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6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大脑皮层的发育是脑结构形成与功能建立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及胼胝体区的轴突投射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受基因转录的调控,但相关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转录因子BMAL1 (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1)是体内重要的生物钟节律因子之一,最新研究发现其还参与调节海马神经祖细胞增殖,提示其与神经发育存在潜在的相关性。为明确Bmal1基因在大脑皮层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RT-PCR和Real-timePCR检测Bmal1基因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al1基因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并且在发育期的大脑内呈现特定的表达规律:在胚胎后期和出生后早期脑内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以出生后第3 d为高峰。进一步通过联合使用小鼠子宫内胚胎电转和RNAi干扰方法敲减脑内神经元中Bmal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胚胎期皮层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发生了延迟,延迟程度与RNAi的敲减效率呈正相关,存在一定的基因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胚胎期脑内神经元中降低Bmal1表达水平以后,胼胝体轴突向对侧大脑半球的投射也出现了明显的缺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BMAL1是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以及轴突投射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调控分子,为从转录因子角度深入理解大脑皮层发育的分子调节机制和寻找调控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32.
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均随着灌浆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花后25d;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灌浆前期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而在花后20d之后影响较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4种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但氮肥过量时酶活性下降,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特殊课程。为杜绝生物安全隐患,避免实验结果不稳定及生化反应现象不典型的问题,将医学微生物实验中示教的典型细菌培养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结果制成仿真塑胶教具,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实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塑胶教具仿真度较高,示教观察点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对仿真教具的接受度高,试点班应用后学生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细菌培养物仿真塑胶教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4.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刚度特性与乳腺组织的生理及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刚度可调的丝素蛋白-胶原复合水凝胶培养基质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生长与表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H2O2酶促交联反应制备刚度可调的丝素蛋白-胶原复合水凝胶,用旋转流变仪检测其弹性模量。接种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细胞)至不同刚度(19.10~4 932.36 Pa)复合水凝胶并维持三维(three dimensional, 3D)培养,用CCK-8试剂盒检测MCF-10A细胞增殖能力,并利用whole-mount洋红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结果显示,随着基质刚度增加,MAC-10A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并且其形成的腺泡样上皮结构逐渐减少、分支样结构增多。同时,基质刚度的增加显著阻遏MCF-10A细胞生理极性的建立。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伴随培养基质刚度的增加,ECM重塑相关基因mmp-2、mmp-3、mmp-9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  相似文献   
935.
从茶树基因组鉴定得到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sGGDPS7,以铁观音茶树为材料克隆获得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MH891780)。CsGGDPS7序列全长1 185bp,包含1 098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65个氨基酸。预测结果显示在N端包含叶绿体转运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类异戊二烯合成酶家族的5个保守域和2个特征功能域(DDXXXXD和DDXXD)。进化树结果表明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OeGGDPS7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检测显示,CsGGDPS7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但花发育阶段CsGGDPS7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在乌龙茶做青过程中,CsGGDPS7在晒青阶段就快速上调表达并在三摇达到峰值。CsGGDPS1和CsGGDPS2表达也受做青调控,但CsGGDPS4不受做青调控。研究推测,CsGGDPS7可能与乌龙茶萜类香气物质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6.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叶片、枯落物和土壤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 研究区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N、P含量分别为0.17~49.02和0.11~3.01 g·kg-1,N/P为0.51~19.74,均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且N含量和N/P在3个组分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枯落物和土壤.不同地区或林龄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组分N、P含量及N/P有一定的影响,但地区和林龄的交互作用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组分N/P无显著影响.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各组分N、P含量也增加,在成熟林达到最大值,而N/P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P含量及N/P在3个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叶片N/P在14.53~15.57,说明这两个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可能受N、P的共同限制;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叶片N/P在18.56~19.71,说明该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可能受P限制,且林龄对沙地樟子松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添加N肥或P肥,以提高沙地樟子松林的生产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P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与制约规律,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7.
基于多酚类物质的红茶滋味特征分类与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以多酚类为指标对茶叶滋味类型进行鉴别的可靠性,以中国13种红茶为材料,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感官审评结果为:13种红茶在滋味上可分为甜醇温润、清甜鲜爽、甜醇浓烈和小种4个类型。化学分析结果为:以茶多酚、茶三素和7种儿茶素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茶叶感官审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相似度77%;以感官审评分类结果为依据进行判别,判别准确率达92.3%。因此,根据多酚类含量可区分和判别红茶的滋味类型。本试验可为茶叶滋味分类和鉴别提供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38.
本试验旨在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建立起一种快速测定分析以金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中挥发物的方法。本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L9(34)正交试验,以出峰个数和总峰面积为考察指标,确定了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茶/Na Cl以及加样量4种因素的最佳萃取条件,并以此方法对金观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衡温度对出峰个数和总峰面积的影响最大,而平衡时间的影响最小。试验得出的顶空进样的最优条件为: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60 min,茶/Na Cl为1∶2,加样量为0. 5 g。在此萃取条件下能够得到104种物质,这些物质能更真实地反映金观音香气成分的化学构成,为以金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939.
华北地区落叶松林的分布、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 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 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 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 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 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 对这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 落叶松林的天然分布减少而人工种植的分布增加。3种森林中落叶松的林分径级及树高均为右偏分布, 说明3种落叶松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3种落叶松林均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且差异显著, 其中太白红杉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39.3 ± 17.9), 而华北落叶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人工林27.2 ± 17.7, 天然林27.5 ± 13.8)。除最大树高与经度的关系不显著以外, 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及物种丰富度均随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 年平均气温对落叶松林的总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 但是对其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 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显著降低而最大树高却显著增加。落叶松天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与落叶松林总体的基本一致, 但群落结构的格局不尽相同: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树高增加而天然林的最大树高减小; 落叶松天然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而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40.
高温高浓发酵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啤酒生产技术,它为啤酒生产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发酵结束后酵母絮凝性下降、高级醇生成量过高等系列问题。为提高高温高浓发酵条件下酿酒酵母的絮凝性同时降低高级醇的合成能力,首先构建了以酿酒酵母BAT2基因为整合位点过表达FLO5基因的菌株,重组菌株S6-BF的絮凝性达到67.67%,比出发菌株S6提高了29%,而高级醇生成量仅降低5.9%;进一步构建以BAT2基因为整合位点再次过表达FLO5基因的菌株,与出发菌株S6相比,重组菌株S6-BF2的絮凝性提高了63%,达到85.44%,高级醇生成量下降至159.58 mg/L,降低了9.0%;通过弱化线粒体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AT1)的表达,高级醇的生成量得到进一步的降低,达到142.13 mg/L,比原始菌株S6降低了18.4%,同时重组菌株S6-BF2B1的絮凝性没有受到影响;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啤酒中醇酯比例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对工业啤酒酵母发酵后的沉降分离和提高啤酒风味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