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目的 对吉林省扶余县35例儿童孢子丝菌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基因测定,了解该地区孢子丝菌病的致病菌菌株基因是否发生变异而致致病力增强及发病率增高.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4月30日来自扶余县就诊于我科并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的患儿35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选取8株菌,对其核糖体保守区及内转录间隔区(ITS)、非转录间隔区(NTS)区进行基因测定,了解基因水平上的异同.结果 8株孢子丝菌菌株中5株NTS区可见较大范围的碱基缺失.结论 吉林省扶余县孢子丝菌菌株可能由于NTS区碱基较大范围缺失而致致病力增强,导致该地区短时间内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治过程,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MM患者1,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个月发生腹泻伴腹部隐痛,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 host disease,GVHD)治疗无效,经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予卡泊芬净治愈出院.MM患者2,男性,化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并出现腹胀、腹痛,对症处理改善,再次化疗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发肺部念珠菌病,发生急性心、肾功能不全,经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予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治疗,最终因肺部真菌感染加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首选电子胃镜明确诊断、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的表达与组织平均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16例甲状腺癌、56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及D2-40的表达;以D2-40阳性结果计算组织平均淋巴管密度(LVD).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LVD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P<0.05),ERβ的高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P<0.05);两者表达呈轻度负相关(r=-0.312,P<0.01);甲状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用D2-40标记的LVD值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1).VEGF-C表达与D2-40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ERβ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促进VEGF-C的表达,进而影响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944.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的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该害虫在阿勒泰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杨树、柳树等树干和枝条表皮内越冬。成虫5月上旬羽化后一直到9月下旬在林间草地为害,8月下旬或9月上旬雌成虫在产卵过程严重危害树皮,尤其对人工幼林、新造林和苗圃危害非常严重。目前大青叶蝉在当地每年发生面积达1万hm2。为尽快控制其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45.
汤方  朱涛  高希武  严敖金 《昆虫学报》2007,50(12):1225-1231
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方法,确定了白蚁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最适反应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7种抑制剂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 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白蚁GSTs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6.5,温度25℃,最适反应时间2 min。黑翅土白蚁GSTs的米氏常数(KmCDNB和KmGSH)分别为0.11±0.02 mmol/L和0.81±0.1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CDNB和VmaxGSH)分别为425.92±19.67 nmol/(min·mg)和534.86±39.05 nmol/(min·mg)。黑胸散白蚁GSTs的米氏常数(KmCDNB和KmGSH)分别为0.12±0.03 mmol/L和1.03±0.3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CDNB和VmaxGSH)分别为544.39±37.19 nmol/(min·mg)和715.45±83.68 nmol/(min·mg)。浓度为2×10-5 mol/L时,槲皮素和辛硫磷对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黑翅土白蚁,对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2.28%和44.89%,对黑翅土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54.96%和28.36%。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啶虫脒和单宁酸对黑翅土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黑胸散白蚁,对黑翅土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39.43%,72.07%,52.24%和82.19%;对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14.96%,40.23%,39.96%和57.80%。阿维菌素对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对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6.21%和76.88%。这表明两种白蚁对药剂的敏感性完全不同。实验结果还表明,在3.2×10-8~2×10-5 mol/L内,上述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两种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46.
宫兆宁  陆丽  金点点  邱华昌  张强  关晖 《生态学报》2021,41(9):3572-3587
地表蒸散发量是影响湿地水热平衡的主要因素,也是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对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确定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利用2002、2010、2016年34景Landsat影像,基于时序NDVI数据对湿地下垫面物候特征的定量表征,准确获取了扎龙湿地保护区3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信息。选用物理基础较好且应用广泛的SEBAL模型,估算了湿地的瞬时蒸散发量,并结合站点气象数据,实现了湿地蒸散发量在时间尺度上的扩展,分别得到日、月、年尺度的湿地蒸散发量,深入探究了扎龙湿地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从湿地湖泡需水量、植物需水量及生物栖息地需水量3个方面,定量估算出扎龙湿地3个时期的现状生态需水量。研究发现:扎龙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芦苇沼泽、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芦苇沼泽分布占绝对优势,且2002-2016年持续增加了205.82 km2;草地、耕地呈持续减少态势,分别减少了119.35 km2和95.96km2,表明2002-2016年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呈恢复态势;湿地保护区蒸散发量年内均大致呈单峰型分布,符合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的规律,在年际上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年蒸散发量由2002年的518.87mm增加到2016年的625.98mm,增加了20.64%。为满足湿地内的生态消耗,总体上2002-2016年湿地的生态需水量也相应的增加,保护区适宜生态需水量的变动范围为5.40亿-7.08亿m3,可以维持湿地湖泊、植被、动植物栖息地的健康态势。维持核心区健康状态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变化范围为2.71亿-3.32亿m3。随着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基于蒸散发量反演的湿地生态需水量估算将更加实用和准确,为湿地保护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补水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7.
