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孕酮(P4)对昆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小鼠经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48 h,摘取卵巢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分别在单独含不同浓度的E2或P4的成熟液中,或在同时含有不同浓度E2和P4的成熟液中,进行体外成熟,并对经过E2和P4处理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结果经15-16 h的成熟培养,各E2处理组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虽然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48 h后,1000 ng/mL E2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但各组的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各P4处理组的极体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各处理组的囊胚率均极显著低于与对照组;两种激素协同处理组中[1000 ng/mL E2+1000 ng/mL P4]组的极体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而与对照组的极体率差异不显著。结论P4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后期发育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E2却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其发育潜力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2.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苦苣菜水提液对亚硝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影响清除亚硝基的因素。结果表明:浸提液对NO2-和由Fenton反应产生的·O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一定条件下,提取液对亚硝基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可达75.68%和100%。  相似文献   
63.
利用电离辐照创造小麦-冰草异源多粒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冰草的多粒基因转入小麦,以具有多粒特性的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4844.12为材料与小麦品种藁城8901杂交,对其杂种F1进行^60Co-1辐照处理。采用冰草P基因组特异SSR和SCAR标记对M2 236个单株进行鉴定,进而对部分含P染色质阳性植株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检测,初步分析发现有3株为小麦一冰草异源易位(渐渗)系;进一步的穗粒数分析表明,该3株材料具有多粒特性,可能成为小麦丰产育种的创新种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纵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自皮下脂肪组织获得梭形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定波形蛋白和CD44.以含有胰岛素、地塞米松、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的无血清混合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纵向分化,以细胞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和测定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判定分化是否成功.结果:人皮下脂肪中能够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脂肪干细胞,诱导培养7d后细胞由梭形逐渐变圆,胞质内出现脂滴后逐渐增多融合为脂泡,并与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相吻合.油红O染色显示约(78.6±2.2)%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人皮下脂肪中分离的脂肪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能纵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能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及整形美容的又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5.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的纯化方法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treptoverticillium mobaTaense发酵生产的转谷氨酰胺酶经过除茵体、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干燥后得到粗酶产品,其活力回收率约70%。又经Superdex-75凝胶过滤和Source 30S阳离子交换两步纯化后得到纯酶,最终酶活力收率约37%。酶最适温度为50℃,在40℃以下稳定性良好;最适pH为6.0,pH4.0~8.0时比较稳定。离子强度对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6.
复合酶解法提取三七皂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乙醇回流法、渗漉法、纤维素酶解法、果胶酶解法、复合酶解法的优劣,并采用单因素法和四因素(纤维素酶用量、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乙醇浓度)三水平正交设计法对复合酶解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如下较理想的提取工艺条件:纤维素酶用量为15U/g(生药)、果胶酶用量为140U/g(生药),酶解pH值为4.5,酶解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h。所得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2.01%,提取物得率为35.82%。  相似文献   
67.
富含巯基的植物II型金属硫蛋白(MT)对植物抵抗重金属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一个可能机制是金属硫蛋白可能猝灭重金属引起的氧化胁迫。利用转MT-II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来对比研究MT在胁迫过程中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特别是H2O2而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基因型拟南芥能有效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势,减少MDA的产生,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伤害,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68.
林俏慧  谢秀祯  郭勇 《广西植物》2005,25(4):349-352,i0003
根据拟南芥基因组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首次以特异引物经PCR技术克隆到拟南芥硫肽激素α的一个前体基因———AtPSK3,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AtPSK3基因全长为505bp,含有一个内含子和两个没有3′或5′非转译区的外显子,与数据库提供的序列比较,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69.
植物冠层与大气氨交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冠层能够与大气进行NH3交换.交换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细胞间隙与大气NH3分压的差异,即NH3补偿点。大部分农田植物的NH3补偿点大致在1~6nmol NH3/mol air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NH3补偿点可能接近气孔下腔中的NH3分压,也可能接近大气中的NH3浓度;生长在低氮输入生态系统(如沼泽地和森林)中植物的NH3补偿点几乎为零。当外界大气NH3浓度低于补偿点时,生长的植被会释放NH3:否则,植被就会吸收NH3。影响NH3补偿点的因素主要包括叶温、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质外体pH、光呼吸速率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内部因素。在植物生长前期,与大气间的NH3交换以吸收为主。后期则以释放为主。植物吸收或释放NH3的大小.因研究者、试验材料和试验条件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植物地上部分对NH3的吸收途径主要有2条,一是通过表皮层吸收;一是通过气孔吸收.通过表皮层吸收的NH3占气态NH3吸收的3%,不是主要吸收途径;NH3吸收丰要通过气孔进行,其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取决于气孔导度、温度及光照等。目前对植物NH3释放机理的解释主要是光呼吸氮循环途径和植物衰老时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但有关光呼吸氮循环途径在植物体NH3挥发中的作用远末搞清。当前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的方向、强度、NH3补偿点及其影响因素,植物与大气间发生NH3交换的生理机制,人气NH3浓度增加对植物代谢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等方面,而忽视了对植物生态学特征、源库特征、根系分泌物、养分利用效率和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不仅可以丰富植物氮素营养理论,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70.
胡桐植物中抗HIV香豆素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