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进才 《昆虫知识》2011,48(4):799-803
害虫再猖獗是农林害虫防治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包括生态再猖獗和生理再猖獗.前者的机制主要是药剂削弱了自然控制作用,后者主要是药剂引起害虫的毒物兴奋效应及补偿作用(刺激产卵).作者团队最新研究证明,药剂刺激产卵是由于药剂激活了脂肪体RNA转录水平,使卵黄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两性交配昆虫药剂同样刺激雄性生殖并能通过交配传导...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了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复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相关因子和相关酶类的影响。【方法】本文设定两种害虫的先后危害顺序,并通过调整两者开始危害的时间,研究了受害后水稻在灌浆期根、茎和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的变化以及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接虫量的增加,水稻不同组织内各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随着间隔天数的增加,先接白背飞虱为害要重于先接稻纵卷叶螟。比如叶片中蔗糖含量在先接稻纵卷叶螟的处理中随着间隔天数的增加显著增加,相应的SPS活性显著增加,间隔24 d的处理显著高于间隔6 d和12 d;而先接白背飞虱的处理中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均显著降低,间隔24 d的处理显著低于间隔6 d和12 d的处理。茎部淀粉含量在先接稻纵卷叶螟的处理中随着间隔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加,SS活性显著增加,而先接白背飞虱的处理中淀粉含量和SS活性均显著降低;叶片中淀粉含量均随着间隔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而相应的SS活性在先接稻纵卷叶螟的处理中显著增加,在先接白背飞虱的处理中相反。另外,接虫量和间隔天数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对指导水稻生产中的"两迁害虫"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终末,检测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以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并进一步分析脑组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再灌注24 h后,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丹酚酸A组SOD,GSH-PX及CAT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A对大鼠C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CI/R损伤时的脑组织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64.
广东中山市芳香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市共有芳香植物39科64属9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6种,双子叶植物31科52属74种,单子叶植物5科7属10种。主要集中于木兰科、樟科、桃金娘科、芸香科、菊科、马鞭草科和姜科等,本文详细介绍了樟树、山苍子、黄栀子、山姜和鱼腥草等重要的芳香植物,并结合其特点及加工方法就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除藻方法一般分为工程物理方法、化学药剂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作为庞大的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控制技术,利用工程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控藻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富营养化湖泊水华的控藻技术的研究热点转向生物控藻技术。在利用生物控藻上,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及藻类; 三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这些杀藻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溶藻细菌)、病毒 (噬藻体)、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等五类。国内外对杀藻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有一些报道,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 本文以本实验室的工作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前三类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6.
食藻原生动物及其在治理蓝藻水华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污水直接排入湖泊和江河,使得水体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进而促使蓝藻等低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相似文献   
67.
两种杀虫剂对稻田捕食性天敌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将稻田各类捕食性天敌作为一集团,运用功能法评价了甲胺磷和杀虫双对该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由于各类捕食性天敌对杀虫剂敏感性的不同,甲胺磷和杀虫双造成的各类天敌的死亡率和残存天敌个体的捕食功能减退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隐翅虫类和狼蛛类对甲胺磷较为敏感,而对杀虫双,肖蛸类最为敏感。杀虫双对隐翅虫类的致死作用及捕食功能影响较小。就集团的捕食功能而言,甲胺磷影响明显大于杀虫双,但在总的功能减退率组分中,甲胺磷致  相似文献   
68.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内蒙分离物(BNYVV NM)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分别获得RNA2、RNA3和RNA4自然缺失突变体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在75kD通读蛋白编码区C端缺失348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1488 ̄nt1835)。RNA3在其25kD蛋白编码区内缺失360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729 ̄nt1088)。RNA4的自然缺失区域位于31kD蛋白  相似文献   
69.
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96h的毒性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对3种不同作用机制农田常用除草剂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嗪草酮、甲草胺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随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并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高抑制生长浓度(嗪草酮0.24mg·L^-1,甲草胺12.8mg·L^-1)处理组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38%和31.58%;骠马低浓度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并呈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0.08mg·L^-1浓度组普通小球藻最大比增长率为对照组的111.44%,而高浓度则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减弱.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96hEC50分别为0.021、0.937和5.54mg·L^-1.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最敏感。其次为骠马和甲草胺.3种除草剂在实验条件下对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和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相似。表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0.
除了心中对山神的敬畏,人们还有了各种各样的祭拜山神的方式,那一片片经幡,一张张风马,都是天界的路标,为人和自然界指明了香巴拉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