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记述了中国产方头甲属4种,其中两种是新种:内凹方头甲Cybocephalus concavus sp. nov. 和庞氏方头甲C. pangi sp. nov. 。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PF 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期间收治的ⅡB~Ⅲ期宫颈癌患者,共152 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 和毒性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对ⅡB 和 Ⅲ期患者进行分析,Ⅲ期患者同步放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治疗 后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肤反应的发生情况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治疗,可有效提高近期总有效 率,毒性反应虽较单纯放疗组有所增加,但经临床支持治疗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6.
螺旋粉虱入侵我国海南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作者于2006年4月,在我国海南陵水首次发现,分析可能是从台湾引入。文章记述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发现过程、该种的野外识别及室内鉴别特征,列出海南发现的27种重要寄主植物(这些植物涉及果树、园林和农作物)和几种捕食性天敌,并附有特征图和彩色照片。最后分析其在海南发展趋势及向大陆扩展的可能性,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应密切关注该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三种棕榈植物的热值及灰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厦门的三种棕榈植物布迪椰子、油棕和沼地棕的不同组分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结果表明,布迪椰子各组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成熟叶>细根>幼叶>粗根>根茎>叶柄;油棕的为成熟叶>粗根>细根>幼叶>叶柄>根茎;沼地棕的为成熟叶>粗根>细根>幼叶>叶柄。布迪椰子的灰分含量高低顺序为细根>粗根>根茎>幼叶>叶柄>成熟叶,油棕的为成熟叶>幼叶>细根>粗根>叶柄>根茎;沼地棕的为幼叶>成熟叶>细根>粗根>叶柄。布迪椰子和沼地棕成熟叶的热值显著高于油棕,并且布迪椰子的成熟叶热值略低于沼地棕,但布迪椰子幼叶的热值显著高于沼地棕和油棕,布迪椰子的叶柄的热值显著低于沼地棕和油棕,说明耐寒性强的布迪椰子热值和灰分比耐寒性弱的油棕的分配策略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其对低温的适应性,对植物引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湿地松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1 引  言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土壤养分含量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 .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6] ,而土壤酶参与土壤的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18] ,二者一起推动着土壤的代谢过程 ,影响着林木生长 .长期以来 ,有关森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4 ,6~ 2 0 ] .黎蒴栲 (Cas tanopsisfissa)、红荷 (Schimawallichii)和湿地松 (Pinusel liotti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 ,但是关于黎蒴栲×湿地松及红荷×湿地松混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份辽宁省居民饮奶率、饮奶量及奶类所提供钙的变化。结果:辽宁省居民饮奶率为22.5%,城市是农村的7倍(35.8 % VS 5.1%),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和收入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为34.10±81.4g/d,城市是农村9.6倍(55.8±99.1g/d VS 5.8±32.0g/d),高收入组是低收入组的2倍(53.4±85.7g/d VS 26.2±70.8g/d);饮奶者饮奶量平均为151.9±107.8g/d,其中农村饮奶者奶类摄入量最低,为114.6±89.2g/d;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60.9±116.1g/d。同2002年相比,居民饮奶率增长了21.6%(18.5% VS 22.5%)。其中农村和低收入组增长幅度较大,饮奶率分别增加了1.7倍(1.9% VS 5.1%)和1.1倍(8.7% VS 18.0%);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基本持平,农村奶类摄入量虽然增加了近1倍(5.8±32.0g/d VS 2.9 ±23.9g/d),但仍处于最低水平。居民膳食钙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7.3±207.6mg/d,饮奶者钙的摄入量为非饮奶者1.6倍(506.8±224.1mg/d VS 313.9±180.8mg/d),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收入水平中饮奶者钙的摄入量是非饮奶者1.5~2.0倍。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小于EAR人群,比例分别为89.2%和96.3%,非饮奶者钙摄入不足的风险是饮奶者的1.1倍。同时,居民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仅为2.2%,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分别为4.4%和1.6%,饮奶者是非饮奶者的2.8倍。结论:10年间辽宁省居民饮奶率虽然上升,但饮奶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影响了居民膳食钙的供给,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饮奶状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0.
滇蔗茅杂交F_1双抗SCSMV和SrMV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2次对由热带种路打士与滇蔗茅云滇95-19杂交获得的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中,对SCS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3份,占53.4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20份,占46.51%;对Sr 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31份,占72.0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12份,占27.91%。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0份滇蔗茅杂交F_1对SCSMV和Sr MV均表现1~2级抗病,占23.26%,其中云09-604、云09-607、云09-619、云09-633、云09-656、云滇95-19等6份滇蔗茅杂交F_1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1级高抗,占13.95%。研究结果明确了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10份双抗SCSMV和Sr MV的滇蔗茅杂交F_1,为深入开展抗甘蔗花叶病育种提供了优良抗源种质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