的融合蛋白。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筛选获得了高效表达SARS病毒S蛋白片段和N蛋白片段融合蛋白的工程菌 ,表达的SARS病毒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30 %左右 ,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离子交换柱和反相高压液相纯化获得了表达的融合蛋白 ,经初步鉴定 ,显示该融合蛋白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6.
代谢途径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通过一系列的代谢途径来实现的.这些调节精妙、相瓦协作的代谢途径是如何进化形成的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重要问题.自1945年有关该问题的第一个假说--"逆向进化假说"提出以来,迄今已发展出七种假说,包括"逆向进化假说"、"半酶理论"、"向前发展模型"、"酶的招募假说"、"多功能酶特化假说"、"整个代谢途径的复制假说"和"从头创造假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逆向进化假说"和"酶的招募假说",而最近提出的"多功能酶特化假说"由于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支持,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这些假说逐一作了概述,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7.
氮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在遮雨网室盆栽和不同施氮处理对110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长时期的苗高、分蘖数和干物重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期相对干物重与不同时期相对苗高和相对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相对苗高与相对分蘖数之间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对分蘖数、相对苗高和相对干物重在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变异,分蘖数可作为氮高效资源筛选的形态指标.通过比较5个时期苗高和分蘖数的相对生长量及最高分蘖期干物重的相对含量共11个指标,初步筛选出14份氮高效资源.  相似文献   
148.
氮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在遮雨网室盆栽和不同施氮处理对110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长时期的苗高、分蘖数和干物重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期相对干物重与不同时期相对苗高和相对分蘖数呈极显正相关。不同时期相对苗高与相对分蘖数之间亦呈显或极显正相关。相对分蘖数、相对苗高和相对干物重在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变异,分蘖数可作为氮高效资源筛选的形态指标。通过比较5个时期苗高和分蘖数的相对生长量及最高分蘖期干物重的相对含量共11个指标,初步筛选出14份氮高效资源。  相似文献   
149.
150.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鞘脂类代谢物,其介导的细胞传导途径(SphK-S1P-S1PRs信号通路)参与各种生理病理过程,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现发现5种S1P受体(S1PR1-S1PR5)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其形成的交联信号通路影响着细胞的迁移、粘附、存活和增殖,并干预着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而S1PRs的研究对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将其应用于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