科尔沁沙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珍  于德永  郝蕊芳  黄婷 《生态学报》2021,41(18):7249-7259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评估了2000-201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和风力侵蚀负服务的时空变化,基于分位数分割法提取生态系统服务对之间相互关系的约束线,分析景观水平和类水平上生态系统服务对之间的约束关系,并用约束关系的阈值、约束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和常数项来表征约束线的关键特征值。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科尔沁沙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风力侵蚀量的多年均值分别为256.5 gC/m2,211.9 mm,26.3 t/km2和3.8 t/m2;整体上,这四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有所改善。在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善的区域主要位于东南部和中部地区;产水量在中部偏南的区域增加;土壤保持量主要在西北部和西南边缘有显著增加;中部和北部地区的风力侵蚀量有所减少,南部的翁牛特旗、奈曼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等旗县作为风蚀重度区,风力侵蚀仍在加剧,应当重点治理。(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产水量、土壤保持量、风力侵蚀量的约束线,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风力侵蚀量的约束线均呈抛物线型;而土壤保持量与风力侵蚀量的约束关系呈线性类型。这些约束线的类型在2000-2018年间几乎保持不变。(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对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起到放大器的作用。它微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态系统服务较大幅度的变化,是塑造约束关系强度的关键性服务。约束线阈值范围能够为合理利用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提供初步依据,可以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其他服务的负面约束作用最小化。(4)林地和草地提供土壤保持服务的能力较耕地水平高。在景观管理实践中,应重点发展草地、林地生态系统;在耕作条件适宜的地区选择需水量较少、耐旱的农作物并实施节水灌溉,以提高科尔沁沙地景观总体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对的约束关系及识别其关键特征可以为土地利用优化,调整管理措施及实现区域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对乙烯利诱导黄瓜茎尖SSH文库的筛选,采用RT-PCR和电子克隆技术,从黄瓜中克隆到一个EIN3-Binding F box protein 1基因,命名为CSEBF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366911)。结果表明:CSEBF1基因的cDNA全长1 964bp,编码640个氨基酸,含有F-box蛋白保守区域和蛋白质泛素化作用底物识别必需结构—LRRs(leucine-rich repeats),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60.47%。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析了CSEBF1基因在乙烯利诱导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表明该基因在叶片和根部处理8 h达到最高值,而在茎部16 h达到最高值。同时通过RTPCR方法检测茎、叶部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CSEIN3基因于处理4 h在茎、叶诱导表达;CSCTR1基因在处理后8 h的茎和16 h的叶片有表达量;CSACS2基因在处理后2 h的叶片被诱导表达,并且表达量随后增加。CSACS1G基因(即F基因)于处理后4 h的叶片增强表达,随后持续较微弱的水平。  相似文献   
949.
我国小鹅瘟研究进展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导致雏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为了科学认识和积极防控小鹅瘟,我国同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全世界率先发现并鉴定了小鹅瘟病毒,并对其变异特点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基本调研清楚了小鹅瘟在我国的发生区域和流行规律。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检测新方法;研制成功高免血清、种鹅用弱毒疫苗、雏鹅用弱毒疫苗和细胞适应弱毒株培育的新型疫苗,使我国小鹅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些成果和进展为我国小鹅瘟的研究与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0.
为了探索POLG1外显子1、3、4、7突变与弱精子症的相关性及对mtDNA序列突变和4977bp缺失的影响,按WHO标准收集了120例弱精子症和101例精子活力正常的精液标本,经PCR测序分析POLG1外显子1、3、4、7突变,继而测序检测9例外显子4c.948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9例无C.948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和9例正常对照标本的mtDNA全序列,利用巢式PCR技术分析94Pie.948G〉A突变标本、9例无C.948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和9例对照标本的4977bp缺失。结果显示:在120例弱精子症中发现P说G,外显子4c.948G〉A突变9例(7.5%),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5)。c.948G〉A突变组mtDNA全序中突变率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俨〉0.05)。作者关注的两组中,突变数有差异的位点累积突变频次突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俨〈0.05),但与无C.948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的累积突变频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突变组mtDNA4977bp缺失率(7/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2/9,22.2%,P〈0.05)和无c.948G〉A突变的弱精子症组(2/9,22.2%,P〈0.05)。以上结果提示,弱精子症的发生可能与POLG,c.948G〉A突变有相关性,弱精子症线粒体DNA某些位点的累积突变率增高,但可能不是POLGlc.948G〉A突变引起;c.948G〉A突变可能会增加mtDNA4977bp缺失,从而影响精子线粒体功能,导致精子活动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