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Mang果成熟果实呈黄色长卵形是黄型的核果。其外果皮呈革质,中果皮呈肉质,内果皮呈骨质表面有纤维。内果皮包被着种子形成一个大而扁的核,种子扁形,种皮很薄,子叶呈多胚或单胚。通过对Mang果果实结构各个层次的扫描电镜观察,为其贮藏保鲜及繁育栽培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张飞萍  张思禄  尤民生 《生态学报》2007,27(3):1026-1034
对林丹烟剂干扰下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系统定位观察与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林丹烟剂明显增加了群落主要物种(Pi≥0.05)的植食性种类及其优势度,显著降低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或捕食性、寄生性和中性功能集团的物种数,削弱林冠层寄生性和捕食性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对植食性物种的制约潜能,引起叶部植食性害虫的暴发。因此,在毛竹害虫控制中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林丹烟剂。  相似文献   
74.
中国羽蛛属1新纪录种:蜘蛛目:蟹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林场采到蟹蛛科Thomisidae羽蛛属Ozyptila 1雄蛛:巴尔卡羽蛛Ozyp-tila balkarica Ovtsharenko,1979,系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75.
核糖核酸(RNA)是生命科学“中心法则”的三大核心分子之一, RNA调控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机制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领域之一,是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加强RNA领域原创理论、原创技术和转化应用的突破,促进学科交叉,符合当前生物医学与农业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确保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该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37期双清论坛“RNA研究的前沿与挑战”研讨,结合RNA研究领域的历史、RNA研究在生物技术革命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RNA研究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中国RNA研究的主要进展和重要成果,提出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未来5~10年在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部署的研究方向,并对促进RNA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变革性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杨祯禄  谭仕贤 《植物研究》1987,7(2):129-132
本文发表了马兜铃属一新种,即Aristolochia jinsh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77.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egt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苜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egt基因作探针,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镇江株(BmNPV ZJ-8)基因组中克隆了egt基因及其旁侧序列,作了该片段的酶切图谱;测定了BmNPV ZJ-8egt基因序列。与AcMNPV的egt基因相比同源性为95%;基因大小都为1518bp。利用egt基因旁侧序列构建了转移载体pUDegt,以绿色荧色光蛋白基因(EGFP)作报告基因取代egt基因,构建  相似文献   
78.
79.
对瓦屋山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自然恢复的次生群落及其与原生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砍伐破坏后在封山条件下经过42年的自然恢复形成的植被,已经形成常绿阔叶外貌,其物种多样性丰富,区系组成已经与破坏前相似;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珍稀濒危和樗种已经随森林环境的恢复而迅速回归或就地保存;虽然自然恢复产次生林乔木层尚存在较多落叶伴生种,但优势种已与破坏前相似。有力地说明了中山湿性常绿阔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